【直击】央媒聚焦!“三局造”极深地下实验室施工正酣!
近日
新华社、央视等中央媒体
湖北日报聚焦报道
中建三局西南公司承建的
我国首个、世界最深“极深地下实验室”项目
——锦屏实验室二期施工正酣
新华全媒+
央视《经济信息联播》《第一时间》《正点财经》等栏目
湖北日报
锦屏实验室项目的湖北建设者——
地下2400米深处
他们给岩壁做“手术”
暗物质、中微子、核天体……要破解天体演化密码,捕捉神秘隐藏物质,科学家却往往需要在地下深处“追星”。原来,深地实验环境能最大限度降低宇宙线对科学实验的干扰。
帮助和陪伴他们“仰望星空”的,还有一批在鄂央企建设者。依托前期已开挖的极深隧洞,中建三局在建的我国首个、世界最深“极深地下实验室”项目——锦屏实验室二期雏形初显。实验室位于雅砻江锦屏山隧洞中部,距山顶2400米的地下深处。当前,工程建设整体进度过半。300余人的施工团队、近60台设备在地下深处激战正酣。
10层工序防水防湿防氡气
每天趁着天蒙蒙亮要驾车前往工地,92年出生的施工管理员催恩宇和工友们一路最恋恋不舍的,是满山的翠色。因为仅仅十几分钟后,他们就会一头扎进隧道,再前行半个多小时才能到达这处世界最深的实验室施工,再次出洞时已是天黑。
在2400米的地下如此往复。这一干,就是一整年。
2008年8月国投雅砻江公司与清华大学共建锦屏实验室一期。2014年8月,实验室二期投入规划,并于2021年10月开建。
实验室二期建设面积约4万平米,空间容积约30万立方米,前期土建开挖已经完成,规模是一期的100倍。4个实验厅、两条分别长约1公里的辅助隧道以及服务隧道、连接隧道、排水隧道等5部分将在地下纵横交错。
山高隧深。极深地下空间能成功避免来自天空的干扰,却给实验室的建设提出了全新挑战。原来,虽然锦屏山岩体能最大限度隔绝宇宙辐射,却不可避免会产生大量氡气,将影响实验精度。山区极深地下环境复杂多变,经常喷涌而出的地下水,让实验室防水、防湿难度同样升级。地下湿度常年高达90%以上。
中建三局西南公司四川分公司锦屏大设施项目经理王伟介绍,已开挖的隧洞、隧道都未经“精装修”。要在约10万平米的粗糙墙壁上进行防水抑氡施工,达到技术标准,国内外均无先例。
怎么办?中建三局施工方与实验室科研团队采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序反复试验、反馈、修正。前后持续6个月,做了100多个样板。
最终,团队首创10道工序,采用疏堵结合的办法破题。催恩宇和工友们在岩壁最外层打锚杆,并铺满凹凸不平如同鸡蛋托盘的排水板。随后再喷涂液体橡胶防水涂料,挂钢筋网,喷射混凝土、水泥砂浆、聚氨酯胶泥、墙面漆……一面墙三批工人来施工,每批次工序又有三、四道,使用的设备还各不相同。流程繁琐堪称岩壁上的一场大手术。
“作为项目的重点分项,目前300多人中近一半在做防水工程,40多个班组流水作业。”王伟表示,工程要求有“四高”,这还仅仅是其中之一。
出地面透口气是件“奢侈事”
擅长在地上盖高楼的中建三局,这次要在地下2400米大干一场。
实验室距离最近的洞口9公里,且进出均为单车道,就出现了“四难”:施工期间运营中实验设备的防护和运营保障难,施工防火防汛管理难,洞内作业和组织难,作业环境舒适性差、作业人员组织难。
最担心的还有施工人员生理和心理健康问题。王伟说:“刚开始钻山洞,越走心里会越沉。”暗无天日的地下,黑暗的隧道、压抑的空间,加上各种机械产生的尾气和噪声,无一不挑战建设者们的极限。岩壁粗犷、深邃的黑洞全靠临时照明。想出洞口透口气,来回驱车要1个多小时,实在奢侈。团队成员连中午饭都只能靠外部送进来。
为此,项目部想了多种办法:施工现场设休息室,组织员工定期轮休,看露天电影,开展心理辅导培训等。
王伟介绍,地下施工现场还引入4G网络,专门开发了锦屏大设施工程建设智能管理系统。洞内遍布18根立杆,装配摄像头和气体、粉尘监测等设备。每个工人的安全帽内也有定位芯片。最大限度监控施工现场,避免危险情况发生。
二期项目预计2024年竣工。在一期、二期工程基础上规划建设“极深地下极低辐射本底前沿物理实验设施”(简称“锦屏大设施”)的项目已获国家批复。企校合作实验室升级为国家平台大设施“国之重器”。未来,实验室将邀约更多国内外科研团队入驻,形成深地物理、生命科学、岩石力学多学科交叉的世界开放共享科研宝地。
“身处地下,我们同样心中有片‘星空’:打造世界上岩石覆盖厚度最大、综合配套设施最好的地下实验室,我们无比自豪!”王伟说。
主创丨西南公司、局融媒体中心
素材丨新华社、央视、湖北日报等
编辑丨童 威
审核丨叶 青
【相关推荐】
【近期热点】
【抢鲜看】心怀赤忱勇争先!党的二十大报告在中建三局引发热烈反响④
【重磅】三局“投建运”!华中最大固废循环经济产业园并网发电!
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