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逝世,除了卢浮宫,他还是天津这座桥背后的大师……

津彩青春 2019-09-01

据报道,享誉世界的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5月16日去世,享年102岁。

贝聿铭著名作品包括香港中银大厦,法国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等。

来源:央视新闻微博截图


1917年,贝聿铭出生于广东。其祖上贝家原籍浙江兰溪,明代中叶迁居苏州,是吴中当地的名门望族。

少年时代——苏州的时光,在他心中埋下了“建筑”这颗种子,更影响了他对生活和待人接物的看法。整日穿梭在狮子林、西花桥巷,假山中的山洞、池塘、石桥、瀑布,这些传统中国文化的印迹,让他意识到,建筑对生活的意义。

1935年,贝聿铭远渡重洋,求学美国,起点是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不久,转学到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系,后来去哈佛大学建筑系读硕士。

他先惊艳了法国人,然后惊艳了全世界!

很多人不知道,法国巴黎卢浮宫前晶莹剔透的玻璃金字塔入口,是中国人贝聿铭最辉煌和惊艳了全世界的作品。

卢浮宫玻璃金字塔

法国巴黎

1983年—1989年

贝聿铭在卢浮宫金字塔模型前

巴黎卢浮宫施工现场,

中间手持玻璃材料的是时任法国总统密特朗,

密特朗旁边戴红色安全帽的是贝聿铭。

但你或许很难想象,就是这样一个壮丽的建筑,在诞生之初,却不被任何人看好。法国各大主流报纸都嘲笑他,法国文化部长更是公开批评,卢浮宫前的这座金字塔是“一颗寒碜的钻石”

但贝聿铭仍然坚持了下来,他这样说:“当时对于这个项目的批评声,令我难以独自承受。但人应该坚持,不应该随便放弃自己的原则。当然可以有很多种坚持的方式,很多说服对方的方式。但那并不是说,我的坚持和要求会打折扣,我和我的建筑都像竹子,再大的风雨,也只是弯弯腰而已。

1988年,他的玻璃金字塔落成,人们对金字塔的狂热,令造访卢浮宫的游客激增数倍,而其中三分之二的游客,宁肯挤在玻璃金字塔前排长队,也不愿从另外两个入口进入卢浮宫。至今为止,这座扩建的入口还是无数建筑者必提的经典案例。

此外,美国的肯尼迪图书馆、达拉斯市政厅,日本美秀美术馆,德国历史博物馆新翼,卡塔尔多哈伊斯兰艺术博物馆……贝聿铭的建筑设计几乎享誉全球。

“建造的过程就是一条虔诚的归乡路”

尽管受到过多年西方教育,贝聿铭却从没忘记过祖国,“我在中国度过了吸收能力最强的少年时代,有种中国性,深深地留在我的身上,无论如何也很难改变。我仍是一个十足的中国人。”

贝聿铭共有三子一女,就连他们的名字都在向祖国致敬——贝定中、贝建中、贝礼中3个儿子的名字里都含有一个“中”,寓意是:安定中国、建设中国、礼仪中国

贝聿铭说,“我一直知道我从哪里来。”

贝聿铭的父亲贝祖诒创立了中国银行香港分行。1982年,已是花甲之年的贝聿铭,重回香港,为了父亲,更为了中国的建筑设计,他接下了设计中银大厦的业务。

没错,就是这座广为人知的香港地标性建筑↓↓

香港中银大厦

香港中银大厦

楼高七十层

以竹子(节节高)的形象作为建筑主题

外形极富想象力

香港中国银行大厦结构模型


贝聿铭在研究结构模型


他说:他要赋予这座建筑以“中国人的雄心”。在他看来,这座大厦在香港,是中国的象征之一,与众多香港带有殖民地色彩的建筑相比,它必须是光明的,一定要让它抬起头。

2002年,85岁高龄的贝聿铭应邀回到苏州,接手了他晚年“最大的挑战”——苏州博物馆新馆的设计。他将自己晚年这一力作视作“最亲爱的小女儿”。对他来说,建造的过程就是一条虔诚的归乡路。

苏博新馆的精华之一,在于主庭院的山水园。为此,贝聿铭煞费苦心,他将中国古典的山水画融入到设计理念中,“以壁为纸,以石为绘”,呈现出一幅3D立体水墨山水。

苏州博物馆

2003年—2006年

(新馆)


建筑的灵感来源于苏州传统的坡顶景观

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

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

新馆与拙政园相互借景、相互辉映,

成为一代名园拙政园的现代化延续。







在建筑的构造上,

玻璃、钢铁结构

让现代人可以在室内借到大片天光,

开放式钢结构替代传统建筑的木构材料,

屋面形态的设计突破了

中国传统建筑“大屋顶”在采光方面的束缚。


在开馆仪式上,他说:“我73年前离开中国,但根在中国、在苏州。这个博物馆新馆,就是我对家乡的一点小小贡献,有生之年还能有机会,为故乡留下一个纪念,我倍感感恩荣幸。”


也许你不知道,他还与天津有着一段缘分。在天津,2005年底建成通车的大沽桥就邀请了贝聿铭先生进行概念设计,其设计构思为“日月双辉”,由两个不对称的双拱圈构成。大拱圈象征太阳;小拱圈象征月亮。两个拱圈由吊杆系于桥的两侧,其设计全称为“不对称外飘式联合梁系杆拱桥”,全球至今独一无二,还曾荣获国际桥梁建筑最高奖项。


“越是民族的

就是越是世界的”

这位老人从来不曾忘却自己的初心

这才是真正的大师风骨!

一路走好


~这些同样精彩~


◆83岁“容嬷嬷”坐公交,小男孩让座却被“按”了回去……

◆习近平总书记给在天津召开的这个盛会来信啦!来看看这是什么会!

◆这个全网热搜的拖地小哥竟在天津被找到了!网友竟因这个原因原谅他


图文来源 | 央视新闻、中国新闻网、新微设计、警钟、天津日报等

责任编辑 | 贺辞

审核签发 | 杨冉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