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省人大代表畅想湾区通勤:"内湾半小时、湾区一小时"不再是梦!


1月25日下午,广东省第十三届人大第四次会议举行“代表通道”集体采访,大湾区城市之间如何打造更为便捷的交通网络,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之一。



深圳卫视&壹深圳客户端记者吴坚获得提问机会,向省人大代表、深圳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吕国林提问。吕国林还有一个身份,是专业总工程师。


在回答未来在推进“双区”建设中,广东交通建设如何发力时,吕国林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我老家在湛江市,开车回家不堵车的话约6小时,2018年国庆假期回家我开了足足14个小时,现在好了,深圳至湛江通了高铁,我回去只要三个半小时,真的是非常方便。”


她建议,如果加快轨道建设,"内湾半小时、湾区一小时"的通勤目标将不再是梦想。



广州地铁28号线将与深圳地铁对接


深圳卫视&壹深圳客户端记者还注意到,1月24日,广东省发改委主任葛长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广州28号线地铁将在东莞松山湖和深圳的地铁接上。


目前,广州和深圳已经开始联动,白云机场到深圳机场已经有城际(轨道)可以连通。今年广州都市圈要开通8个项目,深圳都市圈要开通6个项目,将来这两个城市不仅是有高铁和城际轨道,地铁上也可以连接上。


长伟说,两个国家中心城市能够实现地铁的对接,这在全国乃至全球也不多见。



"轨道上的大湾区"如何打造?


在24日广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的开幕式上,省政府工作报告就提出,要加快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并明确以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为重点,创新投资建设运营管理模式,开工深惠城际、穗莞深城际前海至皇岗口岸段等项目,推进深大城际前期工作,构建大湾区城际快速交通网络。

“轨道上的大湾区”,是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互联互通的体现,对推进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也就是说,按照实施国家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加快形成轨道上的大湾区既是国家的需要,也是加快建成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建成世界级大湾区的必然选择。
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到,加快城市群和都市圈轨道交通网络化,提高农村和边境地区交通通达深度。未来,中心城市、都市圈、城市群等城市空间形式将成为发展趋势。如何让“群体”中的各个“成员”距离拉近?城轨交通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吕国林看来,目前在都市圈内的城际出行已经成为常态,让百姓的城际出行更加便捷是加快大湾区轨道建设的关键所在。如果加快轨道建设,"内湾半小时、湾区一小时"的通勤目标将不再是梦想,湾区的人员、物资流通速度将大大提升。


深圳: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21日召开的深圳市委六届十八次全会中提到,要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东部地区基础设施投入,完成轨道五期建设规划编制,推动东部高铁新城、空港新城、西丽高铁枢纽等重大交通节点和深圳都市圈城际铁路、春风隧道等重点项目,加快打造“三个1000公里”骨干交通网络。

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之一,无论是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还是加快建设、形成网络,各环节的加速推进,也将为轨道上的大湾区建设按下“快进键”。

吕国林认为,未来,应该重点推进一批智慧枢纽、智慧高速的建设,推动不同交通方式、不同城市之间交通数据的互联互通,为市民出行提供更精准、更便捷的出行服务。
她建议率先让广州、深圳等大湾区核心城市先行示范,打造出都市圈交通"最亮双眼、最强大脑、最快双手"的样板,实现运行一张图、出行一张脸、货运一张单。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城际轨道交通建设面临着各城市城际轨道对接的制约,包括审批建设流程、省市责权的划分等。要如何破题?吕国林认为,应把握好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的契机,要以一个城市的标准,在整个湾区或都市圈内统筹整个轨道交通建设,最终实现湾区轨道的高质量高标准互联互通。

记者 / 庞诗凡 吴坚 钟鹏超 孔明戈
编辑 / 庞诗凡 郭风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