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创新科技体制机制,深圳综改试点清单首次提及这项内容!


日前正式发布的《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首批授权事项清单》,为深圳改革发展送上了包括40条授权事项的“大礼包”。
在“40条首批授权事项”中,首次提及要“探索完善大科学计划管理机制”,到底什么是大科学管理机制?对于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主阵地的深圳又有何特殊意义?



大科学计划管理机制是什么?


“40条首批授权事项”中提及的探索完善大科学计划管理机制,包括探索创新大科学计划的发起、组织、建设、运行、管理等机制,这也是第一次提到要在深圳完善大科学管理机制。对此,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公共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汪云兴解读认为,这是给深圳的一份“重磅礼包”,同时也是任务和使命。


对于为什么“重磅”,汪云兴说这就要解释“大科学”概念。科技部提供的材料指出,大科学是20世纪50年代国际科技界提出的概念,主要表现为:投资强度高、多学科交叉、配置昂贵且复杂的实验设施(设备)、研究目标宏大等,具有多学科、多目标、多主体、多要素等特点,其复杂程度、经济成本、实施难度、协同创新的多元性等往往都超出一国之力,需要通过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来实施。



大科学工程计划简单来理解,就是解决全球性问题的科学计划。汪云兴说,这种全球性的大科学工程比如人类登月计划,过去往往是发达国家主导,我国在大科学工程方面的话语权较弱。

据统计,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重点选择参与了国际大洋发现计划、人类基因组计划、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国际地球观测组织和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等一些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
“现在让深圳探索完善大科学计划管理机制,其实就是要深圳担负起重任,集聚全国最高端的资源,代表中国去参与全球的科技创新。”
汪云兴举例,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发言中提到了“鹏城国家实验室”的概念,这就是国家给予的“礼包”,一般国字头的实验室,就是要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的国家级科研机构。



大科学管理机制对深圳有何特殊意义?


“十三五”以来深圳不断加强基础研究、提高原始创新能力,未来如何通过在深圳探索大科学工程和计划的这种体制机制,发出中国科技创新的声音?并使中国能够主动参与到国际科技创新治理当中去,提升科技话语权?可以说,中央赋予了深圳更重大的责任。
从“40条首批授权事项”、“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到“先行示范区意见”以及近年来国家对深圳创新驱动发展的支持来看,有关科创的内容分量足、措施实,涉及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家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等政策和利好清晰。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副主任钟海表示,作为首个国家创新型城市,深圳要全力打造科研新起点、技术新起点、产业新起点。



他说,“深圳已发展为超大城市,面临经济社会如何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面临国际科技形势不确定性、面临如何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市委市政府经过系统分析谋划,下决心健全深圳科技体系结构,不仅转化成果、还要产生成果,不仅要保持技术创新优势,还要回溯加强基础研究”。


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适应未来城市竞争、适应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从体系上谋划深圳未来40年科技创新发展之路。



此前,在10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表示,将在深圳深入推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他说,科技部将以创新型城市建设为抓手,下一步支持深圳加快建设一批重大创新平台,主要是做到“三个一流”,要建设一流的创新环境、集聚一流创新资源、吸引一流创新人才,让深圳创新型城市建设走在世界前列。


    记者/ 黄涛

    编辑/ 贝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