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那个刷爆你朋友圈的“我想了解XX星座”,原来是这么火的

2017-02-14 朱玥怡 电商在线


这是一段从艺术家到网红的博弈故事。




“天枰座也是我们常说的天秤座,他们是一个怕寂寞、也怕孤独的星座……”单机位拍摄,全黑背景,一个人独白,再配上简单到没加特效的字幕,《我想了解12星座》系列视频突如其来地火了,原本搞艺术的陈茂源,也随着本人出镜,成了一名“网红”。



仅在腾讯视频单平台,从去年10月开始陆续上传的这12个视频,已经积累了超过1.4亿的播放量,平均每个视频被播放了超过1000万次。


这其实不是陈茂源第一次拍摄短视频,甚至不是他第一次因为短视频出名。而《我想了解12星座》系列获得的反响,让陈茂源正式将星座文化作为了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


与此同时,陈茂源主导的“逗吧三人组”也将继续开发鸡汤类短视频,和星座系列一样主打感情牌。


在短视频内容创作者越来越多被机构“收编”的当下,单打独斗日趋艰难。陈茂源透露,已开始和资本方接洽,将尽力在今年上半年内完成融资,“想把创作团队建立起来,推出更多好的短片”。



借东风:星座×短视频


“没想到它就火了,这也是当时没有预料到的事情。”星座系列的走红在陈茂源的期待之中、意料之外,虽然此前的搞笑视频和鸡汤视频每支在腾讯单平台上都有几十万到几百万不等的播放量,而《我想了解12星座》系列的平均播放量达到了千万级别。


分析原因,除了星座能够引起足够的话题,或许也是因为视频形式的星座分析还难得一见,而陈茂源又打对了感情牌。


和他拍过的那些艺术类或舞蹈类短视频不同,陈茂源的星座视频几乎可以说是低调朴实的:在全黑背景和轻柔音乐的衬托下,他穿着暗红色的T恤,面对观众娓娓道来,声线平稳,左边的白色字幕偶尔加大突出重点,最后总结,再加上同星座的明星汇总,每个视频都是如此。


凭借舒缓治愈的风格,这系列并不花哨的视频仍然制造了与观众的共鸣。每条视频下都积累了大量的评论,其中相当一部分都表达了对陈茂源星座分析的赞同。


这与星座文化的火热自然有联系。在过去的半年多时间里,资本的注入使得星座从曾经的“亚文化”一变而成炙手可热的生意。星座漫画品牌“星座不求人”获得1000万元天使轮融资,凭借星座吐槽起家的同道大叔通过出让股份直接套现1.78亿元,首创星座真人秀的星座女神获得3000万元A轮融资…… 


但是这也并非走红的全部因素,相反,行业的热闹同时也意味着星座文化的赛道逐渐变得拥挤。


因此,“新人”陈茂源才想到以两大优势来面对这种必来的竞争压力:一是率先采用了短视频的形式,二是不走恶搞路线,致力于打动观众。


此前已经在星座文化领域站住脚跟的同道大叔和星座不求人都是以图文、漫画的形式恶搞吐槽星座作为主打,陈茂源和他的星座系列短视频,既提供了星座娱乐的新形式,也契合了短视频大热的东风,顺势起飞。


其实归根结底,星座文化作为一门娱乐生意,无论是同道大叔、星座不求人还是陈茂源,星座的“套路”总是万变不离其宗。内容无法苛求“原创”,形式自然成为了突破口。


后续的星座主题视频已经在规划中。陈茂源表示,走感情路线和短视频形式将继续作为主要特点被保留下来,同时也将通过大面积星座调研增强内容的原创性。


而面对星座文化领域的大头同道大叔和星座不求人,陈茂源认为寻求内容差异化是自己必须要做的事:“我做的内容跟他还是不一样的,大家有需求就会来看我,有需求就会去看他,很正常。”



从“艺术家”到“网红”


实际上,在将重心转移到娱乐短视频拍摄前,陈茂源的主业是舞蹈编导,担任过解放军艺术学院、北京舞蹈学院、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的教师,并从2010年就开始拍摄舞蹈短片,持续至今,已有7年经验。


对影像的追求和投入串起了陈茂源作为“艺术家”和“网红”的两段生涯:2010年,创立CMY舞蹈影像实验工作室;2014年,成立北京执一舞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5年,推出“逗吧三人组”系列短视频;2016年,推出“陈茂源星座”系列短视频。


这两种角色最大的不同是什么?从舞蹈短片过渡到娱乐短视频,除了延续下来的艺术感觉和拍摄剪辑技术,对陈茂源来说完全是不同的天地。


早在2014年,陈茂源曾创作了一支舞蹈短片《无关》,他在简介里写道:“搞艺术的我有时自重感很强,与现实常有脱离的高姿态,我不喜欢这样,我希望自己的作品接地气,但不是迎合。” 



转型之后,观众不一样了,从前靠舞蹈短片积攒起来的名气也不管用了。将重心放到制作娱乐视频后的陈茂源,不得不从选材阶段就开始思考哪些内容观众喜欢看。


从只迎合自己到必须迎合观众,从做舞蹈编导的艺术家到拍短视频的网红,陈茂源承认这条转型之路走得并不容易。


而内容和受众的改变,也为陈茂源开启了另一片天地,他形容自己先前拍舞蹈短片是“从来不管大家喜不喜欢,我就是想拍,拍完我就放那,爱看不看”。舞蹈类目受众范围窄,一支视频能达到两三万的播放量就足以令人满意。而将重心转到拍娱乐短视频后,第一个视频就超过了1.5亿的播放量。


2015年,陈茂源和朋友看到国外某个车内变装恶搞的视频很受欢迎,突发奇想决定自己做一个。三人一人出一千块,编舞,排练,找场地,找化妆师,制作好的视频以“逗吧三人组”的名字发布出去,意外地一炮而红。



“就像你做菜,你做的菜别人挺喜欢吃的,然后你就想多做点给别人吃。”陈茂源如此形容第一个恶搞短视频大获成功带给自己的鼓舞。车内搞笑视频又拍了七个,成为了一个系列,而随后面对观众无可避免的审美疲劳,陈茂源开始转换思路尝试新的内容,在去年四月推出了逗吧三人组鸡汤系列短视频,去年十月推出了自己的星座系列短视频。


虽然初尝走红的滋味是靠这种恶搞视频,但如今,陈茂源却不愿意再走恶搞路线,称要以感情牌取胜,“艺术家”的心气还在。


他直言,之前的艺术经历锻炼了自己的艺术直觉和修养,而想“更认真,更用心”做短视频的决定让他不愿意走恶搞路线,而选择了延续逗吧三人组鸡汤视频的传统,继续打感情牌。


同时,他坦诚自己对成绩有期待,也会对数据敏感,这促使他放下曾经作为艺术家的“清高”,从象牙塔走出去,去理解作为观众主力的年轻人,去关心时下热点,关注热门内容。


这包括了翻看各大视频公司的视频、各类网帖等陈茂源形容为“向网络去积累”的必备功课。他在制作星座视频前,也会在微信上采访自己不同星座的好友,一个星座至少采访7、8人,问些喜好问题,记录答案留作参考。


而谈及近来的星座热潮,陈茂源否认是因为星座文化流行选择了投身其中,转而谈到了自己对星座持续多年的爱好,“十几年前就喜欢,也一直在暗中观察,也一直在对我身边的人进行比较,提炼我周边各个星座的人的特点,只不过没有形成有效的短视频或者文字。”拍短视频的契机让他为自己的爱好和积累找到了出口。



融资将是必然的道路,

关键是路往哪里走?


今年1月,陈茂源发布的一条朋友圈提到:“我其实希望能有资本注入我们,这个资本不是为了自肥,而是脑子里有很多想法,苦于分身乏术,想把创作团队建立起来,拍出更多好的短片。”



采访中,陈茂源透露已有四五家有投资意向的机构联系自己,包括何仙姑夫。在他的希望中,融资将尽量于今年上半年内完成。


“苦于分身乏术”是陈茂源期待融资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逗吧三人组的鸡汤系列和陈茂源的星座系列都由他和助理两人负责,而前期的台本、后期的剪辑等工作都由陈茂源完成。实现融资建立起团队后,陈茂源计划着将后期工作和平台运营交给团队,在前期策划得到更多辅助,同时专注于内容的创作,简而言之,就是“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而融资也意味着陈茂源已经做好了“做大”、或者至少说是建立起IP的准备。他在《我想了解12星座》后推出的《怎么和12星座相处》系列视频延续了前者的开头以及风格,“陈茂源”三个字处在居中的显眼位置。而陈茂源也在采访中表示,准备将目前共用同一个公众号发布的星座系列和逗吧三人组鸡汤系列区分开。


在陈茂源的规划中,逗吧三人组的鸡汤系列和陈茂源的星座系列仍将作为两大主打产品,并继续探索开发新内容,“当把本人的IP做起来以后再去分散其他的品牌可能会好一些。”


融资的道路是必然要走的,陈茂源对于融资后的发展也有清楚的认识。只是在《我想了解12星座》火了之后,他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或许是:如何保持用户黏性,持续推出有爆点的内容。


陈茂源对这个问题显得很轻松——从最初的舞蹈短片到逗吧三人组的搞笑视频再到鸡汤视频和星座视频,他已经历了多次起落——他对自己的作品有信心,并且相信经过之前视频的积累后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粉丝基数,足以让播放量保持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可能不会超长发挥,但正常发挥还是没有问题的,肯定不会低到没有人看的地步”。


但数据传递出的消息不容乐观。陈茂源紧随《我想了解12星座》后推出的《怎么和12星座相处》系列视频,目前平均每支播放量只有100万左右,相当于《我想了解12星座》系列平均每支视频播放量的十分之一。


另一方面,星座文化的其他创作者们也加紧了填补空缺的步伐。同道大叔于今年1月开始推出“你不了解的12星座”系列短视频,虽然全黑背景和陈茂源系列如出一辙,但凭借强大的粉丝基数,同道大叔的视频仍然获得了非常不错的播放量。


在自身产品热度逐渐消退,对手加快追赶的情形下,陈茂源和他的星座系列能否靠资本实现长期发展并带来惊喜,将有待时间来验证。


作者|朱玥怡

编辑|周麟


或许你还喜欢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