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语良言45】考研还是工作?你需要问自己这四个问题
上周考研国家线公布,一些考研的大四同学还有一些大三的同学,这会估计在斟酌考研(二战)的事。地质大学心理中心的杨琴老师写了一篇文章:考研失利,我该继续备考还是去工作?大家不妨一看。
接着杨老师的文章,我也来跟大家聊聊我对考研、工作和学习的思考。文末有彩蛋哦!
1
在向自己提问之前,你首先需要了解两点:第一,所有的工作都需要职业素养和专业素养,不同的工作各有侧重,但两者肯定都是不可或缺的。
什么叫职业素养和专业素养?简单来说,企业的笔试时考查的是你的专业素养,但在企业招聘的面试时往往考察的就是你的职业素养。
这二者就好比体育上的田径项目和其他专业项目。田径是运动之母,最基础的跑步、跳跃、投掷这些动作,是其他一切运动的基础。而在职场上,我们思考、写作、表达、沟通、管理的能力,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基础。
不同行业和岗位各有侧重,强调专业素养的,以医生教师为代表;强调职业素养的,以各类管理岗位为代表。
不要以为读研继续读书就没有职业素养的问题。举个例子,我们有些研究生同学,不知道怎么和导师进行沟通。这其实和职场上和领导沟通有相通之处。有些理工科的研究生私底下把导师叫老板,虽然并不合适,但是这其中需要的能力值得我们思考。
目前学校有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但是还没有职业素养的培养,就好比让你去谈恋爱,给你介绍对象,但是却没有教你怎么谈(所以心理健康课是很重要的呀)。
杨老师文章最后所举的她那个牛人朋友的例子,其实就是把专业素养加上了写作和思考的能力,发展出了他独特的职业天地。
这一点对低年级同学的启示是:以就业而言,与其多学一些科目,多拿一个学位,不如考虑多发展一些职业素养(能力)。
2
第二,大多数的职业素养,甚至是专业素养,都是在具体的实践和工作应用中间发展起来的。
别的专业和工作,严老师不太了解,所以不好评论。就严老师自己来说,我自己心理工作的专业能力其实是在工作以后慢慢发展起来的。
还是举体育比赛的例子,工作实践就相当于以赛代练,有人说中国足球的水平一直上不去,就是因为培养人才的时候,训练多了而比赛少了。
研究生学习阶段,在专业的技能素养培养上,学硕不如专硕,专硕不如实习。
实践应用是最好的老师。举大家最有体会的例子:大学里什么时候学东西最快?期末考试之前。什么时候学东西最多?做一些项目比如参加挑战杯的时候。
这一点对低年级同学的启示是:与其拿一些大众化的证书(含金量特别高的除外),不如多参加一些项目和多一些实践经历。就好比与其拿出一张体测证明,不如说我跑过一次半程马拉松有说服力。
3
有了这两个基本认识,接下来你要问自己四个问题:
第1个问题:你所期待的工作,在入职时更看重职业素养还是专业素养?
不是所有的工作在入职时都需要立即具备很高的专业储备,相反一些公司更喜欢招聘本科生,因为觉得可塑性更强。举例来说,做人力资源工作并不意味着你需要读一个人力资源的硕士,我们民大一位心理学专业的校友,本科毕业就参加工作,现在在一家国企的人力资源岗位上做得很出色。
第2个问题:你自己目前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素养的情况怎么样?你的优势会是在哪个方面?
据说理工科同学的寝室里总有那么一个人,写代码永远比你短几行。这个人的优势也许是在专业素养上,那么你自己呢?是在专业素养上胜出,还是在职业素养上胜出?
第3个问题:如果考研或者就业,那么接下来3年的经历,会带给你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素养怎样的提升?
不同的专业情形不一样,不同行业和工作也不一样,你需要自己去详细了解。比如新闻专业的情形可以看这篇文章:多亏你当初没有继续读书。
第4个问题:无论你是考研还是就业,那么接下来这三年,你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素养提升的计划安排如何?
你最终还是要工作的,就是继续读书也是把研究变成了工作。在职业素养和专业素养上,有什么优势需要突显?有什么短板需要补齐?你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你职场的标签和关键词是什么?
片尾彩蛋
严老师曾经也是一名(考研)二战老兵。
那是在遥远的17年前了,正好是SARS疫情爆发的时候。前一年的时候严老师踌躇满志(头脑发热),报考了一所北京的名校,结果当然是……名落孙山。
第二年严老师调整了策略,选择了一所专业课难度较低的学校,终于成功考上。这就相当于大家的先就业再择业吧。我之所以坚持考研,一是因为我要跨专业,二是因为想投入的领域(心理学)对专业素养更强调。
今年对毕业生来说确实很难,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但越是如此,越要稳住心神,以我为主,以不变应万变。
THE END
严师出高徒的严
事后诸葛亮的亮
每周“心语良言”
愿能说到你心中所想
这是双塔心语第582条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