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枫桥式人民法庭”丨南孔圣地的“有礼法庭”
礼、法、仁、义、道、德
古今文化,有机融合
龙游 · 湖镇
全国重点镇,有礼文化镇
继承“南孔圣地”文化内涵,吸收“有礼公社”实践经验,湖镇法庭致力于实现“小微纠纷不出格、普通纠纷不出村、重大纠纷不出镇”,努力让老百姓收获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是当地群众心目中学法、解纷的“有礼法庭”。
“感觉像是上了一堂生动的法治教育课!”
在向法庭撤回变更抚养关系纠纷一案时,原告夏女士这样对承办法官说。原来,夏女士每次前往被告处看望孩子都吃闭门羹,为解心中怨气,便以女儿逐渐成长跟随父亲共同生活明显不合适为由起诉至法庭,希望女儿由自己抚养成人。
在了解原告真实想法后,法官在“家”字号调解室中为原被告讲解了变更抚养权应具备的条件与理由、离婚后父母抚养子女的责任等等,同时也鼓励女儿发表自己的意见。最终在法官耐心的劝说和女儿的感染下,被告承认自身行为确有不妥,表示将积极配合夏女士探望孩子。夏女士为此当庭撤回了起诉。
打造全流程礼法场景,深化崇礼尚法文化氛围,是“有礼法庭”建设的重要方面。为此,湖镇法庭精心设计了“学礼墙”“劝学墙”“用礼墙”“尚德墙”“崇法墙”,设置了“家、和、信”三间调解室,编写了《有礼生活倡议书》和“有礼风尚”八大案例,使群众走进法庭就有可学之处,实现“参观一次‘有礼法庭’,接受一次礼法熏陶”。
在家事纠纷化解方面,法庭特别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运用,坚持“引礼入法”“入情入理”,着力情感修复。法庭总结“家事纠纷有礼办案七步法”,携手“三衢和姐”,以案释德、以案普法,组织普法培训12次,提供法律咨询、服务320余次,推动法庭职能从“单一办案为主”向“办案和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并重”转变。
湖镇是县域内工业重镇,辖区内企业云集,劳动者人数众多、流动性强,各类纠纷频发,案件呈现多、难、杂的特点。
为解决这一难题,给辖区群众提供方便、高效的司法服务,2019年8月,党委政府牵头成立“有礼公社”联动治理平台,经过三年多的实践运行,共调处各类纠纷1423件,其中涉群体性信访案件13起。
“有矛盾找公社”已经成为当地人的共识。
“我是在工作时受的伤,得让公司赔偿!朋友们都推荐我来这里找‘老娘舅’。”
中午12点多,一名40多岁的男子拿着厚厚一叠材料,推开了“有礼公社”大门。原来,吴某在工作时因操作不当,导致砂轮机爆裂而受伤。针对赔偿问题,吴某与公司多次协商,无法达成一致,遂前往“有礼公社”寻求帮助。
调解员了解案情后,认为该案案情复杂、争议较大,于是联系法庭法官,与派出所、调委会组成联调团进行调解。经过仔细查明事实、梳理争议焦点、细致做双方工作,耗时3天,最终双方达成和解,避免矛盾进一步升级。
“有礼公社”既是联动治理平台,也是湖镇法庭诉调对接中心,在诉前纠纷化解、诉源治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家门口就能联系法官,老板马上把加工款打给我了!”
拿到欠款的张大姐正在和邻居们分享自己的追款经历。张大姐通过做来料加工补贴家用,老板在按时支付了几期款项后便失联,虽说金额不大,但也是张大姐的一笔辛苦钱。张大姐于是来到村里的“共享法庭”,向庭务主任寻求帮助。庭务主任在了解情况后帮助张大姐完成了一系列诉讼申请。法官收到诉讼申请后即通过各种渠道联系上被告,被告承诺拖欠张大姐的欠款一定会补上,希望法庭给予几天的宽限时间。最终双方达成和解。
在一起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件中,合同签订后,被告因涉嫌刑事犯罪被羁押,无法履行合同义务,原告无奈只得起诉要求解除合同并支付违约金。法官积极与监狱沟通协调,最终通过法庭、原告所在地“共享法庭”、监狱“分散三地、线上开庭”模式审理了该案,大大缩短了预计审理期限,高效解决了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终于可以安心地转卖房屋了!”收到判决书的原告如释重负。
当下,湖镇法庭投身改革浪潮,辖区“共享法庭”实现全覆盖,依托“龙游通+共享法庭”,将司法触角延伸至基层治理最前端,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全方位司法服务,充分发挥基层网格治理力量,实现立案、调解、开庭、执行等司法活动在家门口即可一站式完成。同时,做好“融”文章,推动“共享法庭”与派出所警务站、民生议事堂等平台融合,做强“联合调处”,做优“融合治理”,实现社会治理问题一揽子解决。
千年的“礼”与新时代的“法”
在此融合发展,熠熠生辉
这个办案团队人均年龄不到30岁的法庭
正以更有礼、更年轻、更智能的视角
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点个在看,鼓励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