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段硬核视频声音很大!但看得热血沸腾!

津彩青春 2019-08-29


6月5日12时06分,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CZ-11 WEY号)在我国黄海海域实施我国首次海上发射暨“一箭七星”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来感受一下长征十一号火箭自海面腾空而起的瞬间↓↓

△视频来源:央视新闻


这填补了我国运载火箭海上发射空白,为我国快速进入空间提供了更加安全、灵活、经济、高效的新型发射模式。

△CZ-11 WEY号火箭中国首次海上发射


为什么要去海上发射?

说起火箭发射,咱们的印象可能都是在电视上看到的,一声“点火”后,火箭带着光与火拔地而起,那么在波浪起伏的海面上,怎么能发射火箭呢?为什么要去海面上发射火箭?


△CZ-11 WEY号火箭中国首次海上发射起竖演练


运载火箭发射的任务目标是将有效载荷可靠、安全、经济地送入预定轨道,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控制系统行政指挥高磊说:“与常规在陆地进行运载火箭发射不同,海上发射运载火箭具有三大优势”。


△长征十一号海上发射出发前 


一是海上发射为火箭运载能力提高提供了可行条件。一般来说,运载火箭理想的发射地点是靠近赤道附近的低纬度区域。一旦我们具备了海上发射的能力,未来可以在赤道附近的海域实现火箭发射。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地球自转速度,节省推进剂消耗量,从而提高火箭的运载能力。


 二是海上发射有利于运载火箭执行特殊轨道发射任务。目前,航天发射轨道需求越来越多样,据统计,未来10年国内商业小卫星发射需求约1700颗,国外商业小卫星发射需求约6200颗,不同倾角卫星并存,海上发射的特点是“广域、机动”,未来可以在我国东部、南部海域选择发射点,满足各种倾角卫星的发射需求,更可服务于一带一路国家,有效助推中国航天走出国门。


三是海上发射将大幅提高火箭发射安全性。对内陆发射而言,落区安全是发射任务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落区选择不仅影响制约发射轨道设计,可能由于落区选择问题而降低火箭运载能力;而且在实际发射中,还需要对火箭助推器、一级和整流罩等分离体的实际落区进行人口疏散,确保不发生安全问题。对海上发射而言,由于远离人口稠密地区,火箭落区可选择范围很大,对火箭而言发射轨道设计更加方便,同时落区安全性也可以大幅提升。


△转运火箭


运载火箭首次海上发射  到底牛在哪?

△海上发射平台


海上发射与陆上发射差别非常大,由于火箭发射平台由陆地转移到茫茫大海上,海洋的新环境为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带来了新的考验。长征十一号副总设计师管洪仁介绍说,本次任务特点是“四新”,即技术新、环境新、流程新、模式新。 


首先,陆基发射台发射时不会移动,但海上发射平台是起伏波动的,因此采用了一种特殊的瞄准技术和动态条件下的发射技术,来应对海水波动。

△我国四大卫星发射中心


△海上发射塔架


其次,对火箭的控制和监测信号在陆基发射中通过有线通信系统传输,而在海射任务中,只能通过无线传输形式来实现,这是国内首个采用无线测发控技术实施发射的型号。


再次,以往火箭的飞行安全控制需要地面人员监测和控制,而本次任务是由火箭自身根据飞行情况,实时自主判断和实施的,这也是我国火箭实现首次自主安控。


另外,以往长十一火箭要分几个部分运往陆基靶场,并在陆基靶场完成组装、测试,而海阳港码头没有专用火箭测试厂房,因此全箭对接、卫星对接以及测试工作只能前移至总装厂完成,由此带来了全新的技术流程和运输模式。这是长征运载火箭首次以箭星组合体形式整体出厂,后续还能实现火箭到港后直接登船。航行到指定海域后可随时进行发射,发射场工作流程大幅缩短。此外,在海上使用的火箭还必须适应盐雾、高湿、电磁条件复杂的海洋环境。


△CZ-11 WEY号火箭涂装


长征十一号:海上“快响利箭”独一份儿

执行这次海上发射任务的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也不简单,被誉为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家族中的海上“快响利箭”,在很多方面都是家族里的“独一份儿”。

 

长征家族中其他兄弟都采用液体发动机,只有长征十一号火箭是用固体发动机。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固体运载火箭型号办公室副主任宋勇生说,固体火箭有自己的优势。

 

液体发动机结构复杂,工作时需要增压输送系统等配合,液体火箭运载能力强,但是由于燃料加注时间较长,一般从测试到发射整个流程需要一个月左右。

△长征十一号准备海上发射

固体发动机结构组成相对简单,最大的优势在于燃料被提前固化在火箭内,接到发射指令后,从测试到完成发射仅需一天甚至更短的时间,可以很好地完成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后的应急通信及遥感观测等任务,对于民用减灾和应急处置等具有重要意义。


△CZ-11 WEY号火箭到港护航


以抗震救灾为例,长征十一号火箭可以在24小时之内,在公路或一块小场坪上实施发射,将小卫星成功送至灾区上空,对受灾情况进行快速勘察并获取最新消息。这样的速度远超美国同类火箭3天最短发射准备时间,成为世界上发射准备时间最短的运载火箭之一。


谁还试过海上发射?

在国际上,上一次进行海上发射还得追溯到2014年。当时由俄罗斯、美国、乌克兰、挪威等国共同出资成立的海上发射公司,1995年成立,期间经过多次重组,自首飞开始至2014年,共执行36次发射任务,其中32次成功,1次部分成功,3次失败,成功率为88.89%。


因此,尽管此前已有先例,但是近五年的时间里,海上发射一直无人问津。“长十一”这一次的海上首秀,实现了“航天+海工”的技术融合,突破海上发射稳定性、无线通信可靠性等关键技术,全面验证海上发射技术流程,为我国后续大规模的海上发射奠定了基础。


海射火箭的前世今生

海射火箭构想已久,发展至今已经有五十余年的历史。五十年间,海射火箭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圣马科发射场阶段。


圣马科发射场位于非洲东部肯尼亚东海岸的恩格瓦纳海湾,距海岸4.8千米,由意大利政府委托罗马大学航空与航天研究中心筹建并管理使用。圣马科发射场处于南纬2.9度,东经40.3度的位置,是距赤道最近的一个航天发射场,同时也是世界上惟一的一个海上发射场。


圣马科发射场于1966年投入使用,最初用于美国研制的"侦察兵"运载火箭,主要发射"探险者"号轨道探测器、空间电火箭试验卫星以及军用秘密卫星,同时也为欧洲国家发射一些科学探测和试验方面的卫星。


圣马科发射平台包括两个不同类型的平台,一个做火箭发射台,另一个是控制发射的指挥所。圣马科发射场的成功验证了运载火箭海上发射的可行性,突出了海射火箭高效率、低成本等优势,同时为海上发射公司的成立提供了参考信息。


第二个阶段是海射公司阶段。


1995年,美国波音公司、挪威克瓦纳集团、乌克兰南方设计局和俄罗斯能源火箭公司四家公司共同出资组建了海上发射公司,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提供海上发射服务的公司。


在海射公司中,美国波音公司负责整体系统集成和有效载荷整流罩,俄罗斯负责海射天顶号运载火箭第三级,乌克兰海射天顶号运载火箭一二级,挪威负责发射平台,由美国波音公司具体执行技术管理工作。


海射公司的海上卫星发射平台被称作“奥德赛”,卫星和运载火箭装载到奥德赛平台后将会驶离美国加州港口,进入太平洋近赤道海域地点进行发射。


1999年3月,海上发射公司成功发射了第一枚运载火箭,此后陆续执行商业发射任务,但是成功率不高、商业运行也不顺畅。由于债务问题、发射失利一起其他诸多问题困扰,2009年6月22日,海上发射公司宣布破产。2010年,海上发射公司得到了重组,重组后俄罗斯能源火箭公司占公司95%的股份,美国波音公司占3%,挪威公司占2%。


重组后,海上发射公司继续进行商业卫星发射活动,然而2013年搭载荷兰“国际通信卫星-27”的“天顶-3SL”运载火箭从太平洋海域发射升空,由于一级火箭发动机关闭导致火箭坠入发射平台附近海域,这给了海射公司重重一击。自首飞开始至2014年,海射公司共执行36次发射任务,其中32次成功,1次部分成功,3次失败,成功率为88.89%。


第三阶段是S7 Space公司阶段。


由于俄罗斯与乌克兰的紧张关系以及其他原因,海上发射公司业务于2014年暂停,并于2016年进行项目销售谈判。2016年9月,俄罗斯‘S7 Space’公司成为海上发射公司的所有者,包括海上发射指挥船、奥德赛号发射平台、地面设备以及海上发射公司包括商标在内的知识产权。


据S7 Space公司官方最新消息,其打算于2019年12月至2022年间用海上发射浮动发射平台进行12次发射。第一次发射定于2019年12月举行,2020年计划举行3次发射,2021年与2022年各安排4次发射。



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创造的11项第一


我国第一型在海上发射的运载火箭

我国第一型实现小时级发射的运载火箭

我国第一型具备机动发射能力的运载火箭

我国第一型具备长期贮存能力的运载火箭

我国第一型可无依托发射的运载火箭

我国第一型适应复杂发射环境的运载火箭

我国目前最大的固体运载火箭

我国第一型采用无线测发控技术实施发射的运载火箭

我国第一型采用箭上自主智能安控技术的运载火箭

我国第一型以箭星组合体形式整体出厂的运载火箭

我国第一型采用海上动基座瞄准技术和动态条件下全方位发射技术的运载火箭


戳视频↓↓ 多角度观看硬核现场

为中国航天加油!


视频来源:央视新闻

我们常说运载火箭的能力有多强,

中国航天的舞台就有多大。

这次海上发射成功实施,可以说,

让我们中国航天又有了更多可能性。


~这些同样精彩~


◆超郎平?昨晚这一幕,央视解说赞她为中国女排历史第一人!

◆2019年天津市大学生网络公益歌曲大赛报名啦!同学们赶紧来打卡

◆啊~~5G,你比4G多1G


图文来源 | 央视新闻、环球时报、环球网、中国之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来电科学

责任编辑 | 贺辞

审核签发 | 杨冉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