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展望
报告提纲:
双循环内外共振,改革与开放先行
鼓励性生育政策或将推出,多层次养老体系建设加速
城镇化突出城市群作用,土地盘活释放要素潜力
金融体系改革地位提升,资本市场改革或为亮点
产业政策向市场化转型,1+3领域需要重点关注
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军队建设或迎来补偿式发展
报告摘要:
1、开拓外需与扩大内需共振,本轮扩大内需战略或以改革开放为主要抓手
中美摩擦与疫情背景下出口有较大的下行风险,对冲方式包括开拓外需与扩大内需两大方面:
开拓外需:一方面需通过出口转内销与多元化出口来缓解货物贸易顺差的下降,另一方面需通过改革提高服务业供给进而缩减服务贸易逆差。
扩大内需:短期可通过投资与消费的需求侧政策如专项债、消费券等托底经济,但长期看需通过改革带动消费增长,收入分配机制改革或为未来5-10年的工作重点。
“十四五规划”或将重点阐述扩大内需战略,考虑到宏观杠杆率的风险,供给侧方面的改革或为本轮扩大内需的重点:
扩大内需战略并非首次提出,1998-2002年的第一轮扩大内需中,国家进行了包括机构改革、加入WTO等多项改革开放 政策,经济成功企稳;2008-2012年的第二轮扩大内需以基建地产为抓手,经济虽然企稳但宏观杠杆率也快速上升。
本轮扩大内需的初期,宏观杠杆率快速上升类似2008年。为防范风险,参考1998年经验,供给侧的改革开放或为重点。
2、鼓励性生育政策或将推出,多层次养老体系建设加速
人口问题的本质是年龄结构问题,改善的关键在于增加生育:
中国大陆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在2010年达到峰值73.3%,此后持续下滑,预计将在2025回落至68.3%。
2019年出生人口1465万人,生育率约为1.52。但2019年出生人口中二孩数量比一孩已经达到了1.41,中国台湾该比例的 长期均值约为0.72。参考中国台湾数据,我们修正了二孩放开的堆积效应,发现中国大陆长期的生育率已降至1.1左右, 仅略高于韩国的1.05,远低于日本的1.43。
生育限制全面放开或已近在眼前: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时间点为2020年11月1日,普查结果预计在明年初发布,或将成为未来人口政策制订的重要依据。
只是放开限制性生育政策效果并不理想,日本、韩国、新加坡和印度都曾经历过实施生育限制再到放开的过程。除了放 开限制后立即转为鼓励生育的新加坡,其他国家生育率并未随着政策放开出现明显回升
应对老龄化,在保障老龄人口收入的同时还应提供相应的养老服务:
2019年我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数量达到1.76亿人,老龄化率约为12.6%。根据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2025年老龄人口数量将达到2.05亿人,老龄化率超过14.0%,正式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通过国资划转社保和养老金入市缓解第一支柱的支付压力,同时加快发展第二、第三支柱。
健全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充分发展、医养有机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扩大适老产品和服务供给。
3、城镇化突出城市群作用,土地盘活释放要素潜力
“十三五”规划中,“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论述中国城镇化思路,预计部分政策方向将继续贯彻:
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健全常住人口市民化激励机制。
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加大“城市病”防治力度,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坚持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完善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构建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
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一方面坚持深化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另一方面继续提升县域经济支撑能力 。
“十四五”规划预计将在均衡与发展中重新取舍:
城镇化率已超过60%,结构性的城镇化特征突出。预计将更加强调城市群、都市圈战略,避免大中小城市均衡发展的 平均用力。基于“三个一亿人”目标的“新生中小城市”、“特色小城镇”等或将不再是政策重点。
核心城市群预计将成为投资发展重要抓手。除十三五提及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外,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以及成 渝双城经济圈预计均将有所部署,共同构成驱动中国发展的“组合发动机”。
考虑到边疆安全、产业链完整、开放与贸易调整等因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将获更多政策倾斜,助力区域协调发展。
要素改革方面,除户籍改革持续推进外,预计土地要素盘活将成为城乡协同发展的重要看点,农地改革等有望加速。
4、金融体系改革地位提升,资本市场改革或为亮点
在金融领域,“十三五”规划着墨相对有限,主要强调丰富金融机构体系、健全金融市场体系、改革金融监管框架:
丰富金融机构体系:商业性与政策性金融协调;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机构体系;重视普惠金融。
健全金融市场体系: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占比;健全利率、汇率市场决定机制;丰富金融工具。
改革金融监管框架:加强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建设;完善中央与地方金融管理体制。
内外压力之下,金融体系改革的重要性日益突显:
内部来看,“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在未来仍需提升。
外部来看,金融开放背景下,必须打造富有竞争力的国内金融市场与金融中介机构,以应对冲击和挑战。
2019年2月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首提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未来金融领域工作的总纲领。
金融体系对促进双循环格局形成具有独特作用, 预计金融改革在“十四五”规划中的地位将明显提升:
双循环格局下,需解决产业链和需求“两头在外”的状况,保障经济安全。
在产业链上,金融的支持手段更为市场化,可为突破“卡脖子”环节提供融资支持。
在需求上,成熟的金融体系有助于扩大国内有效需求,发挥好财富效应。
5、产业政策向市场化转型,1+3领域需要重点关注
2020年5月公布的《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推动产业政策向普惠化和功能 性转型,加强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协同:
普惠化:与选择性产业政策相对,指支持对象的选择标准更加公开公平,凡是符合标准的企业即可获得支持;
功能性:指通过加强各种基础设施建设,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提高社会效率;
竞争性:为市场主体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破除垄断。
普惠化转型不代表支持方向完全没有针对性,对于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卡脖子”技术,需要建立新型举国体制:
2020年5月,《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使国家科研资源进一步聚焦重点领域、重点项目、重点单位。
2020年5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指出,“抓紧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
2019年10月,十九届四中全会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
国家资源或将集中至核心零部件(元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等“卡脖子”领域。
报告节选:
(报告观点属于原作者,仅供参考。作者:中信证券,杨帆)
文琳资讯,每日提供最新信息。欢迎关注【文琳资讯】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为便于研究人员查找相关行业研究报告,特将2018年以来各期文章汇总。欢迎点击下面红色字体查阅!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公众号 :文琳行业研究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公众号 :文琳阅读
公众号 :就业与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