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课|善用“生活思政” 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指出:“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如何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努力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是新时代提出的重大课题。它对于培育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生活思政”打通高校育人“最后一公里”,与“大思政课”建设同向同行、同频共振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重要论断,这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面对新时代、新形势和新问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守正创新。新时代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继续重视思政课程、日常思政的同时,还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建设,不断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的有效形成。当前,已建构起由思政课程、日常思政和课程思政组成的“三位一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然而,对标“大思政课”建设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生活育人有待开发这一盲点。为此,还要进一步探索、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是在此背景下,“生活思政”应运而生。高校“生活思政”是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规律,聚焦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以挖掘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生活常理、生活伦理和生活哲理等思政元素,通过大学生现实生活和环境观感,在校园内所有“教育场”开展的教育实践活动。
时代发展呼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向人的生活本真之域迈进。一直以来,大学生日常生活中蕴含的生活伦理、生活哲理和生活常理等思政教育元素没有很好地被挖掘、利用,而是处于被忽略甚或被遗忘的状态。而高校“生活思政”的推出,不仅丰富、发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与外延,更是弥补了长期以来人们对“生活思政”功能关注不够和部分教职员工思政作用发挥不足的缺陷,真正打通高校育人“最后一公里”。“生活思政”使现有的“三位一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拓展为“四位一体”新体系、大体系,围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生活思政”与思政课程、日常思政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同频共振,形成协同效应,是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守正创新。
“生活思政”全面契合“大思政课”建设的理论逻辑、发展逻辑和实践逻辑
“生活思政”具有深厚的理论根基。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看,它将人的感性生活作为研究人、社会和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起点。马克思主义致力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从教育学来看,古今中外的一些教育家纷纷提出生活具有教育功能的观点。19世纪瑞士著名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说:“不要忘记基本的原则,即生活是伟大的教育者。”20世纪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命题,创建了生活教育理论。
“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这一精辟论断深刻揭示出价值观教育必须回归生活、融入生活、在生活中进行的客观规律。综上所述,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生活教育理论还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论述,都为“生活思政”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并为其实践开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社会是大课堂,生活是教科书。广大教育工作者一方面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打破思想政治教育时空界限,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场域,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另一方面,要积极挖掘大学生日常生活中蕴含的伦理、哲理和常理等思政教育元素,把它们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活素材,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就此而言,“生活思政”是“大思政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
“生活思政”全力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实践进路及成效
实践是理论之源。早在十多年前,浙江万里学院就开始了对“生活思政”的实践探索。在“自强不息、恒志笃行”的万里精神激励下,万里人敢于探索、勇于创新、共同努力、不懈坚守,至今已建构起融合思政课程、日常思政、课程思政和“生活思政”于一体的“大思政课”教育体系。我们认为,用“生活思政”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万里探索可为其他兄弟院校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总的来说,主要有以下实践进路:
第一,以做好顶层设计为前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做好顶层设计,统筹好各部门、各主体、各环节、各资源等要素间的关系。目前,学校已出台了4个指导性文件和一系列配套文件。高屋建瓴,整体谋划,为学校“生活思政”工作指明了目标方向,规划了路线图和时间表。
第二,以优化工作机制为关键。为保障“生活思政”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常态化,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学校已建立起了较为完整的工作机制和流程,如组织领导制度、首问责任制度和考核评价制度等。建立起了全面有效的“生活思政”工作机制,包括主体协同机制、内容融合机制、工作联动机制、力量保障机制、考核评价机制和调研推广机制等。它们为“生活思政”正常有序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第三,以拓展育人平台为重点。为发挥好“生活思政”育人功能,学校高度重视平台建设,并把思政教育元素嵌入其中。多年来,学校先后成立了学生社区党工委,设立一站式服务“阳光大厅”,推行书院制,组建虚拟社区学院,成立“生活思政”工作室,建立沉浸式生活思政基地“云天万里”等,把“生活思政”切实融入管理服务之中,为学校所有教职员工参与育人提供多样化平台。
第四,以加强队伍建设为保障。学校把“生活思政”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努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和工作作风优的师资队伍。这是保障“生活思政”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前提性条件。从校内外不同岗位遴选先进群体、优秀教职员工、骨干学生组建“生活思政”导师队伍。同时,通过制度设计,不断提升“生活思政”导师能力,并注重发挥其引领、示范作用。
实践证明,浙江万里学院“四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在人才培养中发挥了独特作用。近年来,学校“三全育人”工作成效显著,创新创业和就业发展等多项指标展示了学生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明显加强。此外,相关教学和科研系列成果获得教育部、省级及市级等多个奖项,《“思政课程”与“生活思政”互嵌融合的大思政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荣获宁波市2019-2020年度高等教育教学突出成果二等奖;《基于“生活思政”互嵌融合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创新》荣获2021年浙江省教学成果二等奖;《高校生活思政与大学生全面发展》荣获2022年浙江省思政工作研究文库项目立项;《生活思政 阳光育人 打造一站式学生社区管理育人共同体》荣获2023年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建设。
总之,“生活思政”是顺应新时代发展的产物,是“大思政课”教育体系的内在组成部分。善用“生活思政”全力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对于高校全面贯彻“三全育人”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时代新人具有重大意义。
文章来源:国家治理网,发表于2023年4月12日。
由浙江万里学院生活思政研究中心供稿。
执笔:王伟忠 朱美燕
往期精彩回顾
招考头条 | 浙江万里学院2023年“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考试现场直击
围观“学霸” | 宁波市第二届 “学习强国”最强学习者答题挑战赛第十六期万里榜单揭晓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研究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措施等
- 浙江万里学院 -
万里今朝
来源|国家治理网
排版 | 马雨芊
一审 | 顾奕涵
二审 | 高瑞刚
三审 | 向娴华
-上网不涉密 涉密不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