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市长领衔督办!这个提案事关健康!

李天南 李璨 深圳卫视深视新闻 2020-10-29


8月11日,深圳市政协召开了一个极其重要的专题协商会。为何说是“极其重要”?


其一,这次会议事关百姓的生命健康,聚焦今年的重大话题——健全深圳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应如何看待疫情以来,深圳的公共卫生体系的整体表现?有哪些改善空间需要关注?都在这场专题协商会上被解答。


其二,会议聚集了深圳公共卫生领域从预防、治疗、科研、防控和相关城市治理等多个层面的委员、专家。

如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深圳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冯铁建、深圳第三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刘磊、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院长卢宠茂等人。


其三,也是这次会议之所以召开的一个重要背景:《关于健全深圳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提案》是2020年市长领衔督办的重点提案,由市卫健委主办,29个市直单位和各区(新区、合作区)政府(管委会)配合办理。


3月以来,深圳市政协组织开展了系列专题调研,最终形成了《健全深圳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专题调研报告》。这场专题协商会,可以说是调研组多个月以来对调研情况的总结分析会,通过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委员专家们提出大量极具针对性的建议,对深圳未来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形成一定指导作用。




充分发挥“开关效应”

建设全球一流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深圳卫视记者注意到,此次专题协商会特别提到了一个目标:建设全球一流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对此,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认为,着眼于建设全球一流公卫应急管理体系,要有效应对未知传染病,助力深圳发挥“先行示范”作用,应按照“五项原则”:平时与战时结合、规范与弹性结合、行政与专业结合、顶层与基层结合、政府与社会结合。


郭万达建议,制定专业版和公众版公卫应急预案。专业版向职能部门开放,突出专业性。向全社会宣传普及公众版应急预案,降低公众面对突发公卫事件时的恐慌。


充分发挥“开关效应”,充分利用“战时”与“平时”。实际上这也是会上大多数委员专家们的共同意见。



例如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刘磊指出,为提升新发及重大传染病临床救治能力,在建筑设计上,充分考虑并预留“平疫转换”的可行性;在学科建设上,发展综合学科,以支撑感染性专科的发展。


刘磊说,利用好应急院区,“战时”为疫情服务,“平时”为市民提供高水平专科服务;并且在制度流程、院感管理、物资储备、人才培养、后勤保障等方面做好应急转换预案。



建立多源大数据监测系统

适时建立国际公共卫生合作中心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疾控系统为我市取得疫情防控重大成果作出了突出贡献。深圳敏锐地发现了全国除武汉之外首个确诊病例,社康中心作为基层监测哨点发挥了重要作用。


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冯铁建认为,深圳应进一步健全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建立多源大数据监测系统,提高监测预警的系统性、灵敏性、准确性、及时性、科学性,建立智慧化多点触发机制。


他特别提到,深圳应积极参与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加快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工作经验的流行病学和公共卫生人才;适时建立国际公共卫生合作中心;建立支持援助工作机制,帮助深圳企业和重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高传染病和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应对能力,实现关口前移;建立大湾区、深港澳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协同防控机制。




深化深港两地合作

建立跨境医疗合作机制



深圳和香港均是人口高度聚集、流动性大、经济活动活跃的大型国际化城市。从新冠疫情来看,加强深港两地防疫合作,共筑居民健康防线,对粤港澳大湾区和全国影响巨大。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院长卢宠茂提出,应建立跨境医疗合作机制。建议深港进一步商洽跨境医疗服务合作实施方案,以港大深圳医院为试点,深港双方在患者转介流程、跨境医疗费用结算、患者医疗病历资料和检验检查信息共享互认、应急救援等多方面建立合作机制。


卢宠茂还建议扩大香港长者医疗券使用范围至住院服务,未来推进两地异地医疗费用结算。



强化协同科研攻关



对高传染性疾病而言,“早发现、早隔离”可以使疾病传播在源头得以控制,疫情防控事半功倍,检测试剂毫无疑问是发现疾病的必备工具。因此,强化协同科研攻关至关重要。


深圳市新产业生物医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饶微认为,应建立重大疫情联合科研攻关的快速反应机制。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特点是疫情传播快、短时间内传播范围广,不但要求防疫产品相关企业响应速度快,而且地方政府也要快速响应,迅速组织相关院校、科研单位及相关企业就疫情相关的重大技术问题联合攻关,共同应对未知的疾病风险。



调研组的建议干货不少,简化来看有以下十项:


一是明确指挥架构,优化顶层设计;

二是细化操作指引,完善应急预案;

三是坚持预防为主,夯实公卫根基;

四是加强监测研判,提升预警功能;

五是统筹医疗资源,增强救治能力;

六是重视基层投入,健全联防联控;

七是加强科研攻关,创新科技支撑;

八是推动数据共享,增强信息效能;

九是规范物资储备,提高保障水平;

十是完善地方法规,推进依法防控。


在特大城市应急治理中进行的“深圳探索”,取得了疫情总体可控、经济有序恢复、居民生活稳定的良好成效,也得到了不少赞誉。



除了成绩以外,从这次专题协商会委员专家们的发言可见,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同时也是海陆空铁口岸最多、外来人口高度聚集且流动性大的特大型城市,一旦出现公共卫生危机,不仅对全市,对粤港澳大湾区、全国乃至国际社会都将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是深圳城市治理中的一道“必答题”,必须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高标准,不断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精准科学、织密织牢疫情防控网络,为市民带来更多的民生福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