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闺蜜财经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获取授权。另,授权转载时还请在文初注明出处和作者,谢谢!
撰文|蜜姐
每逢四五月,当一部分单身青年开始春游晒美照,坐标纽约伦敦西班牙,另一部分宝妈们则早早启程踏上秒杀入学名额的艰辛之路。
蜜姐的朋友圈也不例外。
最近各大城市2018年义务教育入学政策陆续发布,其中属北京讨论最为火热,因为今年变更了入学政策,其中海淀区、东城区的新购“学区房”登记入学都将受到限制!这是否意味着买了学区房也不能上好学校?掀起一轮又一轮的讨论。
01
学区房真消失了吗?
新政限制到了何种程度?各个区都不同,但总的方向大体一致:要让房子回归居住属性,而不再有学区的“附加值”。
比如海淀区公布:“自2019年1月1日起,在海淀区新登记并取得房屋不动产权证书的住房用于申请入学的,将不再对应一所学校,实施多校划片。”
也就是说,2019年以后新买的房子将不再对应固定的小学,要实施多校划片。
丰台区今年也将在部分学校实行购置“二手房”房主子女多校划片方式派位入学,也就是俗称的“摇号”。
东城区政策也大同小异,要求“入学登记的实际居住房屋不动产权证书为2018年6月30日后取得的家庭,自2018年起该家庭适龄儿童将通过电脑派位方式安排入学。”
……
这对于已经买了学区房,或正着手入学区房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道晴天霹雳。
蜜姐一位朋友就是“受害者”。他前几个月买了东城某胡同学区房,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在新政开始前走完流程。
4月幼升小新政推出之后,以往的划片入学变为派位摇号(据朋友说派位也有猫腻存在),这意味着他之前倾其所有购置的学区房,以后也未必能上得了这个学校,只能听天由命。
半夜看到他发的消息,无比心酸,随便一个政策的变动就能让一个家庭的努力变成白纸。
而新政推出之后,真的能消灭学区房吗?这也不好说。就目前流行的派位摇号入学来看,或许真的弱化了部分片区的学区属性,但也给其他途径入学留了后门。
以前只是学区房水涨船高,以后会不会导致整片大学区都开始升温?这也不好说。毕竟没有学区房,你连划片、派位的资格都没有,剧场效应已经有过太多的先例。
02
学区房有错吗?
新政推出之后,至少从蜜姐的票圈来看,并没有太多降低大家的购置热情。此前有购置意愿的人,大都并没有放弃继续追求学区房。
有的人可能开始纠结到底怎么来买学区房,很多声音批评学区房推高房价,但这锅真的得学区房来背吗?
尽管我们如今普遍推崇素质教育,但仍然无法否认应试教育在我国的重要性。也不得不承认,高考制度即使有再多的问题,也是迄今为止我们保持阶层流动的最佳选择。
试想你若是一名普通的中产家庭,无法让孩子去国外接受教育,或是并不想出国。高考无疑是决定孩子阶层的重要敲门砖。
特别是对于非上流无背景家庭而言,这几乎是向上的唯一选择。遗憾的是,高考对于不同阶层而言,制度相对公平,但大家的起点却不公平。
其实何止北京学区房火热,全国各地都是如此,只是北京没有例外罢了。蜜姐的亲朋好友,无论在一二三线城市,还是县城乡村,只要是有孩子的,都在努力让孩子上重点学校。
因为无论从科学统计,还是从直观感觉、看到的例子来说,从小念更好学校的人,确实更容易有更好的事业和人生。至少,用世俗的成功观念看,是这样。
何况这些年学区房被热炒,价格越来越“宇宙级”,升值前景可期,不管是作为教育投资还是理财,都是一项不错的选择。
03
取消学区房和教育资源均衡化,孰轻孰重?
所以,学区房的疯狂应该是最能被理解的。谁不想自己的子女今后生活能更好呢?
同时,学区房问题如果无解,我们社会注定越来越容易阶层板结。穷人没机会、没钱搏一把学区房;还不错的中产、富人人家有能力,为什么不买?难道人家应该搞慈善,把好学区无偿让给穷人?
归根到底,还是基础教育资源的分配问题。只要公立学校之间有等级之分,学区房就会理所应当地被热炒——稀缺资源在哪里都是“贵”。
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只要教育资源分配问题还在,学区房就会一直存在。
反过来,学区房的异常高价,又加剧了阶层之间固定资产价格、拥有财富的两极化。而财富的进一步拉锯,反过来进一步让阶层固化。
最后的结果就是,穷人越来越穷,富人越来越富,阶层固化加剧。
派位或许能弱化部分地区的学区房属性,但也会产生其他的问题,正如上文蜜姐所提到的,整片大学区被炒热也不是不可能。还有后门怎么防范,如何保证公开透明,都需要说清楚。
更何况,买了附近的房子却不给你上最近的小学,摇号到一个距离更远的学校去上,这对“学区房”业主们来说又公平吗?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蜜姐很赞同有朋友说的,一个区域内学校领导、教育部门领导定期轮换不就行了。
这样教育公平不就解决了。所谓的学区房,也就彻底消失了。至于还有人有更高品质的教育需要,就让私立学校去解决吧。
平等教育权,这可是我国相关大法的明文规定,更是人基本权利的组成。如果这一点本身都无法办到,然后谈“取消学区房”,是不是有点本末倒置?
不过话说回来,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在我国注定是个缓慢推进的过程,在此之前,学区房估计还“死”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