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遇到个有趣的事儿,写券商写得有点多,也说了点实话,开始有朋友不喜欢了。
有人给老六私信:六哥,你总说券商现在处境不好,我怎么没觉得呢?毕竟股民这么多,大家还是要炒股,你是不是在危言耸听?
老六顿时无语,且不说这家伙连最基本的逻辑关系都没搞清楚(比如,大家都还要在移动端看电影听音乐,何以mp3、mp4完蛋了?),这家伙对券商的历史也是一点概念都没有!
注意,老六说的不是管金生阚治东张国庆那一代的券商历史,而是离我们并不遥远的2002-2006年,那绝对是国内券商的“至暗时刻”,老六粗略回忆下,至少有20家券商破产!其中不乏华夏、南方、汉唐这些曾经的标杆券商!
鉴于有朋友并不清楚这段“历史”,老六今天就简单说说。要知道,总说殷鉴不远殷鉴不远,这不是白瞎,因为,真的不远。
南方证券
曾经国内最有名的券商之一。
1992年在深圳成立,也是深圳市政府(当时是特区)重点扶持的一家国有综合性券商。都知道证券市场初期,深沪之争相当激烈,在国信证券之前,深圳券商的“官家阵营”主要就是南方扛大旗。
可惜的是经营不善,由于挪用客户保证金80亿和吸收理财资金80亿拿来炒股巨额亏损。(证券公司的自营水平啊,哎,老六不得不说真是奇葩啊。)
在2001年开始的牛市中难以为继。2003年10月爆发挤兑,2004年被政府接管,2005年破产清算,证券类资产并入中投证券。
不仅自己垮掉了,还拖累当时它的负责人、原来申银万国证券、深创投的老大阚治东进了看守所。
汉唐证券
和南方证券一样,汉唐证券也是一家注册在深圳的券商(2001年)。不同的是,一来汉唐的民营属性更强,二来汉唐系合并而来:贵州证券+湛江证券。
汉唐证券有多猛?成立以来,其业务综合价值量排名最开始是2002年的32位,第二年也就是2003年,便蹿升至第16位。2004年光是ipo收入就有四五千万元之多。
可惜还是因为路子太野,频繁坐庄,并且各种不规范操作。最终因为挪用客户保证金、理财资金、国债回购资金坐庄炒股产生巨额亏损。
2004年被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托管,证券类资产与另一家破产券商辽宁证券一起并入信达证券。
中经开(中国经济开发信托投资公司)
1988年成立于北京。太出名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是它的身份,财政部的小儿子,有点像现在的中央直管金融企业。
其次,我们来梳理它一路来的“光辉事迹”:
一手导演了327国债事件、长虹配股事件,操纵东方电子,最后葬身于银广夏造假。
是不是都是A股史上赫赫有名的案例?
然而中经开在每个案例中都是扮演着不光彩的角色。比如327国债事件,和管金生万国证券正面厮杀的就是中经开和它的“小弟”辽国发。
中经开仗着自己的特殊身份,在A股市场频频搞事情,无非坐庄玩内幕交易之类,以至于当它倒台时有媒体冠之以“恶少”的名号。
怎么说呢。老六真想紧紧握住这位记者的手,说一声“你太有才了”。
恶少的结局是因坐庄东方电子和银广夏巨亏,于2002年被央行撤销。
华夏证券
1992年成立于北京。曾经的航母级券商之一。(这个说法准确来说,当时全国可能就三家,分别是南方证券、国泰证券、华夏证券)
大股东是谁?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
华夏证券旗下曾拥有91家营业部和24家证券服务部,并创造了无数令同行垂涎的第一:第一家全国交易联网,第一家实现全国统一清算,第一家实现保证金集中管理……
然而再大的船,舵手出了问题一切都无从谈起。
因为各种对外投资、对外担保、融资、账外经营、挪用客户保证金、吸收理财、对分公司管理失控等等因素,最终造成巨额亏损,于2005年被证监会撤销业务资格。
中信证券与建银投资共同出资筹建中信建投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建投中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分别受让华夏证券的全部证券业务及相关资产和非证券类资产。
大鹏证券
1993年成立于深圳。一家注定会在中国证券史上留下一笔的民营券商。
他由原来的深圳国际证券投资基金部副总经理徐卫国,联合与其九名同事一起创办。
民企的灵活性一展无遗,早期的牛市和徐的运营让大鹏很快风生水起,一跃成为全国排名前十位的知名券商,2000年时其宣称资本规模高达百亿!
1999年起,却因动用自营资金和理财资金坐庄炒股产生巨额亏损。
最后审计结果表明,大鹏证券一共欠下了43.9083亿元。2005年破产清算,营业部并入长江证券。
徐卫国本人,2007年被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法院以涉嫌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零六个月。
联合证券
设立于一九九七年十月,总部深圳。资本金规模位列当时全国第二大券商。
其实严格来说,联合证券不算“破产倒闭”,毕竟现在的“华泰联合证券”还在,并且还是投行界、尤其是并购重组业务圈子里的扛把子。
只是世间再无“老联合”。
联合证券是最早一批注册资本逾十亿的大型券商。 股东分别是宝钢、四通、广东核电、中国国际航空等37家国家级大型企业集团。
相比于经纪业务和自营业务,联合最强的确实也是投行业务,比如,在2001年共完成12个主承销项目,筹资总额达73.5亿元,承销家数在全国券商排名第5位,市场占有率由2000年的3.6%上升到6%。
不过还是因为坏账太多,在漫漫牛市中难以为继。2006年5月,华泰证券趁华闻系囊中羞涩之际,出资7亿元一举拿下了联合证券70%的股权。
各位,7亿元就能买到70%的股权,不得不说实在是有点贱卖了。
在监管层2007年年底提出“一参一控”原则后,华泰证券与联合证券小股东磨了一年多,最终持股比例升至97.43%,实现对联合的完全控股。
2012年7月,盛希泰(没错,就是那个俞敏洪的合伙人,著名PE洪泰基金创始人)辞去华泰证券董事长职务,告别这个他服务了15年的公司。
也以此为标志,联合证券几乎是永远地从中国证券市场抹去了。
篇幅有限,老六今天不能再继续展开讲了。这段时间倒闭的券商还有很多:
闽发证券、天一证券、鞍山证券、新华证券、佳木斯证券、大连证券、珠海证券、富友证券、武汉证券、海南证券、云南证券、德恒证券、恒信证券、中富证券、广东证券、民安证券……
熊市漫漫,主要靠经纪业务做收入来源的券商,自然面临严峻的生存难题。
时隔十年,经纪业务仍然是券商最大的收入来源,媒体每次在做盘点时,都很注意券商各业务的比重,虽然不断在调整,但经纪业务,因为佣金的无序竞争,如今收入不断下滑,然而始终还是最大。(2017年年度报告显示为32.10%)
无法自给自足的券商,你说它该怎么办?
继续靠地方政府注资?像当年上海市政府拯救国泰一样?
一切恐怕不会再如此简单。阿-里-巴-巴染指德邦证券未遂,大智慧收购湘财证券失败,虽然至今仍是失败案例,但是谁敢保证不会有个成功的?
比如,腾讯不就顺利入股“皇太子”中金公司了么。
时代在变,一切救赎都只能是自救,中-央也好,监管也好,地方政府也好,他们的底线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而不是确保某个券商不倒闭。
破产了?卖给别个就是了嘛。
而且,券商倒闭,要比厂矿企业快得多,往往门店还在营业,管理人要么被抓走了要么提前逃跑了,外人看不出来,叫人促不及防。
也正是为了防犯券商挪用股民帐户资金或券商倒闭带来的风险,现在实施有“客户帐户第三者托管”。
券商倒闭,只要你没借钱给券商或持有券商股权,只是利用自己的帐户自我炒股,股民就不会损失什么,只不过要办一些帐户变更或转移手续而已。
到这时候,老六想问耐心看完上面几个案例的朋友:对照此时此刻,还会觉得券商处境“还不错”么?
本文首发在头条号“资管老六”,老六本人平时混公众号少,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搜索关注头条号“资管老六”,不定时侃资本故事,争取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