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谁是中国便利店第一城?西安扩张速度最快,东莞人均便利店数量是北京的7倍

文琳资讯 2024-04-13

导读:调查发现,一线城市的便利店版图略显“落寞”,而以西安、东莞等为代表的新一线城市及部分二、三线城市正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其中,西安扩张速度最快,东莞人均便利店数量是北京的7倍。


来   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ID:jjbd21)

记   者丨刘美琳,实习生熊悦,实习生罗淑匀

编   辑丨周上祺


图 / 图虫创意


便利店是一个城市高效运转的毛细血管,同时也是现代城市公共生活中的“基础设施”。


“内循环”新经济格局下,扩大内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线下消费的重要场景,便利店已成为新一轮刺激消费的重要着力点。


近日,国内便利店发展再次按下加速键。



8月11日,商务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便利店品牌化连锁化三年行动的通知》(下称:《通知》),力争在2022年实现全国品牌连锁便利店门店总量达到30万家的目标。


当下,中国各大城市便利店的分布格局如何?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日前发布了“中国城市便利店发展指数”,从发展指数、增长率、饱和度、24小时营业等指标维度勾画全国36个城市的便利店版图。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一线城市的便利店版图略显“落寞”,而以西安、东莞等为代表的新一线城市及部分二、三线城市正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东莞人便利店“获得感”最强



根据调查结果,绝大多数城市的便利店同比去年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但由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经济发展、消费习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各城市间的便利店发展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


一个重要的现象是,便利店发展已出现明显的市场下沉趋势,一线城市的便利店发展指数不及二、三线城市。


由于一线城市房租、人力成本的持续高企,便利店的经营压力空前巨大,而随着二、三线城市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便利店市场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质。


总指数=增长率指数*30%+饱和度指数*40%+24H指数*10%+营商环境指数*20%

数据来源:中国连锁经营协会


整体来看,2019年便利店增长率超过10%的城市占到所调查城市总数的25.0%,大部分城市便利店的发展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


其中,去年西安的便利店增长率高达24.6%,在所有调查城市中发展最快,北京和厦门紧随其后。


增长率=(2019年门店总量/2018年门店总量-1)*100%

数据来源:中国连锁经营协会


从饱和度(该城市总人口数/2019年该城市门店总量)来看,东莞成为全国人均便利店最多的城市,每1242名东莞人就拥有一家便利店。而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这一数字分别是8889、3769、2803和1731人。


换言之,东莞人均便利店数量是北京的7倍之多。


饱和度=该城市总人口数/2019年该城市门店总量

数据来源:中国连锁经营协会


实际上,东莞的便利店如此密集,正是市场下沉的典型代表。被称为“中国第一连锁便利店”的美宜佳就诞生于东莞,截至目前,其门店数量超过“全家”等日系便利店品牌近10倍,成为门店数量最多的本土便利店企业品牌。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国内便利店行业表现出“全国品牌+区域龙头”的市场格局,且地域性龙头企业正在向全国加速“破圈”。


一方面,日系便利店品牌大多以国内一、二线城市为目标市场,进入二、三线城市相对谨慎;


另一方面,以成都的红旗连锁、东莞的美宜佳、浙江的十足、河北的365便利店等为代表的地域型便利店品牌则深耕稳扎本土,寻求全国扩张。


正是由于日系便利店品牌更加看重一线城市,地域型便利店品牌才得以拥有巨大的下沉市场。


随着门店资源逐渐稀缺,竞争压力逐渐增大,一线城市上海、广州、深圳的便利店市场发展空间愈发有限。


值得注意的是,一线城市中的北京仍然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去年的增长率为21.6%,仅次于西安。


还值得一提的是,从全国24小时营业便利店指标来看,整体比例仍然不高。


调查结果指出,地理位置及气候是影响各城市24小时营业便利店占比的主要因素。


也正因此,24小时营业便利店占比较高的城市南方相对较多。


在这一指标上,成都24小时便利店比重最高,80%的便利店都实现了24小时营业,夜经济活跃度可见一斑。


24H比例=该城市24H总量/该城市门店总量

数据来源:中国连锁经营协会





便利店版图扩张提速



内循环、扩内需的背景之下,便利店的扩张步伐也在加快。


商务部办公厅印发的《通知》提出,拟在全国范围开展三年行动,通过优化政策环境、完善工作机制、加强企业培育、加强统计监测、加强总结宣传等保障举措,推动便利店品牌化、连锁化发展。力争到2022年,全国品牌连锁便利店门店总量达到30万家。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通知》还强调将科技引入便利店发展中,要求聚焦影响便利店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在加快网点布局的同时推动便利店数字化改造,建立智慧供应链。


这并非便利店的国内发展之路首次“亮起绿灯”。


近年来,北京、福建、陕西等多地相继出台了推动便利店发展的地方性配套政策。自2019年首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后,便利店更是成为了商务部和各地政府在提及扩内需、促消费时的高频词,《关于推动品牌连锁便利店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等全国性文件的出台为其发展提供了“加速度”。


为何便利店品牌化、连锁化发展倍受重视?


实际上,发展品牌连锁便利店并不仅是一种商业行为,更是一项民生工程,对满足居民便利消费、品质消费需求和促进消费升级具有重要作用。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测算,2019年末,我国便利店行业市场渗透率达到10407人/店,而日本便利店行业市场渗透率为2208人/店,接近中国的5倍。


由此看来,我国便利店门店数量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在便利店稀少的城市中,夫妻店、小卖部等传统商店占据了日常消费场景的主导地位。总体而言,这些传统商店存在商品种类少、换新速度慢等问题,难以适应消费升级的需求。


图 / 图虫创意


在成都求学后返回海口工作的小陈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相比普通小卖部,便利店在环境、产品种类和便利性方面都更胜一筹。


“品牌便利店里的许多面包、饮料、熟食在普通小卖部都没有卖。除了商品种类丰富外,部分便利店还会额外提供食品加热服务和用餐空间,非常方便。我希望海口也能快点引进连锁便利店。”


值得注意的是,在疫情期间,便利店的角色也进一步延伸到了防疫层面。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裴亮认为,便利店员工往往可以兼顾店内多项工作,店员人数少,能将交叉传染的风险降到最低,因此便利店应该作为疫情期间保障社区居民生活的最重要门店。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陈立平也表示,在疫情的冲击下,居民身边的便利店等社区商业将会保持平稳发展,是保障民生的重要力量,应该及时出台保障便利店营业、为便利店提供租金补贴等有针对性的政策。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