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加速布局创新生态链!光明科学城已落户这22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

黄涛 深圳卫视深视新闻 2021-06-26


深圳光明科学城,是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点创新平台,是深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承载区。按照深圳市委、市政府战略部署,光明区委、区政府积极落实主体责任,以全球视野、国际标准,全力推动“六个一流”创新资源落户光明科学城,从源头创新、科教融合、成果转化、产业应用等方面加快完善创新生态链。



22日,“走进鹏城智能体”系列首场活动“光明科学城园区智能体高峰论坛”在深圳光明区拉开序幕。活动结合了以光明科学城为代表的新建园区的智慧化需求,邀请各级主管部门、合作伙伴代表共同探讨与研究,一同打造有竞争力的园区智能体方案,全力推进光明区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目标的达成。


坚持产业发展与数字化转型

光明科学城与华为签署合作协议


活动现场,光明科学城科技创新联合会与华为技术公司签署科技创新合作协议。双方将基于光明科学城产业发展需求,华为做好数字经济发展的“黑土地”,聚焦打造云网边端协同的ICT基础设施平台,做好“园区数字平台、园区联接”,开放华为在5G、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方面的能力和最佳实践。联合光明本土科创企业开展联合创新,将园区业务应用、终端的巨大市场全部开放给合作伙伴,共同支撑与服务好光明科学城的产业发展与数字化转型。



《光明科学城总体发展规划》

已经基本编制完成


近年来,深圳陆续迎来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阵地的重大机遇。以光明科学城为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承载区,深圳正在加快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核心引擎。活动现场,光明区发展和改革局负责人分享了光明科学城的最新进展和未来发展规划。



据介绍,备受关注的《光明科学城总体发展规划》已经基本编制完成。光明科学城聚焦产业需求和科学前沿,围绕信息、材料、生命三大科学与技术方向,充分发挥深圳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优势,通过集聚一流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一流的前沿交叉研究平台,一流的高水平大学,一流的创新人才与团队,一流的中试基地和成果转化中心,一流的新兴未来产业集群,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目前,支撑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正在按下“快进键”。



支撑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按下“快进键”


截止目前,光明科学城已经落户布局包含综合粒子等9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广东省石墨烯创新中心等9大研究平台;以及深圳湾实验室、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两个广东省实验室;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两所研究高校在内的22个各类科技基础设及平台,集中度、显示度不断提升。



其中,综合粒子设施首栋建筑已于今年8月18号动工建设,主体设施将在春节前开工建设;合成生物、脑解析脑模拟两大设施是由中科院先进院牵头,预计主体设施今年年底封顶,2023年正式投入使用;光明科学城大数据中心,将充分整合布局在粤港澳大湾区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各项资源,为科学家提供最详实、最及时的前沿数据信息交流。中科院技术创新研究院、药检院光明分院、国家环保产品品质监督检验中心,电动汽车产业计量中心、光伏发电系统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目前已经基本上可以正式投入使用。


此外,深圳湾实验室已经在光明高科创业中心一期过渡空间投入使用,目前入驻科研人员超过500人,它的未来永久选址也将在光明科学城科教融合集群中;两所研究型高校即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今年9月份已经正式迎来了首批学子4000人,它将布局前沿交叉的工科类专业,为光明科学城产业科研方向培育未来的科研人才。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未来的办学规模大约是1万人,将主要以研究生为主,将办成一所小而精的科研类研究型高校。



总体来看,光明科学城已经形成了科技创新、科研转化以及产业发展为整个链条的,从科研到产业的发展体系。


与此同时,科技馆、国际会议中心等科学配套加速建设;教育、医疗、文体休闲等城市配套抓紧完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资源活力迸发。



不久的将来,这里将崛起一座科学创新、开放共享、生态人文的科学城,担起历史赋予的科技创新重任,为我国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贡献深圳力量。


记者/ 黄涛
编辑 / 汤蕊嘉 李雄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