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数字法院建设“种子”结出丰硕“果实”
从2017年全国第一家专业互联网法院挂牌成立,到2018年智能辅助办案AI法官助理“小智”诞生,再到2019年全省首家“微法庭”落户临安上田村、2021年迭代升级“共享法庭”在全省推广……对于数字法治的探索实践,杭州法院一直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2021年春天,全省数字化改革的浪潮奔涌而来,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部署“浙江全域数字法院”建设工作,吹响了全省法院数字化改革新号角。数字法院建设的“种子”被播撒在法治杭州的沃土后,便迅速扎下根来。
如今,这颗“种子”已经长成了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特别是在“杭州互联网法院”“共享法庭”“凤凰智审”“执行一件事”“法护营商”5条枝干上,结出了48个场景应用“果实”。这些凝结了杭州法院人汗水与梦想的“果实”,不仅有效解决了杭州法治领域的痛点难点堵点,更有力回应了信息时代人民群众对司法公平正义的期待。
构建互联网司法新模式
杭州互联网法院
杭州互联网法院构建全国首个全流程在线诉讼平台,创设在线诉讼规则,推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与司法全面融合;首创的异步审理模式,当事人可以不同时、不同地、不同步完成诉讼,对全球司法服务转型升级产生深远影响;围绕网络空间治理法治化,对“算法、数据、平台”开展系统治理,服务保障数字经济健康发展;设立全国首个跨境贸易法庭,为推动全球网络空间互联互通、共治共享提供中国方案。
高质量推进“共享法庭”建设
“共享法庭”起源于杭州上田“微法庭”。它“不增编、不建房”,用“一根网线、一块屏”将司法服务延伸到基层,是设置在镇街、村社、行业的司法服务站,是架构在数字空间、虚拟在群众身边的“人民法庭”,能将矛盾纠纷化解在最前端。
杭州亚运村“共享法庭”
截至2022年4月底,杭州市已建成“共享法庭”2653个,指导调解22000余件次,化解矛盾纠纷13500余件次,被人民群众亲切地称为“家门口的法庭”。
目前,杭州两级法院正以“1312”为总体框架(即1屏、3端和12个子场景),着力打造“共享法庭”2.0版本,创新构建“智能分流”的解纷体系、“实战实效”的预警体系和“多跨协同”的治理体系,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人民法庭就在身边、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金融智审下的极“智”服务
“凤凰智审”是一场发端于凤凰山脚试点法庭的智慧审判探索,也是杭州法院实践“人机共融、智审速判”数字化改革的金名片。2019年6月,浙江高院确定上城法院为金融借款纠纷全流程智能化审判试点法院,于同年9月共同发布AI法官助理“小智”,首创以“人机共融、智审速判”为特征的“凤凰金融智审”模式,填补了国内空白,推动全流程智能审判模式从实验阶段正式走向应用实践。
继“金融智审”和“民间借贷智审”后,杭州中院着力打造“买卖合同智审”,为当事人提供公正、透明、高效的纠纷化解机制,全面优化杭州法治化营商环境。
执行“一件事”提速增效
2021年以来,杭州法院聚焦“数字赋能、信息共享、系统集成、协同联动、整体智治”,深入推进执行“一件事”综合集成改革。其中,杭州中院涉众案款发放、拱墅法院司法拍卖辅助事务综合集成、西湖法院执前督促、临安法院机动车司法查控处置四个项目被浙江高院列为执行“一件事”第二批子场景应用项目。
杭州中院涉众平台案款发放
截至目前,“涉众案件管理平台”已为45起涉众型案件28.9万人发放资金34.4亿元,为2起涉众型案件25万余人完成线上信息查询、登记,群发提醒短信100万余条。
2021年,拱墅法院法拍车成交数达374辆,围观人数超170万,成交额达3992万余元,平均成交耗时同比减少48天,溢价率达59.6%,为当事人节省拖车费等费用数万元。
司法护航营商环境
杭州法院率先在全省开展商业解纷“一件事”集成改革、破产案件一体化办理等15项“破法式”改革,始终走在全国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前列。
从分段管理转为全链集成,从人工海选转为智能提取,从事后救济转为事前预防……桐庐法院锚定商业解纷“一件事”,通过“三个转变”打开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新路径。
杭州中院作为试点法院之一,在浙江高院指导支持下,开发破产案件一体化办理系统。
截至2022年4月底,全市法院通过该系统受理案件2000件,管理人利用该系统办理各项业务2.3万项,法官审批1.1万次,债权人通过该系统申报债权443人次,极大地便利了法院与管理人之间的工作衔接,降低了当事人参与破产程序的成本,再造破产案件办理新模式。
来源: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点个在看,鼓励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