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大变局:从“破烂”城市到狙击一线,杭州的野心有多大?
亲历者指出,尼克松不可能说出这样不礼貌的话,并表示这句话其实是群众对市区建设的批评,但不管怎样,当年杭州的破烂是可以想见的了。
2016年9月,杭州举办G20峰会,举世瞩目,惊艳全球。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更是在央视《聚焦G20杭州峰会》中表示,“感觉此次杭州峰会的气势大大压倒了往届”,“杭州会因为这次峰会,一跃成为中国的一线城市”。
短短几十年,杭州如何从“破烂的城市”华丽转身,变为举办国际盛会的中国名片?是什么改变了杭州的平凡命运,让其脱颖而出?这又能给中国城市发展带来怎样的启示?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杭州,了解这匹城市“黑马”的传奇。
一、寂寂无名之地
公元前5世纪,春秋吴越争霸之时,吴国定都姑苏(今苏州),越国定都会稽(今绍兴),杭州只是夹在两国间的寂寂无名之地。
公元10世纪,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定都杭州,历经三代五王共71年,杭州才逐渐走向繁华。
杭州第一次达到巅峰,得益于一次历史机缘。1127年,靖康二年,金军攻破北宋都城东京(今开封),俘虏宋徽宗、宋钦宗,北宋灭亡。宋徽宗的第九个儿子康王赵构即位,建立南宋。1138年,宋室南迁,定都杭州,杭州终于迎来了它的高光时期。
一时间,杭州汇聚了整个宋朝的王公贵族、能工巧匠、文人墨客,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集于一身,像开了挂一样,风光无限。南宋名臣范成大也在他的《吴郡志》中首次记载了“天上天堂,地下苏杭”的说法,后来演变为大家熟知的“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也许是杭州的生活实在太舒服安逸了,舒服到甚至快忘了徽、钦二帝被俘的国难耻辱,时人不禁感叹,“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然而,这是漫长的古代史中杭州仅有的两次辉煌。此后数百年,杭州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依然是白娘子和许仙浪漫的爱情故事以及柔和美丽、摇曳多姿的西湖,至于杭州在全国城市中的地位,却始终谈不上能有多高,恰如柔美的西湖一样波澜不惊。
1978年改革开放后,许多城市迎来发展良机。浙江省内,温州凭借大胆闯荡的实干精神走出了生机勃勃的“温州模式”,宁波则靠着良好的港口条件和计划单列市的政策优势也发展了起来。杭州虽贵为省会,在省内却未必一枝独秀,论风头甚至还逊色温州、宁波几分,至于在全国的份量,就更不必多说了。
二、十年蜕变
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杭州的地位仍起色不大。但这10年,却是杭州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10年。这一切,都与一个人有关——他就是王国平。
2000年,王国平出任杭州市委书记,主政杭州10年。
主政期间,王国平的最大特点就是强势。10年间,杭州换了4任市长,任期最长的也不过3年,以致于当地产生了“杭州只有市委书记,没有市长”的说法。
上任伊始,王国平就重启了停办70年之久的西湖国际博览会(西博会),此后一年一届,借会展业和招商引资拉动了杭州经济的发展。后来,杭州由于西博会的成功经验,获得了2006年世界休闲博览会(休博会)的举办权。这也是与奥运会、世博会齐名的休博会首次在中国举办,奠定了杭州日后打造“国际会展之都”的基础。
由于表现出色,2006年10月22日,休博会闭幕时,杭州获得了主办方世界休闲组织授予的“东方休闲之都”金字招牌。
在大力发展会展业的同时,王国平也将目光投向了西湖。
2000年前后,中国各大景区的思维基本是守着门票过日子,管理方绞尽脑汁想的都是怎样涨价来提高门票收入。有人就提议把西湖改成水上乐园,收取更高票价。
但是2002年,王国平大力推行免费制度,开启“免费西湖”时代。打开西湖围墙,拆除周边违建,打通环湖大公园,24小时免费开放……一通操作猛如虎,西湖迈出了引领时代的一步,成为全国第一个免门票的5A景区。
有人可能会说,是不是傻?门票免除了,不仅没了收入,大量人群造成的景区破坏和环境污染还得花钱维护,这么吃亏的事儿怎么就成了引领时代的壮举了?
其实西湖管委会算过一笔账,西湖免门票后,除每年减少2500万门票收入外,因为游客激增和全天开放导致的景区维护、清洁卫生等费用一年会增加2000多万,两项加起来大概每年损失5000万。
但免费开放带来的巨大流量也让景区内商业网点的租金大幅上涨。比如花港观鱼景点,免费前一年门票收入大概800万,免费后一年增加维护费200万,而物业租金一年上涨了2000万,不仅弥补了1000万的损失,还增加了1000万的收入。
杭州旅游部门经过测算还提出了241算法,即游客在杭州每多逗留24小时,杭州旅游年综合收入就大概增加100亿。西湖免费后,游客旅游成本降低,更乐意把钱花在吃饭、购物、住宿等方面,逗留的时间也更长,这样就能带动餐饮、商业、旅馆等行业的发展,提高杭州旅游综合收入。
增加的物业租金加上政府补贴,不仅能填补免门票导致的损失,还能带来更好的服务和更多的盈余。免费看似放弃了一笔数额不少的门票钱,却赢得了人气、口碑,实现了更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可谓“名利双收”,这不就是互联网思维的具体体现吗?
王国平的另一大贡献是带领杭州从“三面云山一面城”的“西湖时代”走向了“一条江水穿城过”的“钱塘江时代”。杭州因西湖出名,发展却也受制于西湖。为了西湖申遗,为了不让现代建筑与古典西湖出现不协调的尴尬,杭州对西湖周边建筑进行了严格的限高,“从西湖边望过去能看到的地方都要考虑”。
所以,你不要奇怪为什么在杭州看不到其他大城市里屡见不鲜的高楼大厦,这是为城市和谐天际线付出的代价。2011年6月24日,“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正式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申遗是成功了,那城市发展怎么办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2006年之后,王国平提出拥江发展大战略,以钱塘江为发展主轴,沿江发展,跨江发展,走“保老城、建新城”的城市发展道路。
今天,如果你问杭州人,杭州的未来是什么?他很可能会告诉你,去钱江新城看看,那是杭州的未来。
2010年1月,王国平因年满六十卸任杭州市委书记。主政10年,创新10年,王国平递交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留下了“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杭州精神和“联合国人居奖”、“东方休闲之都”、“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等桂冠。
三、谁塑造了谁?
杭州忘不了的,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创立的一家企业塑造了杭州的气质,让杭州这一无地矿、无港口、无政策、无项目的“四无城市”真正找到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城市定位,并很可能改变中国未来的城市格局。
这个人叫马云,这家企业叫阿里巴巴。
1999年,杭州湖畔花园,马云和17个年轻伙伴怀揣梦想,创立了阿里巴巴。一年后,马云与各路互联网大咖“西湖论剑”,杭州也在这一年成为国家信息化试点城市,埋下了互联网的种子。
凭借过硬的技术和创新的模式,(阿里)在极大便利人们生活的同时也收获了巨大的商业成功。
对于在杭州土生土长、发展壮大的阿里,杭州给予了如阳光雨露般温暖细致的呵护与关心,税收优惠、审批绿色通道、派驻政府事务代表……可以说是要钱给钱,要地给地,要人才给人才。
这份关怀与深情,阿里也铭记在心。20年后,阿里首先感谢的,不是客户,不是员工,不是股东,而是读懂阿里梦想、滋养阿里成长的杭州。
杭州给了阿里全方位的支持,阿里回馈给杭州的,也是全方位的改变与提升。2018年,阿里纳税516亿,平均每天1.4亿,简直就是杭州的超级印钞机。
阿里的巨大影响力和吸引力,也为杭州集聚了不可多得的顶尖人才。阿里为杭州招揽的,不仅有清北复交等中国顶尖大学的毕业生,还有来自全球各地的互联网人才。在杭州的餐馆吃饭,坐在你对面的年轻人,可能去年还在硅谷啃汉堡,他们可能来自微软,来自谷歌,来自Facebook……
这些顶尖人才的涌入,有如星星之火,点亮了杭州的夜空和未来,让杭州的创新创业氛围,越来越向大洋彼岸的硅谷靠拢。
2016年,杭州政府与阿里巴巴合作,推出全国首个“城市大脑”计划,用于解决杭州交通拥堵等问题。
此后,杭州堵城排名大幅下降。2015年,全国堵城排名中,杭州高居第4,另外杭州的堵车时间最长,每天拥堵时间高达7小时,北京都直呼内行。“城市大脑”计划推出后短短3年,杭州拥堵治理效果十分显著。
2019年,杭州堵城排名大幅下滑到第48位。
2020年疫情爆发后,杭州又首先推出健康码,之后全国跟进,为防疫保障和复工复产做出了重要贡献,体现出杭州数字治理的优势。
如今,说到杭州,你想到的不再只有西湖,还有“双十一”“阿里”“互联网”……阿里飞速成长的同时,杭州也牢牢抓住了互联网发展的历史机遇,逐渐成长为名副其实的“互联网之都”。
四、谁是谁的后花园?
真正让杭州大放异彩的,是一次会议的召开。
2016年9月,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的G20峰会在杭州召开,杭州站在了世界舞台的中央,一时聚焦了全球各国的目光。经过精心筹备,会议大获成功。9月20日,G20杭州峰会浙江省总结表彰大会上,大领导发来贺信,称赞杭州峰会落实了“西湖风光、江南韵味、中国气派、世界大同”的理念,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给G20进程留下了深刻的中国印记。
G20峰会后,杭州的城市地位突飞猛进。2017年10月,中国邮政发行的纪念邮票上,选取了北京、上海、深圳和杭州的城市元素,唯独没有广州的痕迹。这一变化引起了人们的热议,噫,怎么回事?难道杭州已经取代广州成为了一线城市?
更有甚者,喊出了“上海是杭州的后花园”“上海将沦为环杭州城市”的说法。随着光阴的流转,不经意间,人们已颠倒了对两座城市的看法和定位。那么,到底是什么改变了杭州的命运,让一个曾经平凡无奇的城市焕发出日渐耀眼的光芒?
答案可以有很多种。是筚路蓝缕的浙商精神,是活力四射的民营经济,是千万杭城人民的不懈努力……每种回答都有一定的道理,但绝不可忽视的,是王国平主政10年大刀阔斧的改革和互联网产业的历史机遇。两者共同作用,为杭州扫清了发展障碍,找准了城市定位,杭州因而逐渐成长为今天的“数字经济第一城”。
好官和好机遇,似乎都可望而不可求。但是互联网的历史风口,其实给了杭州和其他城市同样的机遇,不是其他城市没有抓住这个机遇,只是,杭州似乎要抓得更紧更好。杭州崛起给其他城市发展的启示,就是做好该做的事情,打造自己的比较优势,然后,在机会到来的时候,牢牢抓紧,一鸣惊人。
参考文献:
1. 东方启动点:浙江改革开放史(1978-2018),胡宏伟
2. 湖上拾遗,陆和森
3. 城市论,王国平
4. 王国平主政杭州10年褒贬不一 任期内换4任市长,陶喜年
5. “免费西湖”:挣了票子,撑了面子,王剑英
6. 城市的未来需要用文化去打造,夏瑾
7. 杭州西湖周边高楼变“矮”只为“申遗”,杨晓政等
8. 杭州西湖东岸城市天际线景观分析与评价,许良蓉
9. 二十年后,阿里给杭州写了一封信:谢谢你,张丽华
10. 我省举行G20杭州峰会总结表彰大会,应建勇等
11. 杭州与上海,谁是谁的后花园,刘雪松
12. 科技金融时代 上海会沦为“环杭州城市”吗,盘和林
文琳编辑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公众号 :文琳行业研究
各机构提供专业的信息、数据、研究和咨询服务。欢迎关注【文琳行业研究】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公众号 :文琳阅读
公众号 :就业与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