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史上第一次!两大一线城市同时出手,什么信号?

文琳资讯 2024-04-11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智谷城市研究院 Author 刘啟威 夏虫


中国两大一线城市,上海和香港,同时做出一个罕见的动作——反向招商。

         

 

香港成立“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难得面向内地抢企业、抢人才、抢资本;超一线城市上海奔赴千里之外的成都,举办招商推介会。这些都是历史上的第一次。

         

 

为什么?

 

香港向内地出手了

         

 

香港的动作,布局得很早。

         

 

早在去年12月,香港就成立了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主要职能正如其名,是为了方便引进世界各地高潜力重点企业。

         

 

为了搞招商,甚至专门成立一个办公室,可见香港政府抢企业的决心之大。

         

 

不仅如此,这个办公室的不同寻常之处,还在于这个办公室的负责人,是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    

         

 

简单说说香港财政司司长这个职位。

         

 

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专责总览财金政策的官员,直接对行政长官负责。如果要作类比,以广东省为例,行政长官相当于省长,那么财政司司长就相当于副省长。

         

 

在中国,脱离政治谈经济是行不通的。只有站在前者的维度看后者,才能掂量出一地对于发展的渴望有多强。

         

 

从实际操作来看,除了“副省长”亲自带队外,香港这次也掏出了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从“未来资金”发出300亿港币成立“共同投资资金”,以引进和投资落户香港的企业。

         

 

效果也着实不菲。

         

 

到今年十月份,香港首批共引进了二十家重点企业,几乎全都是产业巨头和业内的尖端企业。

         

 

其中,内地企业占据了16家,占比高达八成,分别来自上海、北京、杭州、深圳、江苏,剩余4家是外资企业。

         

 

具体来看,分别有耳熟能详的华为,京东,美团,联想等大厂,也有中国规模最大的新能源服务商能链智电,以及全球领先的生物制药企业阿斯利康这种极有竞争力的新面孔。

         

 

   

         

 

而这些被引进的重点企业,未来会在港投资超300亿港元,创造约1万个就业机会,当中大部分为比较高端的科研和管理职位。

         

 

拉动经济和就业,还只是一个小的切口。香港之举,意在产业结构。

         

 

这些行业从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到金融科技与先进制造等高端产业,都符合去年年底香港发布的《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战略规划。

         

 

   

这些引进的巨头和小巨人们,都可以为香港的新新赛道打下根基。

         

 

问题是,作为双向奔赴的一方,这些企业都在香港开展什么业务?

         

 

以华为为例,这家早早跟香港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企业, 几年前就跟李嘉诚之子李泽楷旗下公司香港电讯一起在推进香港5G网络的建设。

         

 

而现在的华为,视野放得更加广阔,其业务已经拓展到了新能源汽车领域。

         

 

上个月香港的国际环保博览展,华为就带着最新亮相的全液冷超级充电桩亮相,希望在全港建设智能充电基础设施,徐徐铺开一张智能充电网络。

         

 

至于美团的野心,也很大。

         

 

5月22日,美团在香港发布了名为KeeTa的APP,宣告其外卖业务正式进军香港。

         

 

香港做外卖的企业有两大竞争对手,分别是Foodpanda和Deliveroo,两者加起来已经稳稳占据了九成市场份额。在寡头竞争的格局下,新入局者想要瓜分一块蛋糕实属不易。

         

 

不过,从内地卷出来的佼佼者自有办法,接下来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补贴大战环节——

         

 

为了迅速布局香港,美团进行了“十亿补贴”、“全民免运费”、“日日抢半价”活动。

     

 

靠补贴建立用户心智,通过做大规模降低成本,把价格打下来,这就是美团的绝招。

         

 

香港骑手“岛主”分析到,在香港配送员的平均工资大概在1.6万港元/月,但是在美团的Keeta上,可以达到3万港元/月,几乎是两倍的薪资。

         

 

可见美团下足血本,誓要在香港市场分一杯羹。

         

 

         

 

除了这两大巨头外,这次新能源产业的代表能链智电也很值得一提。    

为什么香港不选择行业的知名龙头,比如隆基股份,天齐锂业,而偏偏要选择能链智电这种深耕充电服务产业的新面孔?

         

 

翻开能链智电三季度的财报,就能发现答案。

         

 

2023年Q3,能链智电营收达到创纪录的1.7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36%;

         

 

同期,该公司完成订单5920万单,充电量13.83亿度,分别同比增长58%和66%,占中国共用充电量的21.8%。

         

 

与此同时,公司该季度毛利率同比由6.1%大幅增长至27.4%,亏损率同比大幅收窄256%。

         

 

不论是订单量和充电量,还是营收视角,能链智电都依旧保持着倍增的高成长态势。

         

 

换句话说,香港也在投资这些在行业里有竞争力的新兴“潜力股”。

         

 

此时此刻,美团这些巨头(内地和外资)为什么愿意选择香港?

         

 

对于内地企业而言,香港作为与世界的超级联系人,无疑是一个得天独厚的练习场。

         

 

拿美团举例,对于这家深耕本地生活服务的企业而言,这里有不同的人群、语言乃至货币,还有丰富的菜系与文化,也少不了有竞争力的竞争对手。

         

 

一句话,香港就是美团进军全球的必经之路。

         

 

在人才方面,香港招聘的管理岗等人才,也来自香港各个一流院校,他们精通粤语跟英语,是未来美团全球化战略的关键人才。

         

 

   

香港模式一旦成功,美团能够更容易的推广到其他国际市场。

         

 

而外资进入香港,则是把香港当成与内地的桥梁。通过香港,外资企业可以更好地打通内地市场。

         

 

内地企业借港出海,海外巨头则抢滩香港,进入内地,这是对香港“超级联系人”身份的一种强化。

         

 

上海,向中西部出手了

         

 

如果香港是在拼命引入巨头和小巨人,那么上海就是在“挖苗” 。      

         

 

上海,作为国内最发达的城市,始终是中国城市的风向标。其此次罕见“逆向西行”,放在以前是根本不可能的。

         

 

毕竟,以前的画风,都是这个样子的:

         

 

   

         

 

在今年上海跑到四川举行的上海·川渝投资合作推介会上,抛出的橄榄枝基本都是针对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先进制造企业。

         

 

从企业成长性来看,基本都属于初创型高成长性企业,这类企业的特点是潜力极大,在外行人眼里感觉默默无闻,但业内无人不晓的存在。

         

 

例如,去年年底才成立的四川安高特电固态电池有限公司。这家企业主产品是大容量高安全凝胶固态锂电池,核心技术来自电子科技大学科研成果转化。

         

 

这类锂电池,目前用于船舶、矿卡、储能等方面。属于新型储能行业,刚好能够满足上海此前落地的特斯拉储能超级工厂需求,可以更好地将产业发展推向新的高度。

         

 

还有些其他的企业,例如:

         

 

越凡创新科技创立于2017年,注册资本754万元。

百世惠科技创立于2018年,注册资本1200万元。    

圭目机器人创立于2016年,注册资本2000万元。

         

 

这些都是近几年才创立的公司,注册资本不高,但是在人工智能,机器人的赛道上是属于佼佼者,刚好能补齐上海在这赛道的短板。

         

 

而这些在成都规模不大,鲜为人知的企业,上海是如何得知的呢?

         

 

举个例子,在宝山区通过业内资源牵线四川安高特电固态电池之前,他们会对自己提出三大灵魂拷问:

         

 

本区的重要产业链是什么?我们缺什么企业?怎么得到这种企业?

         

 

找到方向后,他们就会深入研究企业的现状、发展空间、数据,务必达到如数家珍的情况,就开始着手准备优惠政策,拿出十足的诚意与该企业签约。

         

 

别的不说,就安高特电固态电池这家网上搜不到信息的公司,能被上海找到,并视为重点目标,就可以管窥上海招商的强大能力。

         

 

可以想见,这座城市的基层招商人员对产业发展的认识水准要远高于其它城市。

         

 

今年以来,各种逆向招商的盛行,实际上是“发达地区”到相对不发达地区进行的一场“掐尖”大战。

         

 

即通过自身的市场、政策、资源等优势对其他城市进行“降维打击”。

         

 

这几年,外部环境的变化有目共睹。举个例子,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外商投资负增长118亿美元。    


         

 

在这个背景下,内地企业的崛起就成了香港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随着双循环格局的逐渐建立,以及国内企业对卡脖子技术的不断冲击,内地企业,或者说以往被忽视的中西部企业,其竞争力已经不容小觑。

         

 

各大城市选择押注不同赛道,陆续跑出各路拔尖的企业,也便成了新常态。

         
例如,宁波、常州、青岛、苏州、天津、南通、长沙等二三线城市都坐拥大量制造业单项冠军,一线城市、乃至超一线城市的绝对优势已经没有那么明显。

         

 

   

         

 

对于香港、上海这种城市而言,押注先进制造业,不断丰厚羽翼,已经是大势所趋。

         

 

对于相对“不发达地区”而言,这两座明星城市也是一种优越的跳板:

         

 

香港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是国际金融和集资中心,背靠内地庞大的市场和大湾区内完备的产业链、供应链,同时具备高度国际化市场化的营商环境,可以说是内地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最佳跳板。

         

 

而上海,也有着不逊色香港的营商环境和市场资源。

         

 

当抢企大战愈演愈烈,这场城市大洗牌,才行至中局。


原创不易,感谢有你!
一起转发出去,让更多人看到。

右下点在看,右上点【···】分享,就是最好的支持


智谷城市研究院致力于钻研城市的秘密,帮助更多人了解区域版图。据悉,帝都深处的人也会在睡前打开这个号。城市兴衰、区域竞争、产业转型……这里有最真实的中国,有许多人难以察觉到的趋势信号。

更多精彩经济趋势分析
请关注“智谷城市研究院”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