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线全国两会|李占国谈在线诉讼新模式:现代科技与法院工作深度融合,智能化建设多点开花
连线全国两会
全国“两会”召开之际,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李占国谈到浙江法院如何不断适应当事人在线诉讼新常态、实现互联网时代司法模式的深度转型。
今年以来,浙江法院网上立案13.5万件,网上调解8.5万次,网上开庭5370次,网上证据交换2.7万次,电子送达155.7万次。
疫情期间的在线诉讼,可以说是对互联网司法的一次全面检验和迅速激活。李占国介绍,疫情发生以来,浙江法院迅速行动,在线诉讼平台载体由单一维度向多元化、系统化、交叠化延伸,进一步发展完善在线立案、跨域立案、在线调解、远程开庭、在线送达、在线执行等工作模式,打造从起诉立案到宣判执行的在线诉讼工作闭环,以“零接触”方式满足特殊时期人民群众司法需求。
立足司法职能,浙江法院通过网上审判服务保障防疫工作大局,依托远程视频提讯系统、在线庭审系统,推动刑事、民商事案件网上办理,及时依法严惩扰乱医疗秩序、防疫秩序、市场秩序、社会秩序等违法犯罪行为,公正高效化解涉疫情常态化防控、经济运行、企业复工复产等大量矛盾纠纷。
移动微法院从浙江走向全国,全面释放了指尖诉讼、掌上办案的创新潜能,在世界范围内引领了移动电子诉讼发展潮流。李占国指出,微法院是浙江法院智能化建设的一个方面,浙江高院去年提出“平台+智能”的顶层设计,全省法院深入推进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与法院工作深度融合,智能化建设全线发力、多点开花。
如在智能审判上,以金融借款纠纷为主攻方向,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审判全流程的深度应用,成功研发无实体的AI法官助理“小智”,率先开创人机共融的“凤凰金融智审”模式,推动全流程智能审判模式从实验阶段正式走向应用实践,可实现案件当庭宣判、当庭送达、当庭进入电子归档;
在智能送达上,率先探索文书送达等辅助事务“机器换人”,全国首个全流程自动运行的e键智能送达上线,可智能推送被送达人地址信息并发起确认,实现送达工作全程留痕、在线管理。1至4月底,全省法院通过“智能送达”自动完成送达200万件次,智能送达率98.04%,送达时效由3-10天缩短至6个小时以内,为解决长期困扰法院的“送达难”提供了新的浙江经验;
在智慧执行上,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提升执行工作的强制性、规范性。研发实现执行自动分案、生成文书、送达、点对点查控等功能,并于去年6月上线试运行。自上线运行以来,自动生成文书2.8万份,自动送达1.3万次,自动点对点查控0.3万次,自动总查控2.7万次,共查控、执行财产2542亿元。
李占国表示,下一步,浙江法院将以“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三个地”的使命担当、排头兵的奋进姿态,以“世界眼光”的站位和“整体智治”的理念,深入推进“平台+智能”为重点的法院智能化建设,全面打造信息时代司法新模式,形成全业务网上办理、全流程依法公开、全方位智能服务的智慧法院新格局,打造引领性、前沿性、开创性的司法创新成果,努力为“重要窗口”建设护航添彩。
浙江天平 转载发布
来源:浙江法制报
长按二维码加入“浙江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