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三场重磅会议,按下高质量发展“快进键” | 深政一周

李天南 深圳卫视深视新闻 2021-03-19


跨入12月,全年工作即将收官,12月又是一个加速冲刺的时节。


本周深圳有三场重磅大会:推动高质量发展专家代表座谈会、全市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大会、加快创新驱动发展专家代表座谈会。


这三场会议是在上周举行的市委六届十六次全会后,紧接着召开的,不仅信息量大、干货多,而且从不同侧面透露了“十四五”乃至更长时间深圳的发展蓝图。



关键点一:增强自主创新“硬核”能力



推动高质量发展专家代表座谈会,是深圳市委就“十四五”规划编制召开的第一个座谈会。如何在更新、更高的视角寻找城市发展路径?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之城?高质量,无疑是一个关键词。
应邀参会的知名学者郑永年在发言时说,现在世界上一些大城市不再追求单一的产业升级,而是在追求城市的整体升级。他建议深圳要打造成为具有非常强竞争力的世界级经济平台,把优质的资本、技术、人才吸引过来。
深圳强大吸引力的源头之一就是其创新特质。不断增强自主创新“硬核”能力,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将全面塑造深圳“十四五”时期发展新优势。
会上,多位专家不约而同地建议:应充分利用深圳产业优势,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科研机构,以产学研融合助力高质量发展,不断完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樊建平说:“深圳应该旗帜鲜明,鼓励和要求新型大学健全大学内部的产业转化机构,制定有效的产业化政策,包括考核指标和技术人才,确保我们在深圳办的研究型大学,是接地气的,是和产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在产业发展上,腾讯研究院院长、腾讯公共战略研究部总经理司晓建议,深圳可以在产业互联网上创新突破,打造一批具有国际水准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先行先试探索具有深圳特色的产业互联网标准体系建设。

在市委市委政府召开的另一场重磅会议——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座谈会上,多位专家建议,深圳应在推动原始创新上进一步发力。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原校长陈十一认为,在加强学校基础研究的同时,还要加强企业基础研究,尤其是企业与大学的合作。
中国科学院院士俞大鹏建议,推动量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在相关核心技术、产业化培育、产业生态环境和有关集群方面发力。
听完专家们对创新发展的干货建议后,市委书记王伟中在讲话中透露的有关举措值得关注。

——打造重大原始创新策源地。全力推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深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加强大平台大装置资源共享。


——探索核心技术攻关。用好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关键一招,实施好《深圳经济特区科技创新条例》,集中科研机构和龙头企业等优势资源,加强体制机制创新。


——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深入推进“IT+BT”产业发展,实施好“链长制”,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



关键点二:“力度空前”的教育布局


本周召开的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大会,是经济特区建立40年首次以基础教育作为主题的大会。会上,深圳宣布的未来五年新建基础教育学位近百万个的重磅消息,迅速刷屏网络,成为市民争相议论的话题。
(全市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大会后,深圳随即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相关情况)
此次座谈会上发布的相关实施意见还特别提出:“坚持扩资源与提质量同步推进、双向发力”。也就是说,既要增学位,而且还要打造优质学位。
在保障学位建设用地方面,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丁强透露,将与各区一道,集中力量推动规划未建成的359块义务教育用地尽快建成投入使用,同时适当提高义务教育用地的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程度。
一系列措施,体现了深圳对教育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发展的坚定决心。
除了基础教育外,深圳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联动发展,也值得关注。
比如今年9月份,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正式投入使用,同时启用的还有其附属学校,它将成为深圳目前最大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最终可以设置132个班、提供学位6180个。
今年还是南科大启动基础教育的年份,位于宝安的南科大附属中学今年正式开学。
就在本周,今年新上任的南科大校长薛其坤在高质量发展专家会上说:“十四五”期间,南科大将力争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的行列,成为中国最好的大学之一,整体办学实力进入亚洲大学前列。

薛其坤在会上还透露了南科大的“小目标”:目前,南科大在校人数约7500人,争取到2025年在校人数达13000人左右。
深圳在实现“学有所教”基础上,如今,将目光进一步瞄准了“学有优教”,大力引进优秀教师、建设高水平学校、探索未来教育形态。
新时代赋予深圳新使命,未来,深圳将拿出更多创新举措,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打造“民生幸福标杆”,让“先行示范区”的成色更足。
深圳的教育,从学前到高等教育阶段,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终将得到解决,与城市发展水平齐平,成为引领深圳高质量发展,继续向前、向上的核心力量。

关键点三:让深圳成为“全球人才库”


在本周召开的两场专家座谈会上,多名专家认为,深圳在人才特别是国际人才引进方面,还需更大力度。
例如深圳创新投董事长倪泽望直言,硅谷的国际人才比例约是38%,而深圳这一比例仍不足。深圳要建全球科技创新型城市、国际化创新城市,必须切实提升高端人才的密度。这仍是深圳的短板,同时也意味着潜藏巨大的发展空间。
专家们建议,加强深港联通,比如深港合作区等平台建设;建设好与国际接轨的大学;并提出引进人才不能迷信“帽子”,不能老盯着院士、诺奖得主,要着重引进年富力强的中青年专家,这正是他们创新能力最强的时候。

就在本周二(12月1日),粤港澳大湾区青年论坛在深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香港特别行政区前任行政长官梁振英到访深圳出席活动,他表示对香港青年人才来深发展充满信心。
他在接受深圳卫视专访时说,未来10—20年,深圳和香港合作好,将会出现一大批新的企业家,尤其是科创的企业家,科学家,还有其他各个方面的专业人士、专家等等。这是一个全新的时代,全新的机遇,是在一个更高更广阔的平台上双方进行合作。

一边是市委书记开门问策,专家建言献策,直击问题关键;一边是双区建设和深圳综合改革试点重大历史机遇,带来的政策利好树立信心,让深圳未来进一步引才用才的目标清晰可见。
王伟中明确,未来深圳要加快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引才用才环境,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突出靶向引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就在下周,还有一项重磅大会将吸引全球人才目光——12月8日,深圳将召开全球招商大会。
这是继去年首次召开全球招商大会后,深圳举行的第二次全球招商大会。此次将有140家外资企业应邀参加大会,除深圳主会场外,大会在五大洲8座城市设置了海外分会场,分别是美洲的纽约、巴拿马城,欧洲的伦敦、纽伦堡,非洲的约翰内斯堡,亚洲的东京、新加坡和大洋洲的悉尼。
作为年底深圳招商引资的一道“压轴大戏”,将为深圳集聚高端资源,参与全球科技创新提供强大动力。
“十四五”期间,城市、企业、人才,如何相互“赋能”,实现发展的同频共振?深圳正以更高目标,以更大举措,作出新时代的高质量答卷。


记者 / 李天南

编辑 / 汤蕊嘉 李添裔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