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青年说 | 以爱之名,我们在一起


编者按:

叶静奕,汉语言文学193班,温州人。作为医生的女儿,这个冬天对她来说显得更为特殊。她说:“很多年以后,2020年初的这场战斗,或许会被沉淀成星河碎片,封印在一个时代人的记忆中。作为医生的孩子,我想用我最真实的感受,记住这段时光。山河无恙,你我依然在一起,真好。”







新冠肺炎,这个由陌生到耳熟,再到令人恐惧的名字,是2020我们战斗的开始。


无数医务人员在第一时间,放下一切,冲往前线,在人民与病毒之间,组成一道最坚实的白色战墙,隔离新冠最危险的地方。而我的爸爸妈妈就是其中一员。


而我,作为医生的孩子,在这漫长的疫情期间,更有着一种既担心又自豪的复杂体会。


大年三十的那个晚上,万家灯火通明,欢声笑语,气氛祥和温馨,灯光都散发着温暖的黄色,照亮和见证一户户人家的团聚时刻。


我家的灯也都亮着,却是有些刺眼和冷清的白色,每个房间都亮着灯,家里却空荡荡只留我一人。


我的灯光,不为照亮温暖,或许在那一天,那一个夜晚,只是为了驱散我的孤单。


春晚的小品自顾自地演着,却没有人陪我一起笑。隔壁的邻居,下楼放起了烟花,五彩缤纷的,很是好看。


我看着窗外,又被烟花照亮的黑夜,我又升起了满满的思念。






此刻原本应该在家休息的爸妈,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来临,坚守在战“疫”第一线。我已经超过24小时没有见到他们了。


不,我是有见到的,只是在手机上,隔着屏幕,隔着厚重的防护服,隔着我的担忧和思念,透过被水汽模糊的防护镜,隐隐约约地看着。


爸妈在朝我挥手,我知道他们是在笑着的,可是,因为隔着闷热的口罩,我看不到。


我习惯性地问着,什么时候回来啊,他们总说快了快了,过了这一阵就回去了。


可是一阵是多久呢,我不明白,或许,他们也不知晓。


我等了这一阵一天,两天,三天,四天……


等到我不记得这是第几天。


再到后来,温州的疫情形势也不容乐观。我的思念,化成满满的担忧。








每天,我都会打电话给爸妈,但是,我拨通的次数越来越少,慢慢的,慢慢的,我好像也习惯了铃声响到自己挂断,习惯了视频显示对方正忙


家里已经很久没有第二个人了,爸爸妈妈为了尽可能地降低风险,和其他叔叔阿姨在医院的值班室里住了很长时间。


我记得有一天,妈妈刚值完班,接通我的视频,摘下帽子,头发被汗水打湿,凌乱地贴在脸上,她的脸上似乎多了好几道深深的印子呢,不是皱纹,是口罩留下的痕迹吧。以前的她最在意形象了,现在,虽然狼狈却依然那么美丽


我打趣地问她,妈妈,你回来最想吃什么呀,我请客。


她说,我想吃大闸蟹,看到朋友圈的朋友们天天发美食,馋了很久了……


不知道为什么,我鼻子突然酸了,那种被强装的懂事,还有压抑了太久的担忧和思念,在这一刻,终究忍不住。


我不说想念,怕他们分心。


我不说牵挂,怕他们有后顾之忧。


我说,我一切都好,不用担心……







整个冬天,我担心,担心感染者的病情,担心疫情带来的后果,也最担心医生们的安危。


可能只有医务人员的家人才能懂,懂这种极为复杂的心情,我的爸爸和妈妈,他们是医生,我倍感自豪,同样,他们是医生,我也会感到害怕和担忧。


和别人一样,我们都是普通人。


和别人不一样,我的家人是医生。


在岁月静好的日子里,或许,医生只是非常普通的一种职业。


但是,在祖国和人民召唤时,他们却无怨无悔选择负重前行。


他们不止是父母,不止是儿女,每一个奋斗一线的医务人员,都是带着一个家庭的爱在拯救另一个家庭的希望,与这次的疫情殊死搏斗。






2020年4月4日,凌晨1点,我写完以上文字,慢慢梳理,慢慢回想,过去这几十天的时光和心情,不觉,竟已泪流满面。


幸,春天已来,我的爸爸和妈妈如今已经回家,他们都安好。


但,在这一场战役中,我们还是失去了一些白衣天使,他们用生命,迎来了中国战“疫”的春天和光亮,我们痛惜,我们致敬,我们永远记住他们。


以爱之名,我们在一起战斗。


以爱之名,我们永远在一起。





-浙江万里学院-

万里今朝


文字 | 叶静奕

图片 | 叶静奕

排版 | 张静

审核 | 党委宣传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