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奋斗史诗 时代颂歌 |“逐梦•先行——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文艺晚会”隆重上演

汤蕊嘉 深圳卫视深视新闻 2020-10-28


忆往昔岁月峥嵘,看今朝逐梦先行。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之际,由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办,深圳市委、深圳市政府、广东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承办的“逐梦•先行——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文艺晚会”于14日晚在深圳大剧院隆重上演。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市长陈如桂、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骆文智、市政协主席林洁、市委副书记郑轲等市领导与社会各界代表一起观看了演出。


15日晚,晚会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CTV-1综合频道、CCTV-3综艺频道、深圳广电集团所属深圳卫视频道、娱乐频道播出。


晚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激情致敬四十年,深情礼赞新时代,真情唱响大湾区,通过纪实短片与舞台表演相结合的创新艺术语汇,充分展示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深刻反映特区建设者筚路蓝缕、敢为天下先的创业历程,全面传递深圳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展现出的新精神、新风貌、新风采,有力证明深圳奇迹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光辉杰作,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勃勃生机。


晚会分为序、《南方春雷》、《开拓之路》、《追梦时代》、《大美双区》、《壮丽航程》和尾声等七个部分,这100分钟的节目不设主持人,通过串场短片组成一部相互交融、有机统一的完整剧目。

晚会打破了传统编年体的叙事模式,站在新时代的高度上,以纪实的视角、真挚的情感、艺术的形象、生动的方式呈现特区成长波澜壮阔的历程。
晚会主创团队与深圳本地文艺力量合作,历经7个月,打造了这一台立意高远、主题鲜明、艺术精湛、情感充沛的精品文艺晚会,赢得了现场观众的好评与掌声。

深情书写特区光辉历程


一声春雷,炸响了一个时代。在《南方春雷》篇章,高举红旗的基建工程兵,在《我们来了》的昂扬旋律中豪迈登场,以“杀出一条血路来”的勇气,做中国改革开放的探路者、先遣队。《以特区的名义》中热火朝天的脚手架上,建设者们以自己的汗水和奉献诠释着“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精神内涵。

当建设者们在“脚手架”上以自己的身躯组成的“拓荒牛”造型出现时,引发了人们强烈共鸣,激起了现场的热烈掌声。

《开拓之路》篇章中,一系列带着特区鲜明印记的经典歌曲《梨花又开放》、《南方以南》、《风雨兼程》等在创新编排后登场,带领观众穿越时光隧道,回望特区克服艰难险阻的奋斗历程,既是大时代的群像,又带有个体记忆的温度。节目《第一第一》用说唱的演绎方式,展示深圳如何用一个个开拓创新之举,诠释改革开放重铸山河的伟力。


《追梦时代》篇章带来了《我们的好时代》、《来了就是深圳人》等昂扬向上的节目,从不同角度展现了深圳在新时代的阳光大道上如何赓续使命,创造更多“第一”, 闯出了一条新路,干出了一片新天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节目以深圳沧桑巨变做了最生动的诠释。


《大美双区》是个富有岭南文化风情和新时代特色的篇章,通过《湾区风飞扬》等活泼生动的节目,展现粤港澳大湾区龙腾虎跃、共谋发展,深圳增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功能,扬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风帆全速前行,让“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在深圳落地生根。


《爱在远山》中的深情所系,《不忘初心》里的赤子心怀,《领航新时代》中的豪迈气概,让晚会的压轴篇章《壮丽航程》呈现出开阔的格局和明亮的色泽。演员们尽情地唱响心中的歌,把两个一百年的宏愿,写在每一张幸福的脸上,让新时代的阳光铺就民族复兴的航线。
在尾声《早安·深圳》众人向这座城市的“表白”中,晚会缓缓落幕,全场随即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深圳人”是晚会的主角


曾经执导过五六百台大型晚会的总导演甲丁表示:“深圳经济特区的40年融入了千千万万劳动者的心血,他们理当成为时代的主角,我们也有理由反映他们的精彩奋斗和多彩生活,表达他们的壮志和心声。”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逐梦•先行”晚会的内容底色。晚会始终把特区的开拓者、建设者放在主体位置,以浓墨重彩的笔法进行歌咏。

此次参加晚会创作、表演和制作的深圳演职人员,很多都是深圳来自一线的建设者和奋斗者,他们中有教师、公务员、艺术家,也有国企职工、公司职员、自由职业者和在校学生。他们从深圳人的切身体验出发,和节目的内容产生共鸣和情感碰撞,每个人都能在节目中投射自己对特区40年的解读,表达各自心中对这座城市的深厚感情。

在《来了就是深圳人》中,展现的是一个人才招聘会场景,任正非、马化腾等从深圳起飞的企业家与初来特区热土的年轻人展开跨越时空的对话,字字句句,都浸透了创业精神和开拓者的热血,体现了新时代特区锐意革新的精神和特区人的理想追求。



《以人民为中心》以社区服务中心为场景,通过人民群众的视角,直抒胸臆地表达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宗旨,从党的建设到营商环境改善,践行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图画里的家》中,孩子们在画板上尽情地描绘着这座城市未来的美好愿景,那是他们幸福生活的家园。

用创新的手段表达创新的深圳


晚会以一台散文式的报告剧的形式呈现,这也是中国晚会史上罕见的样式。创造了一种纪实短片与舞台表演紧密关联、浑然一体的大型晚会艺术样式,带领人们在时空的隧道中穿梭、体验、感悟。

从音乐、舞蹈到舞台美术、串场短片,晚会始终围绕一个“新”字,用创新的艺术手段,去表达深圳的创新精神。在舞台设计上,晚会以“网格、纵深、矩阵”的呈现手段为舞美语汇,充分利用了深圳大剧院舞台的纵深空间,首创打造出一个纵深近50米的立体舞台,舞台空间由主功能屏、移动侧屏和视窗围合的立体表演区组成,辅以手持流动屏幕、矩阵屏、单体投影等呈现手段,形成方正大气、天地一体的全方位、多层次、多景别呈现形态,营造出裸眼3D立体视觉环境。
无论是“蛇口开山第一炮”的震撼视听效果,还是“放飞白鸽”的温情场面,以及一艘承载“中国梦”的大船乘风破浪的浩荡场景,都令人印象深刻。

打破传统舞台样式,呈现多变表演空间


舞美总设计孙天卫说,常见的舞台前区一般在20米左右,而此次的舞台纵深长达70米,可在多种灯光和科技手段加持下变化,提供多变的表演空间。然而,这样的舞美定位在以往的晚会中并不常见。

高科技是深圳的特色,源自深圳的科技元素也在晚会上展现得淋漓尽致。由深圳企业优必选设计制造的Walker智能机器人首次以角色化身份登场,和很多“新深圳人”一起“应聘工作”,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这喻示着深圳更具想象力的未来憧憬。


屏幕的灵活运用为晚会现场增添不少光彩,而其背后却是一项难度极高的技术难关。总面积为1600平方米的无数块异形屏幕,对视频信号的技术形成了空前的挑战。

晚会导演组请来北京理工大学的虚拟仿真和信号分配团队,通过无线信号激发的独门“黑科技”,经过长达数月的无数次磨合调整,终于与深圳制造的屏幕硬件相得益彰,并通过一流的光控技术解决了色温色差难题,形成了国内首创的一体化立体视频造型,犹如一个巨大的“万花筒”,呈现出令人震撼的视觉奇观。
据晚会执行总导演夏枫介绍,主要由地屏、冰屏构筑而成的晚会舞台,自乐池前沿至后墙纵深达45米,成为世界剧院演出史上独创的全功能纵深式舞台。这能够体现深圳对于创新的追求和渴望。

整个舞台,如同一条悠远而开阔的“大道”,所有的演员在这条“大道”上完成整体的表演。这一舞台设计也是一个巧妙的隐喻——这不仅是一道穿越沧桑40年的“时光隧道”,这更是深圳的开拓之路、改革之路、创新之路。台上奔跑的每个演员,代表着每一个追梦的深圳人,在改革开放的大道上,他们逐梦、奔跑,奔向先行示范区的美好明天。

表达用“心”:纪实与诗意交织,让感动得以延续


而对于音乐总监何琪来说,这是晚会的音乐创作“首先感动了自己”。他向记者介绍,作为一场报告剧式的晚会,何琪与音乐团队从晚会内含的戏剧逻辑结构入手,创作出了“环环相扣,却又各自成章”的晚会音乐。“我相信这会是一台可以一直演下去的晚会!”何琪信心满满。

创作之“辛”:付出,只因爱上这座城


执行总导演夏枫对记者表示,晚会筹备从3月启动以来,经历了7个月的打磨,汇集了来自北京与深圳的晚会制作力量,他深情地说:“这是对深圳本土的综合艺术制作能力的一次检验,也是对深圳各大艺术院团的一次检验,是一次机会,也是提升。”

节目中所有的演员都不是演员,而是剧中人。廖昌永说,随着‘春雷一声响’,他跟许多人一样脱下戎装穿上工装,积极投身到城市建设中。演出时,我能感受到作为建设者参与到城市发展、见证祖国昌盛的荣耀。这里有最具创新性的舞台,最蓬勃朝气的演员,展示出了对未来的渴望,投入到城市建设中的激情,这符合深圳的气质。

精彩舞台给人以强烈代入感


而在晚会的整体节目编排中,全新创作的原创歌曲占了一半以上。主创团队发动深圳原创音乐力量,创作出一批具有鲜明时代特征、歌唱新时代的全新原创歌曲。其中既有《这就是深圳》《我们的好时代》《来了就是深圳人》这样带着青春节拍、欢快旋律的新都市歌谣,也有《图画里的家》《早安,深圳》等带着透明色彩的少儿歌曲或民谣,更少不了《以特区的名义》《向未来先行》等呈现深圳主旋律特色的优秀作品。

编辑 / 杨阳 潘纯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