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经验分享 | 王芳:《程序设计基础(Python语言)》

王芳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2022-06-09





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课程育人功能发挥的关键在于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程序设计基础(Python语言)”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首门核心课程,是未来该专业学生在数据科学领域使用计算机进行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等工作的重要基础,在培养方案中占有重要地位。课程通过构建六方协同的育人机制,结合CDIO工程教育理念探索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会融合,通过课上课下、线上线下提高“四度”提升课程的获得感。





一、落实三全育人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深挖思政元素

多方协同参与Python课程思政建设,构建了任课教师、系主任、系党支部书记、学生党支部书记、学院团委书记和学生班主任六方共同参与、党团班协同开展的项目教学团队。把学生的课上课下,线上线下等各方面活动与课程教学和思政教育结合起来,从贴近学生生活、价值引领、文化建设等各方面寻求思政融入点,切实以学生文中心深挖思政元素,表1给出了部分示例。

表1. 《程序设计基础(Python语言)》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



二、CDIO工程教育模式下思政教育与专业课教育的有机融合

项目教学团队针对Python课程实践性较强的特点以及“数据科学训练营”、“网络爬虫设计”、“大数据分析与处理”等后续课程的需要,基于CDIO理念一体化设计包含从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到数据可视化全过程的综合项目,将实践项目与思政元素有机结合,达到工程教育、思政教育与专业课教育的互融互通。表2给出了CDIO 理念下“北京市近3年空气质量分析”项目的教学设计思路

表2. “北京市近3年空气质量分析”综合项目教学设计思路



该数据分析项目在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三方面的育人功能如图1所示。通过项目实践,学生不仅巩固了课程知识要点,锻炼了Python编程技能与工程实践能力,熟悉了大数据处理与分析的项目周期,更能用数据说话,解读近年来北京市空气质量变化,发现数据之美,并通过深入思考空气质量变化的原因,对“五位一体”的新发展理念有更深刻的体会。


“北京市近3年空气质量分析”项目实践育人功能分解


三、基于“四度”提升学生的获得感

1、思政内容与实验环节结合,体现了课程的“高度”。自定义词云样式,生成“十九大报告”词云,用专业技术解读十九大报告精神,坚定四个自信。


学生十九大报告词云图作品


2、思政内容与研讨环节结合,体现了课程的“热度”。在讲授网络爬虫部分,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课前自学爬虫robot协议,课上由学生授课,讨论数据爬取的“盗亦有道”。


翻转课堂讨论数据爬取道德准则


3、思政内容与考核环节结合,体现了课程的“深度”。在“北京市近3年空气质量分析”综合项目中,学生们通过采集、处理和分析北京市近三年的空气质量情况,理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通过进一步分析,认识到政府在其中起到的作用,进而认同“五位一体” 发展理念。


“北京市近3年空气质量分析”综合项目实验报告截图


4、思政内容与班级建设结合,体现了课程的“广度”。大数据181班更是将课上所学带到了课下。通过词云解读十九大报告、红楼梦人物词频统计重温优秀传统文化、北京市空气质量分析等更接地气的数据分析,“强国一代”更加牢固树立四个“正确认识”,获评2019年学校 “十佳优秀班集体”。



四、写在最后

程序设计基础(Python语言)课程思政应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寓价值引导于知识传授,寓思政教育于工程实践,以学生为中心,结合时事,不断挖掘思政元素,并像盐溶于水一样“润思政”于课程教学全过程。例如,2020年爆发了新冠肺炎疫情,我国在疫情防控中取得了卓越成效,彰显了中国制度优势,网络上有大量的新闻、疫情情况统计等数据可供统计分析,应及时融入到课程教学实践。

内容来自:教务处

作者:信息工程学院 王芳

责任编辑:张帆  审核:李绪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