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省市数字经济成绩单
❑ 导 读
据中国信通院相关数字经济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45.5万亿元,较“十三五”初期扩张了一倍多。
来源 | 数据观综合(转载请注明来源)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大数据战略、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各项部署,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报告(2022)》显示,2013年以来,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高速增长。2013-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由1000上升至5610.60,8年间增长了4.61倍,年复合增长率24.06%,远超同期GDP指数增速
从典型省市看,广东省、北京市、江苏省、湖南省和四川省等五省市特征明显。从2013年到2021年,广东省整体增速快,基于五个二级指数综合计算的广东省数字经济发展指数的增速位居全国前列。北京市数字基础设施驱动力强,增长速度位于全国前列。江苏省和湖南省各有特色,江苏省数字科技指数增长快,而湖南省产业数字化增速高。四川省二级指数的标准差较小,表明四川省数字经济发展较为均衡。
随着2023年开春,31个省区市政府相继发布对应的年度政府工作报告以及经济运行“成绩单”。从各地政府工作报告和经济运行情况来看,数字经济发展引擎地位巩固,各具特色的数字化应用加速落地,彰显出逆势而上的发展韧性,已成为各地扩大投资、提振消费的重要力量。
2022年,北京市数字经济赋能新发展。全年数字经济实现增加值17330.2亿元,按现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4%,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1.6%,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其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9958.3亿元,增长7.5%,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3.9%,提高1.3个百分点。
新型基础设施统筹布局。推动出台数字经济促进条例,举办2022年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世界互联网大会国际组织总部、国际数字经济治理研究院等国际机构落地,发布国内首个数字人产业政策及2项国际标准。新建5G基站2.3万个,长安链推出全球最大区块链存储引擎“泓”,超大规模人工智能模型训练平台建成投用,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成立全国首个数据资产登记中心,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北京)揭牌,银河航天“小蜘蛛网”卫星组成全国首个低轨宽带通信试验星座。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3.0阶段启动建设,开放国内首个无人化出行服务商业化试点,首条自动驾驶巴士线路落地。
高技术产业投资快速增长。全市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35.3%,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5.7%,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在集成电路制造、医药制造项目带动下增长28.3%,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在互联网相关服务领域带动下增长41.3%。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加快布局,新基建项目投资增长25.5%,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1.1%,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
2022年,天津市新兴产业活力不断释放。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2%,快于全市规上工业4.2个百分点,其中医药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分别增长8.8%和15.2%。锂离子电池、城市轨道车辆产量分别增长15.3%和53.8%。1-11月,规模以上服务业中,新服务营业收入增长7.9%,其中现代技术服务与创新创业服务增长13.8%。
新兴领域投资较快增长。2022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长7.3%,其中新材料、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投资分别增长36.3%、20.6%和8.2%。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0.0%,占制造业投资比重为31.5%,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主要投向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
新兴业态蓬勃发展。2022年,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增长9.8%,占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31.3%,比上年提高5.1个百分点。随着王兰庄国际商贸城新纳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范围,天津已集齐市场采购、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离岸贸易、海外仓和保税维修全部六种国务院加快培育的外贸新业态。
科技型企业持续壮大。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均突破1万家,雏鹰、瞪羚、领军(培育)企业分别超过5000家、400家、280家,每万户企业法人中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260家。2022年新增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12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4家。
2022年,上海市工业新动能加快发展。全年全市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17406.86亿元,同比增长5.8%;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3.0%,比重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比前三季度提高0.5个百分点。
全力打造三大先导产业引领新动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上海方案”102项任务全部落地,全年三大先导产业总规模达到1.4万亿元,引领全市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提高到42%左右。
加快构建数字化转型完整生态。揭牌8个市级数字化转型示范区,加快25个数字生活标杆场景建设,打造40家智能工厂,设立上海数据交易所数字资产板块,推进5G创新应用869项,新建5G室外基站1.3万个,智慧城市数字底座进一步夯实。
新兴服务业增势良好。全年全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3788.56亿元,增长6.2%。1-11月,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1%,其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营业收入增长15.5%。
2022年,重庆市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和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扎实推进,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预计达到2200亿元。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别达到42989家、6348家、255家。
开展制造业“一链一网一平台”试点示范,建成国家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新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1407个,新认定智能工厂22个、数字化车间160个,推动企业“上云”1.3万余家。专班推进汽车、电子等重点产业保链稳链和集群发展,制定实施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规划、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满天星”行动计划,加快布局卫星互联网、硅基光电子等产业新赛道,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2%,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6.2%,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1.4倍,软件业务收入增长10.5%。
新动能蓄势赋能,引领性作用增强。全市以创新发展为引领,大力推进数字经济相关行业发展,新动能保持良好增势。2022年1-11月,全市规模以上互联网平台、数字内容服务、信息处理和存储支持服务等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2倍、49.7%和55.0%。2022年,全市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增长31.1%。
工业转型升级成效显现,工业结构持续优化,体现了工业经济的“新”。工业战略性新兴制造业领跑全市工业。2022年增加值增长6.2%,快于全市规上工业3.0个百分点,占全市工业的31.1%,比重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同时,高新技术产品产量保持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增长1.4倍,光伏电池增长40.1%,工业机器人增长31.8%,液晶显示模组增长21.4%,服务机器人增长19.5%,为全市工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
2022年,河北省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从3174家增长到1.24万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壮大,数字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新动能加速成长。
服务业持续恢复。全年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2%。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3%。
新兴产业增长较快。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8.5%,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3.0个百分点。
新兴业态发展壮大。全年网上零售额实现4192.5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3891.5亿元,增长16.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8.4%,比上年提高7.1个百分点。
2022年,山西省数字经济发展势头日益强劲。5G基站达到6.7万个,太原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国家超级计算太原中心建成运行,晋阳湖峰会影响力持续扩大,数字经济规模突破5000亿元。
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全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5.5%,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62.2%,节能环保产业增长36.4%;汽车制造业增长32.3%;食品工业增长12.9%,均明显快于全省规上工业增速。
互联网相关行业增势较好。1-11月份,全省规上服务业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51.5%,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6.3%。
2022年,辽宁省以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为战略抓手,制定实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三年行动方案,聚力打造先进装备制造、石油化工、冶金新材料3个万亿级产业基地,22个重点产业集群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强化数字赋能增效,建成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152个、应用场景1235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首次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实施延链、补链、强链行动,化工精细化率达到44.1%,冶金新材料营收占比提高1.5个百分点。
新增制造业单项冠军8家,高端装备制造业营收占比提升2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39.1%。
成功举办2022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星火·链网”超级节点(沈阳)正式上线,新增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32家。
2022年,吉林省大力推动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支持“长春光谷”、光电信息产业园、CMOS高端图像传感器等重点项目建设,“吉林一号”卫星全年发射52颗。
2022年,黑龙江省新兴服务业保持增长。全年全省服务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高于全国1.5个百分点,拉动全省经济增长1.9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8.6%。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8%。
全省高技术产业投资下降2.1%,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0.6%,高技术服务业投资下降4.1%。
线上消费保持增长,全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4.5%,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4.9%。
2022年,江苏省制定出台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和指导意见,召开数字经济发展推进会议,新增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4个、居全国首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分别提高到48.5%、40.8%。
培育创新型企业集群,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达4.4万家;扎实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40.8%、48.5%;加快推进“531”产业链递进培育工程,特高压设备、晶硅光伏等7条产业链达到中高端水平;全年新增48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和424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新增4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新增数居全国第一。
积极培育数字经济新增长点,实施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全年3万家规上工业企业启动改造项目、1万家完成改造任务,新增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9家、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79家。
2022年,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7%。高技术、战略性新兴、装备和高新技术等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5%、10.0%、6.2%和5.9%,均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
线上消费带动力持续显现。2022年,全省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7307亿元,比上年增长9.8%;其中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零售额增长19.8%。
培育“415X”产业集群。累计评定“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4批共27个。新增国家单项冠军企业(产品)4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01家。
2022年,安徽省工业生产较快增长,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占比提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1%,比全国高2.5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3%,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由上年的13.6%提高到14.2%。
新兴服务业发展迅速,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2.2%。节能环保、互联网平台等新兴领域增势强劲,营业收入分别增长44.8%和38.9%。
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36户、总数突破2万户,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3%左右,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56家、总数居全国第7位。
规模以上生产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8%左右,软件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0%左右。
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加快建设,科大讯飞图聆晋级国家级双跨平台,羚羊工业互联网获评全国工业互联网年度最佳平台,入驻用户24.2万户、服务企业55.7万次。
2022年,福建省数字经济加快发展。高标准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全省数字经济增加值预计达2.6万亿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一步加大。举办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大会等系列活动。深入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纵深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形成6个国家级平台、27个省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222家标杆企业。优化提升网络基础设施,“千兆到户”实现县级以上区域全覆盖,5G网络实现所有乡镇全覆盖。制定实施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开发管理办法,上线公共数据资源开发服务平台,推进公共数据资源化价值化进程。
2022年,江西省数字经济增加值突破万亿元、占GDP比重提高到35%,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居全国第8位。
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做优做强“一号发展工程”,出台“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梳理确定元宇宙、VR、智能终端、数字文创等20条主攻赛道,“一道一策”促进数字产业加快发展。大力实施“上云用数赋智”“全景江西”建设等八大工程,全面推进赛道、项目、企业、集聚区、场景“五张清单”,南昌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开通运营,赣州市、鹰潭市分别获批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国家IPv6综合试点,5G网络实现“乡乡通”。
2022年1-11月,山省信息技术产业营收突破1.5万亿元,预计全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有望达到7.5%,较前一年约提高1.4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2022年山东新增国家“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2个,累计达到4个,占全国1/7;工信部衡量工业互联网发展水平的14项主要指标中,我省有13项居全国前三、5项排名第一。去年前11个月,山东信息技术产业营收增长18.2%,其中软件业务收入突破1万亿元,增长18.9%,增速在全国软件产业前十强省市中居首位;电信业务收入达776.3亿元,同比增长10%,规模居全国第四。
去年前11个月,山东实施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12395个,培育省级数字经济重点项目523个,制造业数字化指数达到80.3,居全国首位;数字化效益规模7877亿元,居全国第三;全省入围2022年国家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20个、移动物联网应用典型案例11个,数量均居全国第一。
2022年,河南省新产业新产品增势良好。全年全省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3%、8.0%,增速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7.2、2.9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32.2%,高于工业投资增速6.8个百分点。卫星导航定位接收机、液晶显示屏等产品产量均保持了较快增速,分别增长5.9倍、25.4%。数字消费和数字产业发展势头较好。全年全省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5.7%,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5.6个百分点;1-11月,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4.3%,高于全省规模以上服务业15.2个百分点。
2022年,湖北省大力实施数字经济跃升工程,数字经济增加值达到2.4万亿元,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60%;上云工业企业达到4.6万家,5G全连接工厂108家,5G网络实现县城全覆盖;12个项目入选国家新型信息消费示范、数量全国第2,13个项目入选国家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数量全国第3。创新动能茁壮成长,新兴产业强筋壮骨,湖北经济量质并进的特征更加鲜明。
2022年,湖南省以算力为代表的新基建支撑先行一步。算法创新等六大行动率先启动实施,长沙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开通运行,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算力达到200PF、国内领先,国家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示范区成功获批,数字经济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规模突破1.5万亿元。
新产业加快培育。通过实施服务业“双百”工程和示范集聚区提升工程,推动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现代石化“新三样”加快发展。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11897.34亿元、增长12.7%,占GDP比重达24.4%,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新业态发展强劲。网上零售额增长11.3%;限额以上餐饮企业通过线上实现收入增长28.7%。
新产品强势增长。规模工业中,传感器、新能源汽车、服务机器人等新产品产量分别增长2.5倍、2倍、1.6倍,是我省工业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
2022年,广东省规模以上工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29.9%;其中,医药制造业增长15.1%,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增长12.6%,医疗仪器设备及仪表制造业增长8.3%。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55.1%;其中,先进装备制造业增长9.6%,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增长12.5%。制造业发展新动能快速培育,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25.5%,先进制造业投资增长17.8%。居民消费方式加快向线上转移,网络购物持续释放潜力,全省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增长13.4%,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12.2%。
2022年,海南升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6%,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9.5%。
1月至11月,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收同比增长24.4%,利润总额增长107.5%;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收增长3.5%;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营收增长9.1%。
2022年,四川省数字经济全面赋能。网络强省、数字四川、智慧社会加快建设,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更加广泛运用。设立数字经济发展基金。如期完成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任务。启动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成渝枢纽节点,算力排名全球前十的成都超算中心纳入国家序列,中国·雅安大数据产业园成为全国首个“碳中和”绿色数据中心。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到4324亿元。
2022年,贵州省加快发展大数据产业,全力推进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贵州)枢纽节点和“东数西算”工程,贵阳大数据科创城集聚大数据及关联企业超过400家,华为数字经济创新中心落地贵州,华为云营业收入增长超过200%,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增长90.5%,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5.9%,数字经济增速连续七年居全国第一。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28户、国家级“小巨人”企业17户。
2022年,云南省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新建5G基站2.58万个,完成昆明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建设,昆明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根域名镜像服务器项目获批。
新动能引领作用增强。高技术制造业增势良好,增加值增长39.4%,高于2021年增速4.5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高速增长凸显工业经济韧性,增加值增长49.1%,高于2021年增速16.4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与装备制造业分别比规上工业增速高31.7和41.4个百分点。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等高技术产品产量分别增长75.7%、78.3%。
2022年,陕西省制定出台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和指导意见,召开数字经济发展推进会议,新增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4个、居全国首位。新增48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424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分别提高到48.5%、40.8%。
2022年,甘肃省新动能加快积蓄,规模以上工业新入库企业463户,拉动全省规上工业增长2.6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投资、制造业技改投资和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68.9%、54.4%和14.7%。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7%、10.2%和8.4%。
科技创新持续活跃,全年共登记科技成果1851项,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比上年增长20.7%。
新基建扩面增效。建成3.15万个5G基站、66个数据中心、15个工业互联网平台。5G网络实现市州城区全覆盖。兰州获评全国5G网络速率最佳城市。
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获批建设,兰州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庆阳数据中心集群、全省算力资源统一调度服务平台加快建设。张掖、金昌、酒泉、兰州新区云计算大数据项目有序推进。
2022年,青海省工业生产持续增长,高技术制造业增势强劲。2022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5.5%。从特色优势产业看,高技术制造业增长1.1倍。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在电信业务总量较快增长的带动下,行业增加值增长12.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13.5%,拉动GDP增长0.3个百分点。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实现利润111.40亿元,增长3.8倍。
2022年,新动能产品延续快速增长态势,其中单晶硅同比增长6.0倍,多晶硅增长1.6倍,光纤增长1.0倍,太阳能电池增长1.2倍,碳酸锂增长24.5%。
2022年,内蒙古新动能加速释放,全区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均快于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在“科技兴蒙”行动的引领下,2022年1-11月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同比增长40.7%,为未来经济增长积势赋能。2022年,全区发展活力增强,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增速持续领跑全国。
坚持育产业、换动能,精心谋划8大产业集群和12条重点产业链,实行“两图两库两表”推进机制,建成全产业链项目140个,落地链主企业近百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9%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长33%以上、装备制造业增长43%以上。
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9.9%,高技术制造业增长33.6%。
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0.0%,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11.6%。
2022年,宁夏数字经济起步发力。7个大型数据中心建成投用,总装机能力达到70万台,数字政府建设等工作走在全国前列。算力质效指数居全国第四,数据中心产业发展指数居西部第一。
创新步伐明显加快。规模以上工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1.6%,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17%左右。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从全国第20位提升到18位。
2022年,新疆抢抓政策和市场机遇,及时出台促进硅基新材料、新型电力系统、石油化工和现代煤化工等产业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建立重点产业链供应链企业“白名单”制度,狠抓50项重大工业项目建设,硅基电子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实现快速增长,全区工业投资增长28.1%,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27.3%。
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自治区本级新增20亿元财政科技经费投入,带动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27.2%,扭转了过去五年逐年下降的趋势。出台“科技创新26条”,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194个,克拉玛依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昌吉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获批建设,高新技术企业净增414家、增长43.4%,取得历史性突破。
2022年,西藏高新数字产业加快发展。5G网络已实现74个县及重点乡镇覆盖,新建5G基站1423个,千兆光纤已覆盖5万户家庭。拉萨区域性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建成运行,西藏自治区大数据中心挂牌运行,全区上云上平台企业3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112家、国家级创新基地13家。数字经济增加值200亿元以上、同比增长10%以上。
2022年,广西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2家、总数排西部第四。推进工业数字化升级,新培育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各70家,建成“星火·链网”超级节点,创建广西(柳州)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在南宁上线我国首个面向东盟的F根镜像节点和国家域名顶级节点。
(数据来源:各省区市官方政府工作报告、经济运行情况报告)
人口红利期结束,负面影响不只是养老…… 视频号春晚再刷屏,释放品牌增长新动能 教育部最新提醒! 刺激经济,又是从江苏开始 中国第一人工河,非常硬核 假如房地产真的崩盘了,没买房的人会怎么样? 深夜大消息!国常会重磅部署,什么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