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了这件事,中央出手,深圳出招!|锐视角

郭保瑞 深圳卫视深视新闻 2021-09-11


重典治乱,猛药去疴。


严禁教育资本化,中央出手,各地响应,深圳出招。教育与资本间的红线逐渐呈现,更深层次的教育改革也呼之欲出。



01 中央出重典



阻止教育内卷,“双减”(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是今年教育领域的一件重大改革部署。
5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意见》)。
习近平强调,义务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中之重,要充分发挥学校教书育人主体功能,强化线上线下校外培训机构规范管理。
教育部“闻令而动”。6月15日,正式成立新机构——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新机构明确要“组织实施校外教育培训综合治理”。
各地纷纷响应。深圳、上海等地相继出手。5月底,深圳就打响了2021年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整治“第一枪”,3家违规教培机构被罚共700万元;6月,上海市场监管部门发布消息,对四家违规校外培训机构依法从重处罚,罚款合计1000万元。
7月,“重典”终于发布。
近日,中办、国办正式印发了双减《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这份中央文件措辞清晰且严厉。比如,明确规定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上市公司、外资不得投资参股,寒暑假、周末不允许补课,不再审批新机构、现有的机构一律转为非营利机构等。
《意见》发布不久后,新华社配发了教育部的“权威说明”,其中有这样的表述:“目前全国面向中小学生的校外培训机构数量十分巨大,已基本与学校数量持平,且良莠不齐,如果任其发展,将形成国家教育体系之外的另一个教育体系”“大量资本涌入培训行业,对全社会进行狂轰滥炸式营销,各种贩卖焦虑式的过度宣传,违背了教育公益属性,破坏了教育正常生态”。
基于这样的判断,《意见》“刀刀砍在七寸上”,资本与教育之间的“红线”逐渐呈现。资本市场反应也很强烈,不少教育股“腰斩”。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北京、上海、广东等16个省、市、自治区教育部门的负责人发声表态。这也意味着,中央“双减”正加速在地方落地落实。
(深圳市市场监管部门执法行动)

02 学前教育法呼之欲出



如果说“双减”《意见》主要针对的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培机构,那么正在加紧制定中的我国学前教育法,则将重点放在了另一个群众反映强烈的领域——学前教育。
根据教育部网站7月21日发布的《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7176号建议的答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草案(送审稿)》已于今年4月报送国务院审议。

教育部在答复中透露,《送审稿》共有9章75条,对学前教育作了全面规范。其中明确了政府举办公办幼儿园的职责,并专设投入与保障一章,明确学前教育实行政府投入为主、家庭合理负担,其他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机制。
近年来,“将幼儿园纳入义务教育体系”的呼声越来越多。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就有政协委员联名提案。对此教育部后来回应:义务教育具有普及、免费和强制等特点。对学前教育是否应具强制性,或多长年限的学前教育应具强制性,各界还有不同看法,需进一步研究论证。
虽然,我国学前教育由于各种原因,依然不能纳入义务教育体系,但是根据《送审稿》的规定,我们可以看到学前教育的公益属性愈加明显,我国已将其作为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对待。

03 深圳出实招



代号“利剑”,深圳为期三个月的校外教育培训机构专项检查,目前正在进行中。
其检查范围涵盖全市从事中小学课外辅导,以及开展音乐、舞蹈、书法等艺术类课程的校外教育培训机构。
此外,不得不提的是,深圳学前教育也准备对资本躁动、逐利说“不”。

目前,《深圳经济特区学前教育条例(草案)》全文已经公布,正在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力争在今年底审议表决通过,有望为我国内地学前教育立法开先河。
《条例(草案)》明确了学前教育的性质——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公益事业。政府应当以提供普惠性服务为衡量标准,建立与办园体制相适应的幼儿园生均拨款、收费、资助、奖励、补助等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
为了保持学前教育的社会公益事业性质,此次立法拟规定:公办幼儿园不得转制为民办幼儿园,并对幼儿园作出了“逐利限制”,明确幼儿园不得直接或者间接作为企业资产上市。社会资本不得通过兼收并购、受托经营、加盟连锁、利用可变利益实体、协议控制等方式控制公办幼儿园、非营利性民办幼儿园。



结语

无论是整治义务教育阶段教培机构乱像,还是加强学前教育的公益属性,都是在供给端发力。


然而需求端的转变,则需要一场更加持久、更加需要耐心的“治愈”。人民日报评论认为,教育是刚需,只要高考这根指挥棒在,竞争的重心就会不断下移。所以,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而对供给端“动刀”,或许只是这场改革的第一步。


每届大学毕业生都觉得自己面临的是“史上最难就业季”,甚至出现“学历通胀”。但人社部的数据显示,中国技能劳动者占就业人口总量仅26%,高端技术人才缺口已超过2000万;虽然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已经超过本科,高职院校却招生不易,生源数量甚至出现下滑。


或许,只有义务教育资源分配更加均衡,职业教育被普遍认可和重视,需求端才会发生“质”的转变,对教育的“治愈”也才进入更加良性的循环。



主笔 / 郭保瑞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