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经验分享 | 张建军:《工程材料与成型技术基础》
2016年1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落实在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2018年10月11日,学校发布了“中共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委员会关于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意见,强调要加强综合素养课程建设,发挥专业课程育人作用,把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使各门课程都“守好一道渠、种好责任田”,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此作为与工程密切相关的专业技术基础课 《工程材料与成型技术基础》在明确知识传授内容、能力课程教学提升目标的同时,也结合课程特点,确立了本课程的课程思政目标:
教师是教书育人实施的主体,为了实现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密切融合,引领学生超越专业问题的限制在更大范围分析思考,培养学生高瞻远瞩、综合分析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本课程从“教的设计”、“学的设计”、“效果评价”设计三个层次开展了课程思政教学。
01
第一层次“教的设计”
(1)结合《工程材料与成型技术基础》教学内容特点,抓住课程教学中思政教育的切入点。本课程的思政教学切入点如下:
①以材料的发展历程、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开发应用为切入点,将最新的关于材料类的新闻资讯、科研动态、应用实例引入课堂,例如在锻压工艺中,通过视频介绍国内外锻压设备及我国大型锻压设备在国防、航天、军事等领域的实际应用,以此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其民族自豪感,激励其为国家振兴、民族强盛而努力学习。
②以课程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的“组织决定性能”这一规律为切入点,向学生传达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引导学生增强自我管理能力,激励学生增强自信心。
③以材料加工处理的行业现状、存在的问题作为切入点。比如以热加工工艺的能耗、资源消耗、工艺更新等问题引导学生重视专业课学习,分析国内外科技差距,为将来解决上述行业所面临的共同难题贡献自己的力量,培养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
④实验教学中从实验结果分析及其注意事项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重视实践操作,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和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
(2) 借助人物故事及工程案例传达思政观点
《工程材料与成型技术基础》与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等工程项目密切相关,教学过程中也会讲述一些材料发展史上的典型人物及工程案例,在增加课程趣味性的同时也能很好地传达本课程的思政观点。例如在讲授材料冲击韧性时,引入史上 “泰坦尼克号沉没”事件,因该事件曾被搬上银幕广为人知,教学过程中更易引起学生共识,达到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通过该案例引导学生学习过程中要有创新精神,工匠精神,也帮助学生认识到工作严谨的重要性,学会多角度分析思考问题的重要性。
02
第二层次“学的设计”
学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出更高质量的人才。为了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标,课程思政也离不开“学的设计”。
(1)课上学习:作为专业技术基础课的《工程材料与成型技术基础》,是一门与实践密切相关的课程,尤其是涉及加工工艺的内容,生产中有大量的优秀案例,教师通过针对生产案例设计相关分析讨论环节实现课程思政目标,例如,在学习焊接工艺时,以我国上海的卢浦大桥为例,在介绍卢浦大桥在桥梁建造史上的10项突出成就基础上,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资料分析该桥在焊接工艺采用的哪些先进技术,工艺实施的难点在哪里?国外类似的桥梁是如何建设的?通过上述的教学活动安排,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既了解了外内外的技术发展状况,又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课下学习:当今是知识量爆发的时代,学生在课堂上接触的知识可以说不及知识海洋中的沧海一粟,课堂学习仅起到一个学习导向激励作用,更大量的知识摄取在于课堂之外。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情绪,需要学生了解课程的发展前沿及国内外的发展现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及爱国情怀,针对教学内容中的新材料、新工艺给学生布置相关的论文写作,通过大量查阅文献,使学生既了解了国内外的技术差距,又明确了今后努力发展的工作方向,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坚定了他们的工作信念。
03
第三层次“效果评价”的设计
“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效在学生。因此“课程思政”改革的效果如何,最终必须以学生的获得感为检验标准。《工程材料与成型技术基础》的课程思政效果如何主要通过下列3种形式进行评价。
(1)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讨论、论文写作等形式进行直接阐述评价。
(2)课程结束,借助调查问卷了解课程思政对学生人生发展的影响。
(3)课程结束,通过学生的课程总结,了解课程思政对学生思想的影响。
以上就是《工程材料与成型技术基础》课程思政的前期工作总结,后期的课程思政工作内容主要是整理并丰富现有的课程思政教学素材,形成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建立该资源库与教学内容的对应图谱。
内容来自:教务处
作者:机械工程学院 张建军
责任编辑:张帆 审核:李绪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