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中的记忆:闵闵带你坐上“时光机”,一起看看颛桥电影院的前世今生吧
记者|姚鸣翔
今年春节期间有一部电影一定让你流连忘返——《乘风破浪》。剧中徐太浪一行人走进颛桥电影院内,这不免引起了许多闵行人的回忆,让我们看看网友们的感慨吧:
sun
记得小时候在电影票门口的玻璃门上写着假票、无票、废票谢绝入内,看看现在被锁上铁链的玻璃门,心中感慨万千……Ta退休了……我老了……
藤藤
还记得小学时住在颛桥老街的小弄堂里,每到周末就要去颛桥电影院看一两场电影。记得检票口进去就是卖冷饮的小卖部,让我创下看一场电影吃了7个火炬蛋筒的神奇记录!
我是李末不是泡沫
记得小时候因为穷和小朋友一起做过缺德事:和小伙伴凑钱买一张票,入场后把撕毁的票通过门缝塞出去,如今依然记得小伙伴那时假装镇定地拿着废票入场的表情,因为那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光!
看了这么多网友的感慨,今天就请跟着闵闵的脚步,一起看看那属于一个时代的集体记忆吧~
颛桥公社时代的第一家电影院
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那时的颛桥隶属上海县,还没有成“镇”,而是叫颛桥人民公社。据颛桥志记载,颛桥电影院前身是公社礼堂,1975年动工建造,直到1978年落成。建筑面积1520平方米, 1350个座位。1980年5月1日起颛桥公社礼堂与上海县电影管理站合办成为电影院。如此大的规模在当时已经算电影院中的“小霸王”了。到了后期,除放映电影外,还有市区和外地的剧团前来演出越剧、沪剧、曲艺、歌舞等。
没有什么比“吃好夜饭看电影”更有乐趣了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的娱乐活动并不多,几乎没有什么文化娱乐消遣,电视机更是稀罕物,更不要提当时经济相对落后的闵行。在那时民间有一句有趣的说法:“吃好夜饭看电影”,如果能在那时看上一场电影,已足以满足个把礼拜了。
最早的时候有过露天电影,在那时还没有爆米花,也没有可乐,小伙伴们还要自己提着小板凳早早地就坐在广场上等着电影放映,生怕来晚了只能看“反转电影了”……在那时,每天最开心的时候莫过于晚饭时间,在清风明月的陪伴下……
大家拿着小板凳儿端坐在广场上,
在此起彼伏的虫蛙鸣叫声中,
看了一场又一场电影……
颛桥有了首家电影院后,伴随着这股电影风潮,颛桥电影院迎来了属于它的巅峰时代,在郊区鲜有电影院的年代,颛桥电影院已经有了立体环绕设备。一开始引进一些东欧、朝鲜、香港、台湾的影片,当时的票价是一毛五分一张票。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一张票的价格到了两三元, 在颛桥电影院做了20年美工兼常务的方其昌回忆道,“当时八十年代风靡一时的片子就是《少林寺》了,都是场场爆满,每天24小时连续放映,一天大概要放10余场,一放就是4-5天。《卖花姑娘》、《白发魔女传》这些热门的呀,都是一票难求。”
据说,当时这些电影片子都由上海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提供,郊县的电影院轮流放映,提前十天就要排好片。在颛桥电影院做了27年放映员的颜建国印象中,颛桥电影院几乎是天天等票,场场爆满。遇上《少林寺》这样的“大片”,更是人山人海,售票厅往东排上四十米的长队。
颛
桥电影院如今已“退休”4年,但是TA伴随了一代人永远都不会忘却的青葱岁月,这份珍贵的记忆,是如今各大电影院内的各种眼花缭乱的设施和各种新型播放功能所无法替代的。
部分图文来源|颛桥家园
◎今天下午“修齐讲堂”开讲啦,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上了第一堂课
◎乘客请注意:8号线沈杜公路站春节期间停运改造,这些周边交通信息赶快收藏好!
◎在莘庄商务区上班及周边生活的筒子们有福啦:这里有为你准备好的一份大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