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资本市场的道德底线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寻找2018年大类资产投资线索

2017-12-24 文琳资讯

欢迎点击上方文琳资讯 关注!





题记:这个市场一直都存在两种投资人——正常的,和猥琐的。抄底三色幼儿园的,确证无疑,属于后者。


一、


三色幼儿园虐童事件爆发后,我一个朋友,因为想做空却借不到货,为了表达自己的愤怒,当晚守候在电脑前,故意频繁高买低卖。


我告诉他这么做基本没用——亏自己的钱不说,仅凭他一己之力,应该是撼动不了一群不知"道德"为何物,只是单纯嗜血的秃鹫一样的物种的。


因为数据显示,11月24日美股开盘首日,三色公司虽收盘暴跌38.41%,当天成交额为1.9亿美元,换手率39.9%。第二天上涨9.42%,成交额1.15亿,换手率22.3%。公司上市不久,所以约75%的筹码其实是锁定的。也就是说,外面流通25%的货,这两个交易日,已经被至少易手了2次。


换句话说,除了三色公司自己组织的资金护盘以外,必定有数量不菲的投资人参与了"抄底"。


这个自己高买低卖的朋友如此回复我的疑问:"我这么做,只是为了给自己的良心一个交待。至于那些抄底三色幼儿园的人,我不会指责他们,但遇到了,我会绕着走。"


"因为他们骨子里一定是猥琐的。他们获得的蝇头小利,最终会让所有参与其中的人都付出代价,包括他们自己。"


▌二


这个朋友的所做所思,其实只是对"个体恶→生态恶"的本能反应与抵抗。


按照20世纪最伟大的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的观点,现代经济学至少具有两个源头——道德与政治哲学。但经济学发展到现代越来越侧重于"实证"研究,道德评判与道德说教属于价值判断范畴,所以,道德这个约束因子,除了在几个硕果仅存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学教材中频频出现以外,现代主流经济学基本不研究这个问题。


首次把道德作为一个重要因子正式纳入经济学研究的,是新制度经济学派。其代表人物,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诺思对道德的定义为:制度是为人类设计的,构造着政治、经济和社会相互关系的一系列约束,它由正式的法规(宪法、法令、产权)和非正式的约束(主要包括道德、禁忌、习惯、传统和行为规则)所组成。其中,前者(主要是法律)是划分罪与非罪,合法与违法的标准,违者将被国家机器强制性惩罚;后者(主要是道德)则主要是划分善与恶的界限,更多的依靠社会舆论和人们内心的信念良知来遵守。


人类社会的有序运行,更多依靠的是不成文的道德,因为人们多数时候并不违法,但他很可能会在道德与不道德之间游走。一般而言,个体的普通不道德行为,比如在大街上吐唾沫,并不会从根本上影响到整个社会的运行轨迹与方向,但如果突破道德底线,比如把唾沫吐到邻居的锅里,整个生态系统的有序平衡就一定会被打破。


换句话说,道德底线是最低限度的不成文法律,也是维系任何一个生态系统正常运转的最基本约束,是不能碰触的红线。最典型的就是中国六、七十年代的文革,自上而下对几乎所有道德底线全面践踏,大义灭亲骨肉相残等匪夷所思的事情成为常态,导致最终整个社会陷入崩溃,且迄今仍远未走出这个阴影。


中国整个社会生态系统愈来愈呈现的"逆淘汰"机制——你必须更坏、更恶、更没有底线,才能胜出——不外乎就是无数个体在自以为聪明的投机中构造的大环境,最终大概率也会让我们自己埋葬自己。


▌三


一个朋友曾笑言:中国人是全世界唯一一个以赚钱为信仰的族群。


这意味着,赚到钱,成为衡量一个人在资本市场牛逼与否的唯一标志。这也意味着,所有人都容忍、认可和接受这样一条潜规则:只要赚到钱,可以无所不用其极。


这无疑是一种相当畸形的生态:如果你对赚钱——无论这个钱是该赚的,还是不该赚的——一概给予艳羡和掌声,如果你对不知怎么就赚到了很多钱的人一律毕恭毕敬地叫"老公",叫"爸爸",夸赞他那条阿拉斯加犬有多帅,吹捧他唱歌比王菲还有味道,你就不要指责那些更有资源、更强势的人会毫无心理负担地无所不用其极,一遍一遍请君入瓮,薅你的羊毛。


中国资本市场的里通外合、尔虞我诈、作奸犯科,指数10年原地踏步,90%以上的投资人长期看都是亏损的——这些其实只是无数个体突破资本市场道德底线后,一种再正常不过、咎由自取的集体惩罚而已。


人在做,天在看——你有肆无忌惮突破道德底线的自由,上帝也有惩罚你的自由。


三色幼儿园这种几乎突破任何正常人心理道德极限的恶心事发生了,你还去真金白银买它的股票,你与那些施暴的"老师"、"光溜溜的叔叔医生、爷爷医生"有何本质区别?哪天三色公司的"爷爷医生"给你的孩子检查身体,你又有什么可以抱怨的?!


另一个离我们比较近的经典案例,是某现金贷公司赴美上市后,各路媒体开始毫不吝啬地挖掘和夸赞那些投资了该公司并翻了几百倍、上千倍的投资人故事。各路风投也现身说法,不无得意地炫耀自己投资这家公司多么有眼光。而该现金贷公司创始人的"艰辛"创业过程也被挖掘出来,成了激励其他创业者的正面教材。


(本图片为网络截图,与正文无关)


没有人在乎现金贷其实就是赤裸裸的高利贷,盘剥的对象是那些连信用卡都没资格开的底层艰难谋生者。也没人在意风投资金投资这种公司,是不是助纣为虐,狼狈为奸?


有些钱是能赚的,有些钱是不能赚的——这就是资本市场的道德底线。


我能接受黑社会与文明社会的共存,但必须泾渭分明,黑社会就永远在该呆的阴暗角落里如同鼹鼠一样生存。人类社会的资源是有限的,我无法接受文明社会以我们的资源和阳光,去为他们输血、去为他们洗白,去为他们背书——这是我不能接受的。


也是前面我那个宁可自己亏本,也要高买低卖做空三色公司的朋友不能接受的。


换句话说,这种与人类文明、人类进步背道而驰,赚着黑钱的公司,投资者既不应该花钱去买它,交易所也不应该接受它上市——这就是资本市场的底线。


他们合适的去处,是阳光照不到的,那些见不得人的阴暗角落。


一个令人欣慰的案例,是一家活熊取胆公司上市的被否:如果不坚守这条底线,那家天天捆绑活熊穿刺取胆汁的公司,就会上市成功,就会融到很多钱,就能捆绑更多的狗熊——这个事情如果发生,你觉得它与三色公司的"爷爷医生",谁比谁更恶心?


▌四


巴菲特每年都会给下属公司的总经理写一封信,每年都会重复这三句话:


第一句话:损失金钱事小,损失名誉事大。


"我们可以忍受损失金钱——哪怕损失很大也没关系,但是我们不能忍受损失声誉——哪怕损失很小也不行。"


第二句话:建立声誉非常慢,毁掉声誉非常快。


"要建立良好的声誉,需要二十年,但要毁掉良好的声誉,只需要五分钟。"


声誉非常脆弱,就像一块玻璃,有时一块小小的裂缝,就能毁掉整整一大块玻璃。所以巴菲特要求公司33万员工,一定要谨言慎行,不要做任何会破坏公司声誉的事,不管是大事小事。


第三句话:不能光明正大登到报纸头版上的事,就是会破坏公司声誉的事。


所以巴菲特投资的任何企业,都绝不允许给伯克希尔哈撒韦带来任何负面影响。


曾经美国有个堪称美股界比特币的公司——凡利亚药品国际(VRX)——这家公司用了5年半股价翻了18倍,也仅用了1年半股价蒸发了96.83%。公司的商业模式很简单,专门收购在专利保护期内或者独家品种的药,然后大幅提高药价——这种提价不是普通的提价,是毫无道德的提价,把几美元的药直接提价到几百美元,公司曾经将旗下五款产品涨价800%以上,又因为这些药必须服用,商业保险、患者不得不掏腰包。


在金融领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既然VRX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自然就有人跟进,集大成者就是:图灵制药,他们将一款罕见的寄生虫感染药物Daraprim涨价5500%,其CEO Martin Shkreli给出的回应则更为直接:"我是商人,只对钱负责。" 在面对一次国会质询中,Shkreli行使美国宪法赋予的第五项权利,以微笑的表情,全程一字未语,这让参会人员怒火中烧,但也无可奈何:


(商人Shkreli接受国会质询时,经典的全程谜之微笑)


VRX这种玩法,给公司带来了丰厚利润,股价也5年上涨18倍,但最终这种"只顾自己赚钱,不管他人死活"的模式犯了众怒,逼得希拉里说出宣战式言语"I'm after them"。在一份竞选声明中,希拉里称"这是令人愤怒的(高药价),而这只是医药公司侵害患者利益的最新例子"。在民意和政客的双重挤压下,涨价逻辑被证伪,债务风险暴露,公司被市场抛弃,一年半时间就被彻底赶回了该去的阴暗角落,股价蒸发97%:



在该公司如日中天的时候,有投资者在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东会上问巴菲特如何看待这公司,巴菲特的回答是:


任何买这个股票的基金经理,都应该辞职。


尾声


我相信,不出一个星期,关于三色公司的信息热度就会迅速消退,乃至消失,就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无数研究员也会重新发出报告,告诉大家它"已度过最艰难时候","给予买入评级"。


这个族群一直都是健忘的——哪怕今天,我们依然有很多人对文革念念不忘,褒赞有加。


偶尔突破道德底线,并不可怕。德意志民族也曾经整体变成恶魔。可怕的是,突破道德底线成为一种整体欣然默许的常态,且无纠错机制与能力。


但,我期待,至少资本市场,能够遵守必要的道德底线——我们每个人都能约束自己:任何买三色公司的基金经理,都应该辞职。


货币和资本,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如同插在人类身上的一对翅膀,极大增加了我们配置资源的效率,放大了我们财富创造的能力。


如果我们只是一群混蛋,我们不遵守必须的道德底线,哪怕我们赚到了再多的钱,这个世上也只是多了一群有钱的混蛋而已。


而那对翅膀,极可能带我们飞往地狱。


无知岂敢仰天,寡德何能履地——谨以此句,寄语资本市场诸君。


转自港股那点事 作者  钓叟 格隆汇·专栏作者 一个资本市场老司机,却经常撞车。 但感谢上帝,我一直活着。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寻找2018年大类资产投资线索

来源: 债市覃谈;作者: 覃汉/肖成哲


昨日,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通稿公布,在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下,去杠杆的地位弱化,包括监管在内的各项工作推进都将更加稳健。2018年监管对于资本市场的影响权重将会大幅下降,大类资产的表现也将更多的回归基本面。


昨日,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通稿发布。

从年尾到年初,有三个会议对于年度的经济工作具有重大意义:年末的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次年初的两会。

普遍认为,政治局会议代表核心决策层的协调和讨论,两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则是补充较多技术细节后向全社会的发布。

相较而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由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召开,各个部委领导、地方大员、部分央企和金融机构负责人均会参加会议。

会议内容主要是:总结成绩、分析形势、制定计划。与政治局会议通稿的惜墨如金相比,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通稿和权威媒体相关解读内容要丰富的多,从经济研究的角度来讲非常重要,对来年的大类资产投资具有重大参考价值。

这次会议有什么不同?应该重点关注什么?

站在资本市场的角度,政府对以下几个方面的态度是历来的关注要点,包括经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监管与改革、人民币汇率等。

分析的基本方法是咬文嚼字和“找不同”,比如有哪些新提法,旧提法的措辞本身或者是出现频率和位次是否有变化等等。

除了传统的方法论,在分析今年的经济工作会议时候,还应该注意的一点,今年是政治大年,金融工作会议和党代会相继召开,很多思路应该是一脉相承,需要结合起来看。

本次会议的核心:辩证看待“稳中求进”。

作为过去几年的工作总基调,稳中求进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在解读上,常常出现“进有余,稳不足”的情况。

从政治局会议通稿表述,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七千字文稿来看,决策层对于工作中取得成绩充分肯定,对于目前局面感到比较满意。

我们认为在此时提到“稳和进的辩证统一关系”,其内在的逻辑是,要珍惜来之不易的良好局面,在各项工作中把握好节奏和力度,坚持底线思维,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这将成为未来各项工作推进的指导思想。

经济方面,强调增长质量,淡化增速目标。

近年以来,官方一直在淡化关于经济增速目标,十九大报告中也修改了主要矛盾的表述、特别是没有提到2020年翻一番的目标。(当然从官员的解读来看,更多的是对于翻一番的信心和避免与新的主要矛盾提法相冲突)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并不会公布经济增速目标,但是目前市场普遍认为明年两会的公布目标将会为6.5%左右,我们也基本认同这一观点。

但是我们认为有两个误区需要澄清:第一,目标增速下调不意味者最终的实现增速也会下降;第二,不能简单的认为淡化增长目标等同于政府降低了对于经济发展的要求。

回过头看,虽然经济目标在降,但是增速却在升。

事实上,近年来决策层一直在淡化增速目标,量化来看,两会上公布的增速目标也在下降,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政府用行动表示,仍然“在工作中争取更好的结果”。

2016年以来,经济目标水平不断降低,但是实现的经济增速却不断企稳回升,持续高于目标水平。

此外,稳中求进仍然是各项工作特别是经济推进的总基调。基于过去几年的历史经验来看,每年年初较高的基建增速、较快的财政支出,体现了政府在追求高质量增长的情况下,并未放弃传统的托底手段。

需要注意的是,政府对于经济下行的容忍度,可能不像市场估计的那么大:

①从控制宏观杠杆率(普遍解读为:总债务/GDP)的角度,无论是收缩分子还是做大分母,都需要经济保持一个合理的增速;

②从激发民间活力的角度,保持对于中国经济的信心,避免市场化微观主体的预期回报率过快下降;

③无论是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是年内稳中求进的要求,保持经济“前高后低”,平稳回落是一种政策成本更低、稳增长阻力更小的选择。

所谓听其言,更要观其行。

此前市场中普遍存在低估政府稳增长动力和意愿的观点,但从政府实际的行为模式来看,并未放弃托底经济的决心。

大水漫灌式的全面宽松虽然很难再现,但是积极的财政政策、托底的基建投资的思路仍会持续,而且会更加注意有效性,因此,我们预计结构性的定向降准很可能会在明年成为重要的托底经济的手段之一。

此前,延迟落地的定向降准,一方面有平滑释放宽松信号的目的,另一方面确实也有政府希望通过延迟落地,鼓励银行为了符合第二档标准,而更有针对性的发放贷款来支持实体的考量。

货币和信贷政策方面,我们认为有以下两个方面值得关注。

①稳健中性和货币闸门的提法未变,防风险可能是主要考量。在此前报告中我们曾提到,货币政策正承担部分宏观审慎的职能。

从目前基本面的走势和预期来看,尚不足以支撑传统意义的加息。结合三季度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央行对于经济和通胀感到合意。

与此对比,目前阶段的货币政策面临的突出的矛盾是:近期资本市场的波动和中长期去杠杆控风险的要求,这实际上均是“新支柱”宏观审慎需要考虑的政策目标。

从上周央行小幅上调公开市场政策利率来看,在新支柱落地和完善的过程中,货币政策正努力扮演部分角色。

②着重强调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这背后反映了,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目标在于服务实体经济,2017年经济韧性的突出表现在,信贷和社融持续处于较高水平,但M2增速的下降则被解读为资金空转减少、脱虚向实的证据。

我们认为,明年货币政策仍将保持信贷和社融的合理增长,M2触底反弹是大概率事件,广义社融增速亦不太可能出现明显回落。

而在脱虚入实的背景下,可能会出现信贷高烧不退的情况,明年下半年即使没有看到实际利率出现明显回落,也不排除央行直接通过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抑制信贷投放的可能。

③着重强调促进有效投资和民间投资。在此次通稿中,提到了促进有效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合理增长,由于今年信贷中居民长期贡献较大,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需要解决投向问题。

我们认为这一表述有两方面可能的含义:一方面,由于定向降准可以通过差异化政策鼓励对于实体经济特定部门的支持,多次定向降准在明年的可能性提升;

另一方面,今年制约制造业投资(民间投资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回暖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供给侧改革集中在中上游,使得利润蛋糕的分配不均,中上游受限于债务和产能问题,利润无法有效转化为投资。

基于这一表述,我们认为明年的供给侧改革将会更注重利润在产业链上的再分配,预计中下游利润可能会持续改善,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带动制造业投资的企稳回升。

④对于地产融资的口风有所松动,“去库存”的提法消失。通稿指出,促成“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金融体系内部的良性循环”。

近期,多家房企公司债获得批准,决策层对于地产融资的口风有所松动,这对于明年的地产投资有正面意义。

但是去库存的提法消失,考虑到今年三四线城市销量暴涨,在全国范围内地产库存充分去化的情况下,政府可能不会再推出更强的去库存措施,明年三四线城市地产销售继续超预期的可能性在下降。

监管和改革方面,最重要的变化在于有关“去杠杆”的表述弱化。

从今年各次主要会议的口吻来看,有两个趋势值得注意:首先,对于风险的判断更多的集中在宏观杠杆率层面,而且有从金融工作会议上的“降杆杠是重中之重”到政治局会议上转向“稳杠杆”,

而在本次七千字通稿中,并未专门提及去杠杆,去杠杆的受重视程度似乎有所下降。在我国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下,社会融资主要以债权融资为主,金融服务实体和降低杠杆率有一定的内在矛盾,

从有关杠杆率表述的措辞来看,去杠杆可能逐步转化控制杠杆率过快上升,“暴力去杠杆”、“强力推进监管”等伤及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措辞出现的概率在下降。

此外,“处置风险点”、“资产泡沫”这类措辞已经被删除。

我们认为,相关措辞的删除,显示政府对于金融服务实体和改革工作表示满意,监管推进可能也有稳中求进之意。

政治局会议上,对于金融服务实体和防范风险工作定性为积极成就,本次七千字通稿的口吻来看,这一状况得到了延续。

我们近期对债市转为乐观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目前市场对于监管预期过于悲观,虽然我们也不否认,监管会是市场的长期制约因素,但未来在落地和执行过程中,大概率会选择偏温和的方式,不太会对市场造成类似今年4-5月份的冲击。

从宏观审慎的角度来理解监管政策,其本质目的防范系统性风险,在推进过程中一定会重点关注市场的反应。

回顾二季度和四季度债市的大跌,监管成为市场主要矛盾的前提,是此前市场对于监管的普遍忽视,但从官方的表述来看,防范的意味大于主动“爆破”,这也符合稳中求进的总体要求。

因此,我们认为监管对于明年资本市场的影响权重,相比今年将会大幅弱化。

对于大类资产的配置有什么影响?

过去几年,从去库存、到供给侧改革再到去杠杆,政府的重大决策主导了资本市场的投资逻辑,也主导了大类资产的表现。

通读七千字通稿,一个突出的感受是,政府对于目前局面比较满意,稳中求进的辩证关系里,边际上可能更趋于稳,2018年各项政策的推进可能都会比较缓和,对于基本面的冲击减小。

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2018年的经济可能更多的回归自身逻辑,另一方面,大类资产的表现也将更多的回归基本面。

股市方面,经济稳健、通胀温和,企业盈利有支撑的情况下,2018年A股的表现仍然值得期待,不排除上证综指冲高至4000点的可能,不过行情演绎可能会扩散至二线蓝筹。

债市方面,中短期来看,目前长端利率水平已经充分透支了利空预期,随着未来1-2个季度名义GDP回落、对监管恐慌的平抑,债市大概率将会迎来一轮级别比较大的熊市反弹,10年国债和国开收益率有望回落至3.7和4.5以下;但是,随着二季度后,经济重新企稳回升,通胀冲高回落后也存在再度上行风险,信贷和融资维持正常水平,特别是央行在2018年下半年潜在的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都会使得债市再度大跌的风险持续提升。

商品方面,随着未来几个月需求下行,和3月份后的复产预期发酵,一旦春节补库行情结束,以黑色系为代表的工业品面临较大幅度的回调,不排除螺纹钢出现500-1000点的下跌,但随着总需求的回暖,下半年的商品牛市仍然值得期待。

房地产和人民币汇率是2018年仍将面临较大“调控”的品种,目前来看,政策目标都是在2018年维持房价和汇率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以时间换空间的方式慢慢消化泡沫,预计2018年一线城市房价维持阴跌态势,二线城市整体平稳,三四线城市涨幅大幅放缓,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在6.5-7.0之间。


文琳编辑

免责声明:转载内容仅供读者参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若文章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添加 wenlin-swl 微信联系删除。


今日导读:

  1. 文琳读报

  2. 重磅!2018年楼市、股市定调,中央这样说!

  3. 房地产税呼之欲出?这几点关乎所有人!

  4. 关于房地产税推出时间!所有人都错了!

  5. 楼市巨震!中国建设银行重大宣布

  6. 单车倒了,共享经济大势已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