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2020年台湾地区领导人和立法机构选举今日投开票,蔡英文一路领先,当选下一届台湾地区领导人。台北士林区天玉里是台北市选举数据标本,晚间6点多已开票完毕,蔡英文累计3038票,得票率54.65%,韩国瑜2238票,得票率40.26%,宋楚瑜217票,得票率3.9%。

蔡英文赢得选举,也算是在预料之中。她治理能力虽然无能,但大选战还是很有一套的。在民进党初选的过程中,赖清德的民调支持率远高于她,但蔡英文运用各种手段,硬是把赖清德干掉了。在与韩国瑜的争斗中,蔡英文开始的民调远低于韩,但同样是凭借各种手段把民调提了上来。后来,韩国瑜请假竞选造势,尽管他的每场造势都轰轰烈烈,但民调就是上不来。国民党输掉选举,与内斗不断有很大关系,在最后时刻,郭台铭和王金平两位候选人也没有归队。此外,蓝营的宋楚瑜分走一些韩国瑜的票。

 

蔡英文在竞选时打的是两岸派,不断制造两岸对立,恐吓台湾民众。蔡英文的招数非常阴损,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她成功了。这其实不是一日之功,而是蔡英文四年来“苦心经营”“台独”的“回报”。

我们暂时不讨论蔡英文今后四年执政对大陆政策会有何种变化,把重点放到蔡连任后大陆对台的政策应该如何变化。

由于中国大陆拥有了拒止美国协防台湾的军事能力,特别是东风系列导弹改变了中美在台海的军力对比,台湾独立已经不可能了,美国也不会用军事手段阻止中国统一了。此外,两岸经济实力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台湾与大陆相比不仅不在一个数量级,而且对大陆经济越来越依赖,台湾41%的货物出口到了大陆。大陆对台已经掌握的绝对的主动权,没有必要再用经济收买政策拉住台湾不要独立出去。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以下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台湾目前的政治生态,再提出蔡英文连任后应采取的对台政策。 

一、台湾的政治生态 

由于台湾被日本殖民50年,与大陆在近代以来离多聚少。两蒋时代虽然对“台独”进行过严厉的打击,但自从李登辉上台以来,台湾独立倾向日益加强,状态堪忧。 

①民进党“明独”国民党“暗独”,所以不要对韩国瑜胜选报太大希望

民进党是本土政党,自成立以来就奉行“台独”路线。民进党各个派系之间无非是“急独”与渐进“台独”的路线之分,没有本质区别。而国民党主流则是“暗独”,而主张两岸统一的派系处于边缘化的地位。如,主张两岸统一的洪秀柱,连候选人的资格也没有去争取,而张亚中是所有候选人中最弱的。因此,我们也不必因国民党败选而感到遗憾。民进党的“明独”也许反而比国民党的“暗独”好对付一些。

马英九提出“三不”,即不统不独不武,还在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中加入“私货”,曲解为“一个中国,各自解释”。马英九提出的“新三不”即不排斥统一、不支持台独、不使用武力,多少向前迈进了一点,但依然是一种拖延战术。韩国瑜在竞选中提出的口号更加露骨,这就是“安全靠美国,技术靠日本,市场靠大陆,努力靠自己”。因此,韩国瑜执政如果大陆不对台湾施加更大的压力,在两岸政策上韩国瑜一定是会倒退的,因为他所处的台湾政治生态更加偏绿了。

虽然国民党高层对“中华民国”的历史性依恋,影响着其政治表达。但是为了选举胜利,必须“符合民意”。

②“台独”对未来还抱有幻想 

台湾民主尽管没有对推动台湾经济产生多大的助力,但台湾人获得了一定的政治自由。而且,在西方民主仍然是当今世界的强势制度,还有一套吸引人的理论,台湾多少人还是以其拥有民主制度感到“自豪”的。

“台独”势力执迷不悟地认为时间在自己一边,寄希望于美国不会放弃对自己的支持,这也是他们拒绝统一的“救命稻草”。台湾还有意识地利用价值观牌,来获得西方特别是美国和日本的支持。 

在两岸整体实力完全逆转的今天,台湾的政治制度成了“台独”唯一的心理优势和筹码。台湾社会认为自己制度是先进的一方,不愿意被落后的大陆统一。而且这种制度差异,也影响了“国家认同”,即不管大陆经济多么发达,也难以对“台独”产生认同和吸引力。 

随着第一代和第二代外省人的离世,在“台独”教育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青年成为“天然独”。在“台独”看来,民意在他们那一边。而且在不远的将来,主张“独立”的人将会是绝对多数,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具有正当性。“台独”对美国的判断则是:虽然美国不会为了台湾“独立”而流血,但为了遏制中国崛起、捍卫自己霸主地位却会干预大陆武统。一旦中国大陆武统失败,就会影响到其现有体制的统治力。因此,大陆是不敢轻易发动武力统一的。 

“台独”还错误地认为,时间在他们一边:其一,他们认为,大陆改革开放模式有可能失败,“一党执政”加市场经济模式有历史合理性,但却无法持续;其二,当大陆模式来到临界点,要么会失败,要么会向西方民主化转型。大陆转型的过程具有高风险,将会导致大陆动荡和分裂,从而为“台独”创造历史机遇。

因此,在这种政治生态下,“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可以作为口号,但不能作为制定政策的依据。 

二、新时代对台政策应当把握的原则

①争取和平统一,但随时准备武力统一

大陆绝对有能力武力统一,但武统对双方的代价都很大,应该极力避免。对于台湾来说,武统不仅是要死人的,而且一旦武统,大陆对台湾的一切优惠条件都没有了。对于大陆来说,武统后台湾的治理会造成后遗症,而且会遭受到西方的联合制裁。

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这一点是毫无商量余地的。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方式。其中,“一国”是实现“两制”的前提和基础,“两制”从属和派生于“一国”并统一于“一国”之内。“一国两制”的提出,本来就是为了照顾台湾现实情况,维护台湾同胞利益福祉。两岸同胞是一家人,两岸的事是两岸同胞的家里事,当然也应该由家里人商量着办。 

蔡英文在2016年竞选成功后,大陆一直期待她回到“九二共识”。但她始终坚持“台独”路线,在执政的四年里不是把心思放到治理台湾上,而是放到了搞渐进“台独”上,放到了打击国民党上。因此,我们不能指望蔡当局会做出多大改变,但争取和平统一还是要尽力的。

在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提下,解放军要加强战力,随时准备武力统一。只有在军事高压之下,才能够遏制住蔡英文当局冒险的举措,才能使美国对蔡当局有所约束。

美国是不愿意看到中国统一的,只要中国表现出统一的坚定决心,美国才会约束台湾当局。当年陈水扁就是典型的例子,陈在“台独”路线上走的太急,结果被美国视为“麻烦制造者”,加以冷落,迫使其有所收敛。蔡英文远比陈水扁狡猾,她走的是温水煮青蛙的渐进“台独”路线,很合美国之意。对付蔡英文的渐进“台独”,最好的方式是采用经济手段逼其就范,或使台湾沉沦,打掉“台独”的民意基础。 

近期,美国一些智库和专家就“武统”话题频频发声。先是布鲁金斯学会东北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卜睿哲警告,如果蔡英文2020年连任,下一代民进党领导人2024年继续胜出,将表明台湾民意支持民进党的根本转变,意味着统一之门正在关闭。“美国在台协会”(AIT)前主席薄瑞光干脆讲,如果蔡英文2020年连任,就不可能看到台湾与大陆和平统一。

薄瑞光和卜睿哲都是美国非常知名的台湾问题专家,他们对两岸关系非常了解,对大陆对台政策以及台湾的政局理解也比较深。他们在台湾选前对两岸关系未来发展作出不乐观的预测,实际上反映了他们对民进党当局全力推动“去中国化”和“台独”可能导致和平统一前景丧失的担心。

作为美国相当资深的台湾问题专家,薄瑞光和卜睿哲为什么对两岸关系前景感到悲观?是警台危言还是危言耸听?薄瑞光和卜睿哲观点的共同点在于,如果蔡英文此次当选,意味着台湾民众的分离意识更加强烈。言外之意就是,如果台湾民意“不可逆转”地朝“台独”迈进,大陆可能会被迫调整和平统一的策略。

从这两位知华派的言论来看,美国非常担心中国大陆由于对和平统一感到失望,而采取武力统一。中国是有这个能力的,美国也是不会采用军事手段阻止中国统一的。但这样也使美国陷于非常不利的地步:其一,中国统一后美国在台的利益全部丧失;其二,中国在西太平洋占据绝对的军事优势;其三,美国的威信大大受损,盟国会怀疑美国保护他们的能力与决心,特别是日韩有可能改变与美国的军事同盟战略。

因此,这可以看作是美国温和派对蔡英文的提前警告。美国并不愿意民进党在“台独”路线上走的太远,也不敢公然支持“台独”。当然,我们也不能排除美国的鹰派贸然打台湾牌,鼓励“台独”越过红线。

美国杜克大学就曾做过一个委托调查。调查显示,影响台独支持率最大的二个因素是“中共会不会打”、“美国会不会救”。大陆不打、美国会救的情况下,支持率约是78%;在大陆不会打、美国不会救的情况下,台独支持率约是59%;在大陆打、美国会来救的情况下,支持率剩下39%左右;如果大陆打、美国不救,台独支持率只剩15%。 

由此可见,大陆一定要向台当局与民众展示出强大的军力与统一的意愿。只有让台湾当局和民众认识到,解放军有能力也有决心,在必要时武力统一,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希望才越大。

②大陆应把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作为撬动民进党当局回归“九二共识”的工具 

蔡英文在做台陆委会主任之时曾经承认过“九二共识”,但她执政之后,一直拒不接受“九二共识”造成两岸关系紧张。因此,大陆必须利用一切手段迫使民进党当局回到“九二共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经济手段。

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今年9月就到期了。ECFA若中断,台湾每年将消失约220亿台币关税减让优惠。2018年台湾出口金额约3359亿美元,ECFA项目(539项)出口约236亿美元,占比约为7%。看数字,确实不够惊悚,但受冲击的是农产品、石化、纺织、金属、机械等传统产业。从技术与规模的视角来看,这些产业可不能与台湾高科技业的地位相比,因此更需自贸协议确保自己的竞争力不受关税干扰。

台湾受惠于ECFA的纺织业,是夕阳工业,12年来产值缩水16%,从业人员也只有13.3万。台湾产业结构因外移而形成了中上游极大,下游成衣业极度萎缩的状态。不过,纺织业仍为台湾第四大贸易顺差产业,出口金额约100亿美元,布料为最大宗。因此,ECFA不仅对台湾获得贸易顺差有利,还对台湾解决就业问题有利。 

在539项率先降税或开放的“早收清单”里,石化产业利用率超过50%,其他产业多在45%以下,唯有农渔产品利用率高达84%,可见ECFA对台湾的重中之重就是农渔产业,而农渔业恰恰是民进党的票仓。 

ECFA农渔产品只有18项,但实际上零关税的却有34项,早收清单里多为经济价值较高的水果、花卉、生鲜,非清单内的水果出口量更大,如凤梨、释迦、莲雾。换言之,如果ECFA中断代表两岸转向对抗,则农渔产业受害范围还高于ECFA涵盖面,由于利用率高,遭波及的农渔民数量恐也高过石化业与纺织业。

农渔业没有台塑这种规模的企业,在346家台湾优良农产品认证厂商中,70%来自中南部,95%属于中小企业,产业链员工多属中低收入群,也就是俗称的“三中”产业。正因如此,农渔民的声音足堪代表中下阶层,他们对生计的感受,深深影响执政者的声望,只要农渔民一叫,政客就要说“是”。

根据台湾农委会统计,2018年台湾农产品出口至大陆金额为12.7亿美元,成长率23.2%,再创历史新高。此事实大为蔡当局所利用,称两岸关系紧张,也不影响产品销至大陆,因为台湾货就是好,大陆不得不买。

如果是民进党继续执政,只要依然拒不承认“九二共识”,撤销所谓的“反渗透法”,大陆是绝对不会与台湾续签ECFA的。除了ECFA涉及的两岸贸易外,其他对台湾有利的贸易也应该有意使其萎缩。只有使台湾经济边缘化,使民众对民进党当局的两岸政策大力反对,才能够打击“台独”的民意基础。

③继续扩大对登陆台资企业与台胞的优惠

2018年大陆出台31条惠台措施,2019年又出台了26条惠台措施。无论台湾选举结果如何,大陆对台湾登陆的企业与同胞要加大优惠,吸引更多的台湾企业与台胞来大陆发展。

蔡英文当局对大陆对台的这些优惠政策是非常害怕的,因为这将掏空台湾的经济与人才。这些政策对于蔡当局确实是个麻烦,会影响到他们的经济政绩。正因如此,民进党才迫不及待地搞了一个“反渗透法”阻止两岸交流。但蔡英文越是害怕,大陆就越要加大这些惠台政策的力度。

但对于台湾企业来说,则是欢迎的。哪里不是赚钱,到大陆赚与在台湾赚对他们来说是一样的。对于台胞来说也是一样的,哪里不是发展?留在台湾发展与到大陆发展是一样的。大陆的惠台政策不过是又多给他们提供了一种选择罢了。

总之,大陆对台政策已经从防止“台独”转变为促进统一了,相应的对台政策都应该围绕着“促统”展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