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4.8万亿消费背后的「信用逻辑」

文琳资讯 2024-04-11

在政府部门指导下,21 世纪经济报道启动“国民金融素养提升计划”大型公益科教项目,助力国民更好地掌握金融知识。


信用,正是金融素养的修炼中,不能缺席的第一课。


从 1985 年第一张信用卡诞生,到 2021 年互联网金融产品全面接入征信系统,现代意义的“信用”在中国经历了近 40 年的变迁。


回溯现代“个人信用”的发展,可以发现,它与信用卡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今天是 6 月 14 日,第 15 个全国“信用记录关爱日”,我们试图从信用卡这个切面,来探讨对“信用”的一些思考与观察。



1979年,时任广州友谊商店总经理的廖剑雄,第一次接触到了“信用卡”。当年的秋季广交会期间,有外宾使用这种“不用付钱就可以拿走东西”的塑料卡片,让廖剑雄感到非常新奇。


彼时正值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前来中国旅游、商务活动的境外人士逐渐增多。为了方便广交会外宾交易,中国银行与香港东亚银行签署代理东美信用卡取现协议,第一次将信用卡的概念引入中国内地。


1985年6月,中国内地发行的第一批信用卡“中银卡”向公众开放,迈出了第一步。而信用卡真正大规模走入寻常百姓家,则要等到 20多年后。


2003年开始,各家信用卡中心陆续成立。随后,征信系统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公众对信用消费的接受程度也越来越高,信用卡开始大范围普及。


当下,社会消费心理与信用行业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在经济上行趋势明显时,人们的乐观情绪成就了信用消费市场的高速发展。当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人们的诉求转向“理性消费”与“高质量消费”,信用消费行业由此走进下半场。


2021年各商业银行的年报数据,透露出一些变化的端倪。从信用卡消费总额来看,招行信用卡的消费总额为47636亿,同比增长9.73%,是全行业唯一突破4万亿的银行。


在4.8万亿消费总额的背后,体现了消费场景与需求的发展趋势。更重要的是,隐藏着国人对信用认知的改变,以及信用消费的演变轨迹。




萌芽•重构信用认知


信用系统是人类文明、道德和信念的结晶。一个良好运转的信用系统,代表了社会的最高成就。守“信用”,使得人们不越其位,各守其道,社会成为一个整体。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现代商业的大繁荣,信用文化走进国人视野。


对个人来说,信用不再是抽象的概念,可以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体现。信用消费的观念逐步被大众接受, 特别是在购买汽车、电脑、教育服务等大宗商品和服务时,分期付、最低还款等业务,减轻了他们大额消费的负担。


由此,信用卡成为了国人信用消费最初的载体。2003年,一位笔名叫“老榕” 的人,在博客上记录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张信用卡的使用全过程,当时在网上被疯传。


他感叹:“没有担保,没有预存,除了一个表格和一个电话,什么也没有。虽然这个起始数额其实不大,可它也是北京最低收入保障的120倍,是俺申报的月收入的数倍。无论如何。2003年,我个人开始真正有了信用。”


在更为宏观的社会层面,信用的价值得到承认,被视为市场经济的一种生产要素。即信用高,意味着交易成本低。


2003年,一份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确立了信用制度是市场经济之本,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企业和个人信用服务体系,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逐步开放信用服务市场”。


同年,全国开始推进统一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的建设,希望建立一个覆盖全国所有商业银行和贷款机构的数据库。在这之中,数据库是基础工程,是重中之重。


2004年,央行征信中心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实现了15家全国性商业银行和8家城市商业银行在全国7个城市的联网试运行。次年,该数据库实现与全国所有商业银行和部分有条件的农村信用社的联网运行。


市场环境和征信体系的优化,大大推动了信用卡业务的发展。以招行信用卡为例,2003年成立首年便发卡超过60万张,刷新了亚太地区信用卡发卡新纪录;2004年新增发卡222万张,是 2003年的3.6倍。


从某个角度来说,信用卡在征信体系建立的初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个人信贷业务萌芽起步的时代,高频多场景的信用卡为征信体系提供了丰富、多维的个人信用数据。


2003年这个年份,后来被称作“中国信用卡元年”。从这一年开始,信用卡开始了在中国的20年高速发展旅程,成为国人信用消费最初的载体,也是最重要的载体。




繁荣•信用消费崛起


随着征信体系的完善,信用消费市场迎来高速发展。


从规模看,根据人行数据,我国广义个人消费贷款余额从 2015年末的18.96万亿快速膨胀到2020年末的49.6万亿,增长 161.6%。


剔除房贷后的狭义消费贷款规模,更能反映消费贷款市场的增长情况。人行数据显示,狭义消费贷款规模从 2015 年末的 4.78 万亿增加到 2020 年末的 15.13 万亿,5 年时间增加了10.35万亿。


从增速看,其中 2016年、2017年、2018年的增速分别达到 23.8%、62.2%、25.5%。这三年间,高速增长的市场吸引了大量机构涌入。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平台纷纷跑马圈地,并越走越远。


发展初期,互联网金融曾给用户带来了美好的体验,让消费者感受到了和传统金融不同的服务模式,并与传统金融企业一起,做大了信用消费的大盘。


不过,有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为了追求利润,潜藏着风险。比如有的贷款平台只需要身份证、学生证、电话号码等,就能通过审核。


而大型电商平台推出的信用消费业务相对规范,但由于开通门槛相对较低,同时与电商场景深度结合,间接影响部分用户产生建立在借贷基础而不是收入基础上的消费。


与新生的互联网金融产品相比,传统的信用卡业务模式看似不够“新潮”,实际上却是最稳健而全面的。


从产品功能来看,信用卡兼具小额消费和大额信贷;从账户类型来看,互联网金融产品多以消费金融、小额贷款形式上报征信系统,而信用卡为独立账户;从交易属性来看,互联网信用付主要应用于各自派系的电商平台,互不打通。而信用卡可以无差别覆盖各类购物平台以及国内国外消费场景。


因此,从某个角度来说,对于新手“小白用户”,花呗等互联网金融产品是更“易得”的初级工具,而信用卡或许才是更应该升级的“技能”。




洞见•信用卡回归主流


走过繁荣期,行业发生深刻变化,不同机构迎来命运的分野。


对于曾经野蛮生长的互联网信贷,监管力度正在加强,其低门槛、高利润的发展模式难以持续,取而代之的是更严格规范的持牌、合规、利率红线与杠杆约束。


2020 年 11 月,中国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去年有分析指出,根据蚂蚁消金增资安排以及新规推算,蚂蚁花呗、借呗能够承接的放贷规模相对整改前,缩减约一半。


强监管之下,市场秩序趋于规范。一个现象是,移动支付扣款底层资金来源向银行卡/信用卡集中成为趋势。根据中国支付清算协会 2021 年移动支付用户问卷调查,信用卡作为移动支付资金来源的占比提高,最常使用信用卡进行移动支付的用户占比为 72.5%,较上年提高 3 个百分点。


信用卡行业的内部分化也在加剧,头部玩家的优势越发清晰。


发卡量增速放缓已是大势所趋,各大信用卡正在从增量竞争,走向存量耕耘。


纵览行业数据,2021年,在规模上,14 家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都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这 14 家的信用卡交易额达到万亿规模,但其中 4 家的交易额较上年下降。唯一一家突破 4 万亿的是招行信用卡,其消费总额接近 4.8 万亿,增速接近 10%,流通卡量突破 1 亿张。


此外,年轻客群成为了各家信用卡发力的目标,并带来了客户结构的变化。据《2021 消费金融数字化转型主题调研报告》的数据,30 岁以下的信用卡用户占比为 52.7%。


以长期领跑业界的招行信用卡为例,6000 余万持卡人中,90 后及 00 后的占比近 40%,其中申卡年龄小于 30 岁的用户占比达到 66.38%。


这也印证了本文开篇的观点,快速增长的信用消费行业背后,隐藏着国人对信用认知的改变。信用机制是金融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用户的信任感,是一家信用卡企业的基石。


当年轻用户成为了信贷消费的主力军,为了建立与其的信任感,更多企业选择与他们一起成长。从招行信用卡近年的诸多举措中亦可见一斑,从推出面向高校学生的“FIRST 毕业生信用卡”,到发行面向年轻高端客群的自由人生白金信用卡等;从用饭票、影票复现年轻人喜爱的高频生活场景,到构建“金融+生活”生态圈……从求学到毕业、从深造到创业、从成家到立业,完整的产品线满足了年轻人始终在变化发展的需求,同时让大家尽享优惠。


随着年轻用户群体的成长,其贡献的消费额也持续增长,最终实现构建良性循环的正向发展。以双 11 数据为例,2021 年 11 月 1 日-11 日期间,招行信用卡总交易金额 1854 亿元,交易笔数 3.3 亿笔,较 2020 年同期均有大幅度增长。




未来•共建信用社会


当扩大规模不再是第一诉求,金融机构更加关注信用消费的质量,这是监管与业界的共识。


以往,互联网信用借贷的记录未完全纳入征信系统,中小平台信息共享不足,衍生了共债风险。2021 年,监管要求花呗等产品陆续接入征信系统,将在一定程度上约束 C 端“多头借贷”和“以贷养贷”。


近年来,监管机构对于普及信用知识的重视力度空前。


自 2008 年 6 月 14 日起,人民银行连续 15 年举办“6.14 信用记录关爱日” 活动,旨在引导社会公众关注自身信用记录,提升个人征信保护意识,正确维护合法权益。


信用,与生活息息相关,更是个人的“经济身份证”。对于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重维护良好的信用记录,而非事后修补。


事实上,征信领域不存在“征信修复”“征信洗白”等说法。用户应通过正规渠道维护自身权益,同时警惕不法分子以“注销网贷账户否则影响征信”为幌子,诈骗钱财;借“恢复征信”之名,套取个人信息后转移金融资产;或以“查询、修复征信”为借口收取查询费、手续费等骗局。


回顾信用消费在中国发展的40年,市场从冷静到热闹喧嚣,再到稳健向上;公众从迟疑到积极,再到理性参与。信用消费的下半场将如何健康发展,监管和金融机构已作出有力的探索。


更多的,留待未来作答。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1. “科学无国界”神话被打破,美国正试图在全球形成“联盟闭环”

  2. 揪心!北京又增45例感染者,酒吧疫情累计感染228人!上海新增社会面1例,一地升为中风险

  3. 21世纪以来的历次“粮食危机”,发生了什么?

  4. 魏杰:经济破局需解决深层次问题

  5. 降首付降利率,还补贴15万!这个城市出"组合拳"稳地产!多孩家庭购房更优待

  6. 个人养老金制度有望加速落地

  7. 国际评级机构,出了一份民营房企排名

  8. 哈萨克斯坦,变天了

文琳行业研究 
服务于财经领域,提供最新,最有深度的各行业报告,财经知识。为各机构提供专业的信息、数据、研究和咨询服务。业务包含:IPO、新三板上市、商业计划书、市场行业研究、项目可行性研究、项目投融资等咨询服务,欢迎关注!


文琳行业研究,为各机构提供专业的信息、数据、研究和咨询服务。欢迎关注【文琳行业研究】


文琳行业研究 2018年—2022年文章汇总


文琳编辑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公众号 :文琳行业研究

  1. 2022年酒精饮料用户洞察报告—场景篇

  2. 酒精饮料用户洞察报告-白酒、啤酒

  3. 酒精饮料用户洞察报告-低度酒-葡萄酒

  4. 2021-2022年中国低度酒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5. 2022白酒行业研究报告

  6. 咖啡行业七大风向

  7. 2022品质快咖啡市场洞察

  8. 2022中国现制咖啡品类发展报告

《文琳阅读》每晚经典,欢迎关注!

有态度、有品位,阅读带来快乐,做时间的朋友



《文琳阅读》每晚经典,欢迎关注!

文琳编辑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公众号 :文琳阅读

  1. 善待走进你生命中的人(深度好文)

  2. 唐山打人团伙累累案底调查细节出来了

  3. 夫妻俩谁的基因决定了孩子的智商和相貌?太准了!

  4. 拐弯(精辟)

  5. 豆瓣9.4,神级国产医疗纪录片让无数人,不知不觉看到泪流满面

  6. 音乐欣赏:世界名曲《天鹅》,大师演奏就是不一样

  7. 煮饺子时,水开下锅是大错特错,多加这1步,饺子更鲜嫩还不破皮

  8. 慈禧御用翻译全英文演讲视频流出:你的英文,还不如一个清朝人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