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育部:大力支持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发展优质研究生教育

郭保瑞 深圳卫视深视新闻 2020-10-28

9月22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介绍“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 加快高层次人才培养十大专项行动”有关情况。
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洪大用介绍,将聚焦关键领域核心技术,以超常规方式加快培养一批紧缺人才,为国家解决“卡脖子”问题和推进科技创新做出贡献。

研究生教育承担着为党和国家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任务,是最高层次的学历教育。据介绍,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累计培养了1000多万博士、硕士,今年在学研究生达到300万人,已成为世界研究生教育大国。
“十三五”期间,研究生招生规模从2016年的约80万人增加到2020年的110万人左右,招生增量主要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倾斜,向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公共卫生等服务国家战略、社会民生急需领域相关学科倾斜。目前理工科博士占79%,硕士占57%,是研究生教育的主体。
当下,国内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挑战;国际上大国竞争日益激烈,研究生教育的战略性、重要性更加凸显,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更为迫切。
但目前,研究生教育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如对研究生教育规律的认识还有不到位的现象,有的学校还片面追求规模扩张,高质量、个性化培养不足;对紧缺人才培养和“卡脖子”技术突破的支撑不够有力,学位授权改革有待持续深化;导师规模不断扩大,总体素质有保障,但一些导师责任没有压实,指导能力不够,师德师风建设仍需加强等等。
(教育部网站截图)
针对以上问题,《意见》提出了“针锋相对”的关键改革举措。

01

深入推进学科专业调整

出建立基础学科、应用学科、交叉学科分类发展和动态调整新机制,设置交叉学科门类,着力推动新兴交叉学科发展。按照高校自主调、国家引导调、市场调节调的工作思路,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

02

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更加注重分类培养,进一步深化科教融合,加强学术学位研究生知识创新能力培养;强化产教融合,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增强研究生招生计划等资源调控的精准度,实施国家关键领域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计划。

03

提升导师队伍水平

强化导师岗位管理,明晰职责边界,将政治表现、师德师风、学术水平、指导精力投入、育人实效等纳入导师评价考核体系。教育部即将出台配套文件,规范导师指导行为,建立师德失范责任认定和追究机制。

04

严格质量管理

严把入口关、严把过程关、严把出口关,加强学风建设,敢于让不合格的学生毕不了业,倒逼学生潜心治学。用好学位授权点评估、学位论文抽检等手段,加强对研究生教育质量监督检测。将学位论文作假行为作为信用记录,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05

加强条件资源保障

完善差异化投入机制,加大博士生教育投入,加大对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支持。改革完善资助体系,激发研究生学习积极性。教育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做好支持服务,引导行业产业等各方有效发挥力量,强化资源配置,完善条件保障。


《意见》还提出,将优化布局结构,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完善省域研究生教育布局,建设区域性研究生教育高地。大力支持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长江经济带等区域发展优质研究生教育。
(图源:教育部网站)
洪大用介绍,教育部还专门提出了落实《意见》的专项行动,主要有:

一是着眼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优化学科设置和人才培养的行动。与国家发改委联合打造国家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带动国家、地方、学校三级基地建设;推动行业企业全方位参与人才培养,完善产教融合联合培养质量评价机制。


二是着眼于战略支撑和高端引领的相关行动。聚焦关键领域核心技术,以超常规方式加快培养一批紧缺人才,为国家解决“卡脖子”问题和推进科技创新做出贡献。


三是着眼于夯实基础,培育核心竞争力。支持一批事关原始创新支撑的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基础学科,以及具有极高保护传承价值的“绝学”、冷门学科,深化科研组织和评价体系改革,健全投入和激励机制,为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夯实长远基础。


《意见》还提出的总体目标是,到2025年,基本建成规模结构更加优化、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培养质量显著提升、服务需求贡献卓著、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的高水平研究生教育体系。到2035年,初步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生教育强国。
(图源:南方科技大学网站)

记者 / 郭保瑞
编辑 / 杨阳 李天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