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数据背后,我看到了大机会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子木聊房 Author 子木
七普数据终于出炉了,街边、餐厅,甚至去上卫生间,到处都是谈论人口的声音。
国家统计局公示:
“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下同)相比,增加7206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0.53%,比201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下滑0.04个百分点。
数据上人口是增长的,比预期的要好很多,但网上却马上掀起一大批质疑的声音。
我观察了一下这些质疑的主体,基本都是看热闹的心态,就像一个班里的差生,更希望看到全班考试分数下降才好,才能拉平心态。以此,再上升到房价、教育、收入等民生问题的抱怨上。
说实话,我希望看到我文字的读者,都是“聪明人”。
《庄子·人间世》里有个成语我特别喜欢——“螳臂当车”,意思是螳螂用胳膊抵挡庞大的马车。
人类从野蛮到文明,从基础到高级,这是一个历史演变进程,同时伴随着资源缩减,生产成本上升,优胜劣汰会越来越厉害。
人口增长缓慢甚至下跌,是全人类面对的必然趋势,在这面前,你我皆是蝼蚁。
而且这并不是中国独有的,而是全世界的问题,尤其日本、韩国、欧美这些发达国家更为严重。
但这股浪潮于我们个人来说,并没有任何参考价值和意义,人口男女比例再失衡,优秀的男子依旧不缺老婆,人口再怎么衰退,大城市每年依旧有几十万人口涌入。
抛开情绪,能在危机中寻找到机遇,能在机遇中看到潜在的危机,这才是“聪明人”。
闲话不多说,接下来,子木继续站在楼市角度,帮大家解读这次披露的人口趋势,看哪些变化对大家有用。
1
1
城镇化
七普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人口为14.1亿人,比10年前多了7200万人口,这个数据参考意义不大。
重要的是城镇化率,这个跟房地产息息相关。
城镇人口约9个亿,农村人口5个亿。
与2010年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3642万人,乡村人口减少16436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4.21个百分点,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比为63.89%,比10年前多了14.21%。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施行的是城乡二元结构的户籍制度,根据七普,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为45.4%,距离国际标准70%,还有很长时间。
根据测算,到2035年,我国城市化率将达到70%以上,即使人口停止增长,那么接下来还有1-2亿农村人口进入城市,3-5亿的人口落户红利。
达到这个标准后,房地产红利开始全速放缓,所以我国房地产差不多还有10-15年的红利期。
2
2
流动
七普结果表明,2020年,我国人户分离人口达到4.93亿人,约占总人口的35%。其中,流动人口3.76亿人,十年间增长近70%。
你会发现,近10年,中国人口流动趋势明显加快,只要人口流动,那么作为人口的载体“城市”,就会产生巨大变革。
人口流入量较大的城市,房地产价值会继续上升,人口流出的城市,反之。
未来,随着户籍制度逐步放松,基建拓展,人口流动的速度还会继续加快,不仅是农民进城的基础流动,“人口二次流动”也会加速。
即:
人口从三、四线城市向一、二线城市集中,然后到了城市化区域里又进行分散。
这也是人口必然的流动趋势,比如美国,大量的人口聚集在东海岸、西海岸、五大湖地区,日本主要集中在东京-名古屋-大阪城市群,韩国主要聚集在首尔。
而在中国,最典型的就是“孔雀东南飞”。
数据显示,广东省成为中国人口流动大战最大赢家。
10年间,广东流入人口2170多万,几乎相当于把一个内蒙古的人口都装进了广东。其次是江浙一带,总共人口流入1600万左右。
人口流入带动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继续虹吸人口流入,这两个地区群彻底进入了“良性循环”。
这也是大湾区、长三角被定义为中国两大经济支柱的原因,这两个地区的一二线城市,房价潜力是保持恒定的。
北方城市是人口趋势的另外一面,其中东三省人口流出量最大,黑龙江10年间人口流出646万,全国排名第一。
人口流出影响经济发展,经济失衡会继续造成人口流失,这又是“城市发展负循环”,未来东三省房价唯一有投资希望的是沈阳和大连。
其他都会高位横盘,有价无市,这是我再三强调过的。
其次是内蒙古、山西、甘肃、青海等西北地区,人口流失同样严重。内蒙古人口向北京、天津南移,山西、甘肃、青海等则是向西北核心西安和成渝城市群移动。
这些省份,即使是省会,投资潜力也是非常薄弱的。
3
3
失衡
再来看人口结构,七普数据公布,男性人口数量比女性多出3490万,全国总人口性别比为105.07,(六普为105.2)。
男女比例继续失衡,如果按照1:1配对,那么中国起码有3490万男子找不到配偶,农村话讲,打光棍。
我每年在全国四处考察,发现越小的地方,男性择偶竞争越残酷,尤其是小地方大学毕业返乡、有铁饭碗工作的女性,完全成了稀缺物种。
男方除了有车有房有工作以外,还需要备足天价彩礼钱,甚至比一线城市房价都涨得快。
所以如果是普通家庭出生的男孩子,我劝你想办法“升维”。
比如毕业以后去一线城市打拼,遇到女孩子的概率大,很容易遇到同样家庭、同等级别,一起奋斗的女生,不需要天价彩礼,否则返回老家,只能被无情打击。
在所有的地域内,只有辽宁、吉林,女比男多,具体原因有很多。
有人说东北人喜欢生女娃,女性地位高。
但我认为,主要还是这些年东北人口流出,男性外出务工的基数比女性大。
我曾去过一次鹤岗,一座城市,几乎看不到年轻人,到处都是老人和小孩子,这就是城市人口结构空心化的主要特征。
整个城市失去了青春,走向衰老。
4
4
不生
数据显示,0-14岁人口为25338万人,占17.95%;15-59岁人口为89438万人,占63.35%;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
与2010年相比,0-14岁、15-59岁、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分别上升1.35个百分点、下降6.79个百分点、上升5.44个百分点。
0-14岁人口的数据虽然是上升的,但根据近两年的新生儿数据,这个数据还是不容乐观的,今天不谈这个。
人口老龄化、新生儿不足,是人类面对的核心难题,中国近几年表现的异常明显。
至于原因,很简单,医疗环境好了,但同时养娃成本高了,典型的“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从娃儿降临的那一刻,家庭的整体花销就马上起来了,奶粉尿裤、吃喝拉撒,接下来兴趣班、补习班,买学区房,孩子长大成年还要买婚房。
70后、80后都是吃苦吃过来的,不希望下一代受一点点苦,尤其是在一线大城市,与其给予不了好的生活,还不如不生。
全国0-14岁的人口占比最低,上海全国最低,仅为9.8%,北京是11.84%。
这么来看,未来长三角的经济增长速度很难超过大湾区,因为大湾区的人口结构是全国范围内最年轻的。
人口是发展基础,新生儿又是未来,是千年大计,接下来一定还会出各种政策刺激生育,现在的政策还是力度不够。
前几天我一个朋友支了个生娃硬招,很有意思。
比如二胎买房打9折,三胎打8折,三四线那么多地随便盖房子,有了人口不愁发展;再比如生二胎,哥哥高考+10分,生三胎哥哥高考+20分,以此类推。
让我想起《愚公移山》一句话: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赠,何苦而不平?
文琳编辑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公众号 :文琳行业研究
各机构提供专业的信息、数据、研究和咨询服务。欢迎关注【文琳行业研究】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公众号 :文琳阅读
公众号 :就业与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