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中国式家庭教育—“泼冷水”

2018-01-30 雪菇凉~ 菩元物华
有时候,当父母苦恼于孩子很难管教,想方设法改变孩子时,其实孩子也很苦恼,甚至有想过重新选择出生,以拥有符合他们心意的父母。

1


林叔是一个厅级领导,官场上口碑一片倒地好。我曾经见过他因为一件事,打了三个电话给不同的人,无论是打电话的顺序,还是电话里的语气,都显示了人情练达的极高智慧。


遗憾的是,他的儿子小胖刚上初中,就已经不和父母讲话了,成绩更是一落千丈。


林叔告诉我,父母对小胖都很好,想要什么买什么,家族没有精神病史。


但小胖脾气很怪,一言不合就要砸东西。放学回家就把自己锁在房间,班主任说这孩子没什么朋友,对什么活动都不上心,怀疑是不是自闭症。


我坚持见一下孩子,这样才能对症下药。


小胖特别喜欢玩王者荣耀和绝地求生,我就以招募电竞主播的平台经纪人这一身份,约好小胖和林叔放学后在一家西餐厅见面。


聊了一个多小时我就发现,并不是孩子出了什么严重心理问题,而是父母在教育上已经病入膏肓了。


这次见面机会来之不易,但林叔却非常不珍惜,言语中充满对小胖的潜在攻击,假如我是小胖,我也要远离这样的父母。


小胖并没有什么自闭症,之所以不想和父母聊天,单纯是因为父母情商低。


林叔的聊天模式,可以说是当代家长的通病,具体表现有二。


(1)小题大作,生活上的一点细节,会被无限放大到人格的缺陷,或是什么成长过程中的“不治之症”


小胖:“老师,我想去日本学动漫。同学阿威和我说,如果你去日本学下配音,将来回国做一个声优,一个月几万块钱轻松。”


其实我也知道,这计划略有点不靠谱,但我还是鼓励他。


我:“是啊,现在国漫的配音感觉怪怪的,可能我日语的听习惯了。你加油努力,有一天你也可以成为我欣赏的声优——速水奖。”


林叔:“你还去日本,前几天刚好是南京大屠杀公祭日你知道吗?阿威那种小流氓,他的话能信?况且你还会抽烟,一张口牙齿都是黄的,怎么当配音?”


小胖:“我就抽过一次!”


林叔:“你还和XX家的小红有联系吗?”


小胖:“没联系了,她又不来找我。”


林叔:“那你要找她的啊,你这种躲在家里不和别人来往,以后谁和你交朋友?”


小胖:“.......”


林叔说的话无比正确,正确到连我都没法反驳,正因为我没法反驳,我自然也没法接话。


只是我很好奇一点,人与人之间交流,非得是某一方观点战胜另一方的关系吗?




(2)无论聊什么,谈话的矛头都会对准孩子,话题总是围绕孩子的不足


当聊天气氛基本凝固时,林叔都还不忘打击小胖。


小胖:“我想再来份牛扒。”


林叔:“你还吃,我们家没有肥胖的基因。”


小胖:“我一般是玩猥琐流的,但现在沙漠地图太大了,新图里我都吃不到鸡!”


林叔:“鸡肉你少吃点,你知不知道一胖毁一生。”


我:“林叔,他说的吃鸡是指游戏打赢了,不是真吃鸡肉。”


林叔:“游戏也少打点了,一天坐着哪有不长胖的。”


林叔:“你别不说话,老师来了,你要和他说说学校里的事!”


小胖:“老师,我告诉你,我们班主任居然穿着黑丝来上课!”


我:“哈哈,你们老班平常也这么潮吗?”


林叔:“你别一天挑班主任毛病,她上次还跟我说你........”


我很想告诉林叔,骂胖子只会让胖子变得更胖。


近日,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一项最新研究显示,


因刺激某人减肥而说人胖,效果将适得其反;叫人“胖子”对方会变得更胖。


研究表明,当肥胖者受到歧视时,他的沮丧情绪会让其自闭,从而减少身体消耗。他很多时候吃也不单是因为饥饿,而是通过吃带来的快感,消除人际压力。


这次会面的结果就是,小胖说他去上厕所,然后就一去不回,过一会他妈妈打电话来,已经回到家锁上门了。


等你长大后,你会发现你的父母都很像林叔,只不过他们是拿你“没结婚”这件事来说事。


同理,越是责备你“没结婚”,会变得更加不愿结婚。


家有时候真的很难成为你的避风港湾,因为在父母眼里,你总是长不大的孩子,而且浑身都是毛病。

2

当代家长喜欢通过“泼冷水”这种方式,来展现自己在智力上的优越感,从而表达一个潜在观点“你所做的都是错的,只有在我的领导下,你做的才会正确”。


他们想挽回自己在教育上对孩子的失控,然而这种方式,只会让孩子与他们日渐疏离。


如果父母总是不能认可我们,那我们还有必要和他说什么吗?


在日剧里,最终的邪恶BOSS往往都是这么产生,不择手段想要超越父亲,其实是为了获得他的认可。


对于我们普通人,父母的“善意批评”会在不经意间影响自己,会束缚自己前进的脚步。


严重点还会形成人格上的缺陷,即父母一再强调“你改不了的毛病”,就真的改不了了,因为自己虽然知道父母说的有点道理,但更多的情绪则是和父母的对抗,会反其道行之。


最糟糕的一点是,这种“泼冷水”式的人际交往模式,会让人误以为这是亲密关系的象征。


“为你好才说你,别人哪管你啊!”,这句话莫名成了一种政治正确。


很多人就是这么把人际关系搞砸的,他们以为批评和揭露是一种“正直的品质”。


常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其实这句话不太正确。


批评别人不是必定导致人际关系的恶劣的原因,指出别人的错误,也经常能获得别人的尊敬。



当代人在批评上,一个严重的误区就是——“为了否定而否定”


即她们是批评别人,更多是为了获得自我认同感,而不是真心想帮助和保护别人。


别以为大家看不出来,前者在批评你时,情绪会洋溢起一种自我优越,而后者更多表现出担心和关怀。


也就是说,人们接不接受批评,主要取决于批评者的态度,实际他们不一定能分辨批评的内容是否真实。


自我抬高式的批评,真实与否都没必要听。因为生活经验告诉我们,这种批评坑人的次数要多过帮助的次数,更何况它还有强大的情绪负担。


“欲进先退、以史为鉴”这是古代臣子的进谏艺术,也就是说,一个真心为你考虑的人,是不会咄咄逼人的,会考虑我们的情绪的。


总给别人泼冷水,结局就是,会被人烧开了泼回去。


有趣的是,生活中喜欢泼我冷水的人,我发现他们实际并不比我强。


另外,我发现我也没必要向他们证明自己,因为我发现他们的逻辑只是自己的逻辑,并不是这个世界的逻辑。



3



一个好的劝阻,其实是不用“泼冷水”的,只需要提问就行了。通过一系列的提问,可以引导对方思考到你想要表达的内容。


比如,我希望林叔停止他错误的教育方式。


我告诉林叔,别总把孩子“叛逆”挂在嘴边,人的本能会远离讨厌他的人。


林叔:“他身上还有哪一点值得我夸?我要不改了他身上这些毛病,他以后走入社会就完了!”


我:“嗯,您很关心他,我也希望他能更多的把您的话听进去,可是今天不欢而散了,我们还有什么方法,可以三个人一起坐下聊聊?”


林叔:“........要不,周老师,您单独约他聊聊?”


我:“我和他相处融洽没问题,但您也发现了,我很迎合他,这会不会显得我和您反差太大?”


林叔:“您也可以找机会说说他。”


我:“要说服他更加接受父母吗?您觉得我该从哪几方面入手?”


林叔长叹一声,然后说:“也许我把官场的习惯带到家里来了!”


我:“没啊,听说官场上说话声音大点都能断送一个人的前程,这个您比我了解。”


林叔:“周老师,您说吧,我该怎么做?”


很多读者跟我说,和自己家人说话也要注意修辞和细节,那样活的太累了。


难道最亲近的人,不该真诚吗?



4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k0138jm6oys&width=500&height=375&auto=0

不要总盯着孩子的问题,请把目光放到家庭上寻找根源。

这则公益广告短片《孤儿院》是芬兰的公益机构Fragile Childhood拍的一个视频。

据调查显示,酗酒已成为芬兰人头号杀手,失控、家暴、自残、死亡……导致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孩子无家可归。

Fragile Childhood机构自1986年一直致力于帮助因父母酗酒而受到伤害的儿童,短片《孤儿院》旨在唤起公众对酗酒危害性的认识,关爱酗酒家庭对儿童身心造成的伤害。

对于我国而言,酗酒也是家庭问题之一。

近年来,我国的家庭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有人用这样一个等式来形容:中国式家庭=缺失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失控的孩子。

如果一位父亲总是忙着工作,家庭教育几乎就成为了母亲的重担,而夫妻之间缺乏沟通交流,这位母亲的安全感可能会寄托于孩子,母亲越聚焦于孩子,不仅母亲形成焦虑的压力,孩子也感到沉重。

而夫妻之间的矛盾,又常常拿孩子来说事情,因为孩子是他们共同的纽带。

然而,夹在中间的孩子是多么的无辜啊!这时候,孩子又从哪里获得安全感呢?

现在的孩子不听话,学习不好,往往是没有安全感,导致他们心神不定,而没有安全感的原因更多是来自于父母的婚姻质量太差,或家庭成员的互动不够和谐。

如果孩子生命的种子播在缺乏家庭质量的土壤上,又怎能希求它结出幸福的果实来呢?

当父母对孩子不满意,或认为孩子出现了各种状况时,要想到那绝不仅仅是孩子单方面的问题,请先用目光审视现在的家庭整体状态是怎样的,包括夫妻婚姻状态、家庭成员彼此相处的状态。

当父母想要改变孩子时,其实孩子也想改变这个家庭所营造的环境氛围,给他心灵带来的微妙变化。



5

于我们生活而言,一对夫妻组合或家人生活一起,由于个体本身存在差异,尤其是隐藏在性格方面的差异,可能在菜米油盐的生活中会逐渐显现出来,也可能会临着许多的麻烦,甚至不能忍受对方的性格或某些行为习惯。

于是渐行渐远,觉得无法忍受这种生活了,想要改变,甚至想要重新选择……这样的念头纷飞,又是无比苦恼。

尤其是现在我们社会的离婚问题,那些以为离婚,让孩子拥有新的父母组合、自己有新的婚姻,就能解脱痛苦获得新快乐的人,很可能他们只关注到了完善自己,想到让自己的感受能更好,而忽略了孩子或夫妻对方及其他家人的感受。

不知道各位家长有没有想过这样的假设:如果一个家庭的诞生,不同个性差异的家庭成员他们生活在一起,这种“天意”就已经是一种新的开始和给我们彼此一次改变的机会。

这样的家庭成员组合很可能已经是最好的安排了,这也是帮助我们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的最好的安排!

那么,在我们一起生活和成长的过程中,当问题来临时,我们要先学会坦然接纳,而不是急于改变对方,更不应妄想着用离婚去改变,我们可以将心比心,试着与生活讲和、与自己讲和、与孩子及家人讲和。

但“讲和”不是迁就,而是不怨天尤人的智慧,需要您打开自己的心量,从容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周国平曾说:真诚如果不讲对象和分寸,就会沦为可笑。真诚受到玩弄,其狼狈不亚于虚伪受到揭露。


所以我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两颗心互相温暖,而不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折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