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海洋“蓝色种业”大文章
编者按:
4月12日,《光明日报》大篇幅报道我校宁海海洋生物种业研究院首席专家包振民院士团队科技创新情况。依靠科技力量,才能把种业做精做好。种业是现代农业、渔业发展的基础,种子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发挥种业的源头支撑作用,在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的思维下,打开思路,向海洋要热量、要蛋白。作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应用型大学,我校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宁海研究院以海洋“蓝色种业”为己任服务于国家战略大局,其首席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包振民院士等科研工作者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着力于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两大主题,更好地展现使命任务,服务好党的教育事业。
中国海洋大学:
写好海洋“蓝色种业”大文章
在中国海洋大学,广大水产育种人聚焦水产种苗这一渔业“芯片”,接续奋斗、集智攻关,用实际行动践行大食物观,写好“蓝色种业”大文章,让我国的“蓝色粮仓”更安全更殷实。
传薪火:矢志不渝向蔚蓝
育良种:打赢“蓝色种业”翻身仗
20世纪90年代后期,扇贝养殖业暴发了大规模流行病害,给我国扇贝养殖业造成致命打击。培育高产抗病良种被提上日程,时任海洋生命学院副院长的包振民和团队争分夺秒地攻关。
2006年,凝聚着包振民无数心血和汗水的栉孔扇贝新品种“蓬莱红”通过审定。作为我国科学家自主培育的第一个扇贝新品种,“蓬莱红”具有生长速度快、产量高、肉柱大、抗逆性强、壳色鲜红、遗传性能稳定等特点,一经推出,就得到养殖户的喜爱,先后获国家海洋局创新成果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水产育种之路,创新无止境。”在包振民和团队的努力下,“蓬莱红2号”“海大金贝”“獐子岛红”“海益丰12”“蓬莱红3号”“海益丰11”等扇贝新品种不断涌现。
随着我国扇贝养殖技术和良种培育技术的创新,扇贝产量已经从20世纪70年代初的年产20多吨上升为现在的近200万吨。产量的增长,带来的是价位下行,曾经的海珍品,如今已走上寻常百姓的餐桌。“这是最令人自豪的,因为我们的努力,中国老百姓得到了大量高品质的蛋白质。”包振民说。
往期精彩回顾
全国TOP18%!
从“思政小课堂”到“社会大课堂”,宁波三校共建“大思政课”教学实践基地和思政虚拟教研室
教育部立项!万里“一站式”服务模式成效显著
重温峥嵘岁月!思政大课堂里来了一群老兵
- 浙江万里学院 -
万里今朝
来源 | 光明日报 海洋知圈
排版 | 陈楷锴
一审 | 顾奕涵
二审 | 高瑞刚
三审 | 向娴华
-上网不涉密 涉密不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