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杰翔接受中国网专访:北保护、中节水、南治沙 建设美丽通辽

通辽女声 2018-07-18


       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宣传报道绿色发展方式,促进草原生态保护,中国网联合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推出大型报道专题“走向草原生态文明新时代——十九大报告解读系列巡访”。

       就“我国草原生态保护建设的现状、问题和建议,以及草原生态保护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义”等话题,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通辽市委书记李杰翔接受了中国网记者专访。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通辽市委书记李杰翔接受中国网记者专访(摄影:张力军)

      李杰翔说,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的开局之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四周年,把十九大精神学懂弄通做实,把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和为内蒙古题词精神贯彻好落实好,是我们沉甸甸的政治责任。总书记反复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求内蒙古“把这片大草原保护和建设好”。通辽地处科尔沁草原腹地,绿色是通辽的底色,草原是通辽的根,我们将坚持“北保护、中节水、南治沙”,实施“四个千万亩”工程,加快绿色转型升级,不断释放生态红利,在生态建设新征程中,交上一份让人民满意的答卷。


“把科尔沁草原腹地通辽打造成新时代草原名城”


  中国网记者: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把“草”纳入统筹治理的生命共同体体系,如何理解保护建设好草原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


  李杰翔:

  草是自然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党的十九大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首次将“草”与“山水林田湖”一同纳入生态系统治理体系,更加符合生态建设实际和人与自然共生共处、和谐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彰显了党中央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坚强决心,为我们更好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保护建设好草原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生态必须良好,也包括草原生态,这样才能实现美丽富强。通辽草原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近60%,如果没有良好的草原生态,我们就失去赖以生存的基础,我们的小康就是不可持续、不全面、低水平的小康;反过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又会有力地推动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加快形成良好生态保护氛围和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共生共处、和谐发展。

  通辽市将把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和为内蒙古题词精神结合起来,坚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打造充满创新创意活力、独具草原文化魅力、彰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新时代草原名城,把十九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变成通辽生动实践,为“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把碧草蓝天作为通辽发展最大本钱,着力在增绿护绿上下功夫”


  中国网记者:

  草原保护建设与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李杰翔: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要求我们抓好农牧业和牧区工作。对于通辽来说,保护建设好草原,是我们深化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农牧业和牧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依托草原,我们可以发展出多种产品。比如,优质的公共生态产品。我们把青山绿水、碧草蓝天作为通辽发展的最大本钱,着力在增绿护绿上下功夫,通过建设保护草原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净化空气。比如,高端绿色的畜产品。我们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变传统畜牧业为现代畜牧业,重点发展以科尔沁肉牛、肉羊为代表的绿色高端畜产品,既保护了草原生态,又提高了生产水平和经营收入。同时,通过引导牧区人口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进城镇养老,促进草牧场有序流转、集约经营,保证流转收入、务工收入、政策收入稳定提高。比如,极具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我们依托悠久的草原文明和厚重的草原文化,在保护的前提下,推动生态和文化、旅游有机结合,深度挖掘乌力格尔、安代、赛马、科尔沁婚礼、版画、蒙餐等多元民族文化,差异化开发旅游资源和特色旅游产品,打造一带一路“敖包相会的地方”品牌,让草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更绚丽的光芒。


“形成良好生态环境,转变思想观念是关键,建立长效机制是保障”


  中国网记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辽在草原生态保护建设方面作了哪些探索,取得了哪些成果?


  李杰翔:

  五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与发展并举,推进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区建设、退耕还林还草、重点区域绿化等重大生态工程,积极转变传统畜牧业发展方式,建立了草原生态保护长效机制,划定基本草原面积3000余万亩,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4414万亩,完成沙地综合治理1400多万亩,草原确权基本完成,草原植被盖度比2013年提高了3.4个百分点,达到59%。


  中国网记者:

  草原地区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面临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是什么?


  李杰翔: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生态文明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反复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的十九大再次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重要部署,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我们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最宝贵的机遇、最根本的保障。

  经过多年的治理保护,通辽范围内的科尔沁沙地在全国四大沙地中率先实现了治理速度大于沙化速度的良性逆转,但整体生态系统还不够稳固,正处于恢复与恶化的相持阶段、恶性向良性的过渡时期、好转与退化的临界状态,生态环境仍然比较脆弱。需要我们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做更扎实、更细致的工作,推进生态保护常态化、制度化。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通辽市委书记李杰翔(摄影:张力军)


“坚持‘北保护、中节水、南治沙’ 实施‘四个千万亩’工程”


  中国网记者:

  针对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有哪些对策和规划?


  李杰翔:

  透过这些问题,反映出总体上我们的发展还不够平衡不够充分,从根本上讲还是发展的质量不够高。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六区共建”、“六个提升”。 “六区共建”,就是要建设资源地区转方式发展先行区、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现代化示范区、北疆生态安全屏障功能区、产业链带动精准脱贫创新区、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全面从严治党稳基础强基层先进区;“六个提升”,就是要提升经济量级、产业层级、科技创新能级、改革开放高度、绿色化强度和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特别是围绕建设北疆生态安全屏障功能区,我们将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在继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加强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建设、深化生态文明制度改革的同时,坚持“北保护、中节水、南治沙”,大力实施“四个千万亩”工程,建成立足东北、面向华北的生态防线。


  中国网记者:

  可否为我们重点介绍下“四个千万亩”工程?


  李杰翔:

  为推动草原生态环境持续好转,我们立足通辽牧区、农区、半农半牧区的产业形态特点,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计划从2018年起,利用3年时间实施 “四个千万亩”生态恢复保护工程。

  一是在北部实施1000万亩天然草原恢复工程。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退牧还草、舍饲半舍饲、禁牧不禁养”的要求,通过种草养畜、以草定畜,积极调优牲畜结构,解决超载过牧问题,增加草原植被种类和产量,提升生态“好度”和牧民收入。二是在中部实施1000万亩农业高效节水工程。通辽水资源严重匮乏,一年用水30亿方,其中27亿方是农业用水,通过实施农业高效节水工程,全市可至少减少农业用水50%,使地下水位得到有效恢复,为草原生态保护提供有力支撑。三是在南部实施“双千万亩”科尔沁沙地治理工程。用新发展理念修复保护草原,推动防沙、治沙、用沙和草原恢复、林业生态相融合,切实加强“三滥”治理和退耕还林还草,积极发展中蒙药材、经济林等兼具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作物,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绿色是通辽底色,在生态建设新征程中交上一份让人民满意答卷”


  中国网记者:

  对草原生态保护建设有哪些建议和呼吁?


  李杰翔:

  第一,建议加快建立草原生态保护建设示范区。科尔沁草原作为我国11片重点草原之一,草原生态不仅是通辽各族群众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维系区域生态平衡的天然屏障。建议国家在通辽率先建立草原生态保护建设示范区,开展草原生态保护建设重大课题研究论证,在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更大支持,探索推进草原生态保护建设的方向和模式。

  第二,建议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建设立法工作。目前,我市已启动北部罕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方立法工作,坚决清理保护区内一切矿产资源开发,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开发活动。建议国家层面加强基本草原保护立法工作,建立最严格的草原保护制度,依法开展草原保护建设工作。

  第三,建议加大草原生态补奖力度。我市北部草原属天然山地草原,也是通辽最大的水源涵养区,建议国家适当扩大草原禁牧区范围,提高草原生态奖补标准,促进草原生态持续改善、牧民持续增收。


  中国网记者:

  对“走向草原生态文明新时代”有什么样愿景和期待?


  李杰翔:

  2018年是贯彻十九大的开局之年,也是总书记考察内蒙古四周年,我们落实好十九大精神,落实好总书记“守望相助”的嘱托,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守好这片大草原,守好祖先留给我们的这片绿色,更加自觉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不忘初心、不辱使命,始终将绿色作为通辽的底色,将草原作为通辽的根,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之路,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草原生态保护,加快实现草原保护、生态恢复、产业发展、生活改善的愿景和目标,在生态建设新征程中,交上一份让人民满意的答卷,让新时代的科尔沁大地在十九大精神的吹拂下展现勃勃生机!


【图看·美丽通辽】


草原新村


科尔沁左翼后旗好来宝(摄影:韩春光)


沐浴夕阳(摄影:崔连仁)


村里办起了托牛所(摄影:张力军)


封沙育林(摄影:张力军)


嘎查村街巷硬化工程惠及广大农牧民(摄影:张力军)


科尔沁蒙古族刺绣(摄影:张力军)


科左中旗舍伯吐镇(乌力格尔)说书馆


牧民文化生活


奈曼旗扎哈塔拉村群众活动中心


八仙筒镇文化站长讲摄影知识(摄影:王佐玉)


农村幼儿园的普及让儿童们尽享成长的快乐(摄影:张力军)


全胜村文化活动广场


喜乐年华(摄影:张力军)


扎鲁特旗荷叶花嘎查幼儿园(摄影:张力军)


扎鲁特旗乌力吉木仁苏木户户通工程(摄影:张力军)


张家皮影(摄影:张力军)


科尔沁蒙古族因居住地与满族毗邻,其装饰风格深受满族文化影响,头饰为珊瑚珠串头围带插各式簪钗,袍服制作亦吸收满族服饰风格,注重绣花、贴花、盘花等工艺的运用


喜上眉梢(摄影:张力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