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卫视《可爱的中国》走进三院:“90后导弹雕刻师”贺潇强
“90后导弹雕刻师”贺潇强,为国铸“大国长剑”
贺潇强是山西吕梁山里的孩子,在学生时期就拿到了全国数控比赛的一等奖。进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第三研究院某数控中心后,他被技艺高超的刘志凯一眼相中收为徒弟,成为一名数控铣工,和师父一起为导弹加工精密零部件。但在学校已经习惯了数控机床的贺潇强,一进公司却被师父刘志凯要求用最基础的手磨刀具钻头开始训练。刘志凯说:“我希望他从磨刀磨钻头开始,希望他刚来能把心态静下来,磨炼意志。”
最后经过反复实验,贺潇强把机床主轴转速提高到15000转/每分钟,切削800米左右,减少刀具的吃刀量,用“浅吃快跑”的方式来提高加工效率,还能避免零件在切削中的高温变形。贺潇强与师傅刘志凯还通过增加工序,提高装夹精度从而提高加工精度,实现轴套基本配合,大大缩短了零件加工周期。鼓励创新,正是“大国铸剑者”们从一个胜利迈向另一个胜利的密钥。
军工精神代代传承,助力中国航天事业发展
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等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做出了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部署。1956年,新中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这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的起步。从那时开始,一大批立志报国的科技工作者与技术工人投身航天事业,刘志凯的师傅吴书生便是最早那批航天技术工人中的一个。吴书生说:“(手工)一点一点锉(零部件),那时候电脑都没有,就写个工艺,都是拿手写。”
来源/湖南卫视
编辑/陈熙 朱一丹
点“在看”
为飞航人打c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