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横贯线 | ◎作者 李不是
最近,很多地方都静默了,大城市的部分区域,又或者小城市的全城。
郑州、合肥、西安、南充、邵阳等等,我所在的河北一个小县城,因为疫情也封控了。
病毒传播快,范围广,所以防控也如临大敌。在坚持“动态清零”的政策下,估计以后这种情形也会是常态。但我们也必须注意一点,那就是人们的心理状态。
前两天我们这刚封控时,我听到楼上有争吵,声音很大,情绪有些糟糕。我也看到有公众号写到,他所在的小区封控后,业主群里因为楼上有孩子跳动奔跑声,因此在业主群里吵闹起来。
说实话,被封控的滋味不好受,被封控多次的滋味更不好受。
憋在家里容易憋闷,容易心慌,容易焦虑。因此,戾气也容易滋生。我认为这样的现象不得不引起重视。
出不去挣不到钱,心里焦虑。
上有老,下有小,心里焦虑。
还房贷,还车贷,心里焦虑。
憋闷在家没自由,心里焦虑。
家里面有病人的,心里焦虑。
家里面有孕妇的,心里焦虑。
买不到吃的喝的,心里焦虑。
不知道何时解封,心里焦虑。
所以我也经常在想,如果不得不封控,那么能不能不要太死板,能不能更机动灵活。比如,连续三天核酸检测无异常的村子和小区,是不是可以让他们自由活动些,可以戴上口罩出门或下楼透透气,散散步,运动运动。由此可以进一步放大,连续多天核酸检测无异常的区域,同样可以恢复自由活动。说白了,就是要精准地划分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区,进而严格执行不同区域的人不同的自由限度。如果封控一味地死板,一味地一刀切,长此以往,病毒没把人整出病来,大家心理先出各种问题了。我认为在对抗疫情战役上,也应该学习下曾经的优良传统“游击战”,要在战役中保持灵活机动。比如,被封控足不出户的村或小区,连续三天核酸无异常,就要允许人们出门转一转,透透气。前段时间成都静默管理前,允许大家有大半天购物的时间。这个时间段,数百上千万人出门购物,街道上和菜市场人挤人。起初我还担心这会形成新一轮传播,但事后发现,新增病例并没有多恐怖。成都也较快的解封了。这就说明,如果大家都戴上口罩,风险程度可能真的不高。所以,如果有些地方比如连续三天核酸无异常,难道大家戴口罩出门在一定范围活动的自由都不可以吗?我们对待疫情已经三年了,为什么我们的方式还是那么简单?我总觉得,世界上很多事情可以习惯,但是封控可能较难习惯,毕竟这和向往自由的天性是违背的。我去过一次动物园和海洋馆后就不想再去了,尽管那些动物都有一定的活动范围,但毕竟还是小的。如果观察得仔细你会发现,有些动物会同一个方向持续转圈,大型动物还会暴躁地嘶吼。你看着它,它看着你。而它们的眼神则总带着些忧郁,望向铁网或玻璃之外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