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人才日”遇上“企业家日”,深圳在如何规划未来?

毛芸 深圳卫视深视新闻 2021-03-20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刚刚胜利闭幕不久,明天,也就是11月的第一天,深圳将迎来第四个“人才日”和第二个“企业家日”。


2017年,《深圳经济特区人才工作条例》颁布,以立法的形式将每年11月1日定为深圳“人才日”;


2019年,深圳市政府提请人大确定11月1日为“深圳企业家日”的议案获表决通过。深圳自此成为全国首个设立“企业家日”的城市。


适逢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两个特殊的节日在同一天交汇,更是两股支撑特区发展的力量在时空中交汇。四十不惑再出发,以最高规格庆祝完生日之后,深圳的未来应该怎么走?在笔者看来,从这两个特殊的节日中,我们或许可以窥知一二。


01


人才。企业家。


在10月14日召开的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将他们放进了讲话中。



在谈及“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时,总书记围绕人才工作,寄望深圳“要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引进培养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在谈及“与时俱进全面深化改革”时,总书记针对企业家群体,寄望深圳“要进一步激发和弘扬企业家精神,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依法保护产权和知识产权,激励企业家干事创业。”


来自总书记的这些嘱托实际上并不陌生,而是一以贯之、一脉相承。尤其早在2012年,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离京视察第一站来到深圳,便曾提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要求,并专程深入企业调研,与企业家交流。


但在庆祝大会这样的特殊场合,再次强调的背后别有一番深意。尤其当我们将它与近日公布的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结合来看,句句嘱托不仅传递了对深圳的关心和厚爱,更直接指明了下一步工作的方向。


譬如,总书记指出深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受到来自国际的技术、人才等领域竞争压力更大。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他要求深圳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


“更加开放”,这一要求在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的首批40条授权事项清单中,便有非常具体的落实。清单中明确列出了推进外籍人才签证便利化;探索完善外籍高层次人才居留便利和紧缺人才职业清单制度;实施高度便利化的境外专业人才执业制度等措施。这些为的就是让深圳能够更有力延揽全球“高精尖缺”人才。



又如,总书记强调要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依法保护产权和知识产权。与此同时,我们可以看到,深圳综改的首批40条清单里专门有一条开展新型知识产权法律保护试点,提出了先行探索依法降低商业秘密侵权行为刑事立案门槛、赔偿数额充分反映知识产权市场价值等具体措施。


实际上,深圳综合试点改革与企业家息息相关的可不单是知识产权。在综改方案中,营商环境被专门划作了一类,首批40条的清单里也有6条属于营商环境方面。都说春江水暖鸭先知,营商环境好不好,身处其中的企业家们最有发言权。相信通过与时俱进全面深化改革,深圳定将真正实现总书记的期待,为激励企业家、培育企业家创造良好环境。


02

目光重新聚焦“人才日”与“企业家日”。


据了解,今年深圳将举办一系列庆祝活动,如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市高层次人才座谈会等等。而在笔者看来,一座城专门为某一群体设立节日,不仅仪式感满满,更传递了极强的激励性,有利于增强该群体的荣誉感、自豪感、获得感,营造全社会尊重该群体的良好氛围。


他们当然是值得的。


作为一座年轻的城市,深圳能够在短短的40年里创造经济社会发展的奇迹,得益于的正是“人才”这个要素,得益于这座改革开放城市在引进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上的领先优势;与此同时,作为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城市之一,一大批优秀企业家在市场竞争中迅速成长,更是为特区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



举个例子,在深圳表彰的40名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创新创业人物和先进模范人物中,人才和企业家可以说是最主要的组成,但兼具这“双重身份”的也不少。


譬如,港科大教授李泽湘,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他不仅自己属于高层次人才,教书育人、培养人才,同时他还担任固高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长,是一名实打实的企业家。


但无论是人才,还是企业家,抑或兼具“双重身份”,他们真正需要的不仅仅是节日。



我们期待尊重支持人才和企业家,既要有精神激励,也要有配套行动;既要重视节日当天的仪式性活动,也要注重平时的日常性操作。要以设立节日为契机,多听听他们的诉求和建议,积极回应他们关心的现实问题,让节日的价值充分凸显,让深圳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涌现更多优秀的企业家。而这或许才是当“人才日”遇上“企业家日”,给我们带来的最重要的启示。


记者/ 毛芸
编辑 / 李雄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