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稳住地方债务,稳住中国经济的信心

文琳资讯 2024-04-11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A视野 Author ME A森



稳住地方债务,稳住中国经济的信心

文 | A 森

A视野

2023

08/15

原  创

A视野 ID: AndsonVision

全球大滞涨,中国新周期,拥抱一生一次的机会


殊途同归


活在这个时代,没有点经济学知识,绝对是被PUA。


前不久,出差中遇到一个朋友,在谈及当下中国经济动能的时候,直接说老百姓兜里没钱了,所以经济没有动能了。


这个话,也A森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原因无它,众所周知,截至目前,银行还在面对排如长龙的提前还贷潮。如果真的没钱了,拿什么提前还贷?当然,我们这里说的是整体情况,而不是个案。


确实三年疫情下,不少家庭被掏空了,不少企业家亏钱了,不少投资者满口老血输惨了。然而,要说全局性的经济动能衰竭完全是因为居民家庭没有钱了,这个说法不符合事实。此外,理财数据、存款数据也都不支持这点。


虽然钱在不同阶层地居民家庭的分布很不均衡,但是,普遍还不至于到惨不忍睹的地步。但是,有一个经济主体则完全不同,那是真的全国性的缺钱:


地方财政


三年口罩风波,几乎掏空了全国各地地方财政。据说,有些地方已经到了考虑找中东土豪借钱的地步。


可是,另一方面,地方财政依旧是中国经济的核心发动机。全国财政主要的开支,其实还是依赖地方财政。


与此同时,地方财政还要肩负产业升级、重大项目落地、养老金保障、保就业、保障房建设等各种费用。


因此,要说中国经济动能目前不足,首当其冲的一个压力源,其实是地方财政的问题。


况且,除了上海等少数城市还有牛逼的外企群体外,基本上各地的大型企业普遍以国企或者是准国企为主,这里面地方财政没有点必要的扶持或是定向给订单合作,也是不可能的。这也就意味着,地方财政缺钱的问题,不仅是影响经济动能,更是直接影响很多家庭的收入。


老账还没有摆平,现在又要全力稳增长、上项目、产业升级。试问,这么多的钱,去哪里搞呢?


可是,如果地方财政没有足够的钱去做这些事情,中国经济驱动力就会哑然失火,接踵而至的自然是各行各业都面临严重的冲击。


也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这么说:


稳住地方财政和债务,才可以稳住中国经济的信心。


——————————————


有关地产,基本上媒体上看到的都是各种骂娘。


房价涨,骂娘;开发商爆雷,骂娘;房价跌,自然也骂娘。


然而,其实大家心里也都明白,居民家庭加杠杆买房,相当于直接将这些钱转移给了地方财政。


那么,如果大家都不买房,那么,土地财政收入锐减,就会重伤大量银行、国企、养老基金、体制内工资和福利。至于上项目和产业升级,更是会变得难上加难。


以前媒体都说开发商黑心,各种暴利。但是,现在来看,这是胡说八道了。基本上稍微有点名头的开发商都是现金流压力巨大,甚至各种债海涛天。那钱去哪里了?


更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地方财政依旧是钱不够花,而且还是很不够花。


地方债从最初全国小几千亿的规模,现在正在迈向10万亿级别的扩容。


一般性的财税收入已经明显不足,土地收入惨不忍睹,地方债扩容已经面临若隐若现的瓶颈。那么,经济增长自然是非常乏力。


可以说,今天中国的楼市、城投、地方债、理财产品、部分信托等大家耳熟能详的各种金融产品的底部资产是土地财政,而土地财政的底部信用则是地方财政。


即,地方财政依赖广义的“土地金融”,衍生出各种金融工具,已经是在拼命融资了。可即使如此,依旧是钱不够花。


所谓的赶超型经济体,大家都觉得我们中国经济过去20年的飞跃是非常惊人的。然而,这个也是有代价的,那就是各种“按揭中国”,通过这个手法,超前透支了大量债务,从而助推中国经济的发展。


这就像一个人天天通宵上班,确实从基层干到了总裁,可是,身体却被严重掏空了。


其实,隔壁日本也有过这种经历。二战后,日本前前后后“水泥包国土”的大基建大规模搞过好几轮,也使得日本当初被称之为“基建狂魔”。可是,沉重的债务,最终让日本也没法这么搞下去了。


由此来看,今天中国经济确实是站在了一个重大的分水岭,这个节点就是:


作为中国经济的核心发动机,如何让中国地方财政有钱花?


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各种项目、工程、订单都没有了,体制内福利各种削减,将来养老金保障水平都是问题,国企都会面临很多严峻挑战。


然而,如果可以阶段性解决这个问题,那么,中国经济重新进入修复轨道,依旧是赢面很大。


—————————————


其实,要解决这个问题,目前的金融体系框架下,可以使用的方法还有不少。然而,真正要发大力的工具,还是有限的。


土地财政当然不能扔掉,能够榨出多少钱,算多少钱。所以,楼市还要保,这个基本方针是不能破的。


然后,就是要靠地方债发力,不管是历史性的隐性债务,还是后续的增量资金。


鉴于地方债的运行已经相比过去成熟很多,这依旧是主要的发力点。


接下去,A森就提一个建议,即便现在不用,将来也很有可能会用:


用国债置换地方债


放在美国,联邦财政的收支和各个州财政的收支是相互完全独立的,联邦也不能随意给州加各种KPI任务,所以,这就使得美国地方财政即便扩容厉害,也是有限度的。


况且,美国也不是赶超型的经济体,州一级财政不存在需要举债拼命上项目、搞产业升级、保国企运行等任务。


相对比,我们的地方财政已经做了大量中央一级的任务,而且还需要举债来执行。各种KPI不断增加,各种审查不断叠加,这就使得地方财政鸭梨山大也是情理之中。


因此,地方债中的很多融资其实是用于原本中央一级财政应该花钱的地方了。


此外,按照90年代的《银行法》,地方财政直接想办法从地方各种银行中融资是不行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上面提到会有这么多乱七八糟的“土地金融”出现,只能蜿蜒曲折搞钱呗。


可这也产生了后面的所谓“灰犀牛”、系统性风险、影子银行等各种复杂的东西,使得我们这几年进一步加杠杆变得极为棘手。


如果把大量地方债用国债置换,国债又开始QE模式由央妈及商业银行进行兜售,这个路是走得通的。鉴于国债的融资成本低,又是永续债,国债还被大量外资拼命买入,那么,我们其实就可以利用这个方法将全球更多外资用于地方投资,同时系统性风险也是陡降。


甚至,我们还可以做的更加激进一点,大量存量地方债就由国债永久替代了,相当于给不少地方的债务压力做一个历史性的减计。然后,让中国经济后续可以轻车远行。


不要觉得这个不可思议,2015~2017年的全国范围楼市超级牛市的核心思路就是给全国地方债务一次性的历史性减计,又不是没有做过。


经历了三年疫情,后面几年又是中国产业升级最为关键的窗口期,更是美国打压我们的风暴期,确实到了给底下干活的小弟们一次“轻车远行”的机会了。


真正的核心逻辑是,短期我们要吸引外资拼命买A股很难,治理成本也很高,治理周期也很长;但是,短期我们要利用国债拼命吸引外资来买,这个是已经被证明走得通的。疫情三年中,中国的国债没有少吸收外资,只是大家更加敏锐于股市罢了。况且,国债产品简单,收益率核算极为清晰,不存在中国股市中的很多不透明的东西。这也就意味着,整个大循环新模式,完全可以走得通。


当然,轻车远行的同时,还要给全国各地的地方财政花钱的纪律性。也就是说,钱给你们了,可是任务也要完成。


有时,我们还是要学一下韩国史上最牛逼的总统朴正熙的做法,作为史上最成功的军政府,最懂经济的总统,将韩国从农业国家直接变成先进制造业强国的神奇人物,用一套极为清晰的奖惩机制鞭策企业和官僚体系拼命搞经济发展,确实是获得了惊人的成绩。


非常时期,非常手段,刻不容缓。


14亿黎民的生计还能不能有未来,还是如同东南亚国家那样大规模返贫,成败在此一举。


Who is A森

A森,2021年全球经济危机成功预测第一人
(2017年起发表文章预警本轮危机)


独立投资人、独立学者、永是道哲学创始者、黄金雪坡理论体系的创建者、中美产业链战争理论首倡者


宏观经济领域大量研究成果,诸如:

  • 中国长期低利率(2017)

  • 中国楼市是财政现象(2018)

  • 全球即将面临超长期大滞胀(2019)

  • 美国即将买战争(2021)

每年出版新书,目前已经出版:

  • 《从危机走向危机》(2019)

  • 《永是道》(2020)

  • 《谋逆》(2021)

  • 《大而不能倒》(2022)

  • 《生活方式》(2023)

  • 《原罪》(2023)

 目前已有多本书被国家级图书馆收藏

重要公告:你可能会和【A视野】失联!

【A视野】自创立第一天起,坚持每日更新文章,然而,微信近期更新了推送文章的规则,导致并不是每一位老铁都看到了我们每天的文章……

解决方案已经有了!星标!

3步完成星标:①打开【A视野】公众号主页 ②点击右上角【三个点】③选择【设为星标】【置顶公众号】,就可以啦~ (可以参考下面的图示)

更直接的方式,是添加A森助理微信号,二维码在下方。


原创不易,求转发,求点击“在看”,在此A森谢过!


 

【A视野】

微信ID:AndsonVision


发现一个真实的世界

A森助理微信二维码

“在看”我吗?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