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打造一座宜业又宜居的城市?“深圳47条”揭秘!

殷梦 深圳卫视深视新闻 2021-09-11


近日,国家发改委推广的“深圳47条”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中,既有“完成时”,也有“进行时”。通过分析不难发现,深圳在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优化公共服务供给等5个方面都建立了自我更新生态系统。


那深圳是如何打造宜业宜居的好环境的?深圳卫视《晚间报道》邀请深圳市政协科教卫体委主任吴思康、北京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张海冰进行解读。


(点击视频观看)


创业密度稳居全国首位 

深圳是如何做到的?


此次发布的《深圳经济特区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清单》中,围绕“建立健全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列出了深圳十个方面的创新举措与经验做法,其中包括:


  • 推动产业链“全链条、矩阵式、集群化”发展;

  • 划定“区块线”保障工业发展空间;

  • “联合建楼”让企业降成本共成长;

  • 建设符合产业需求的高品质产业空间;

  • 实施“5G+工业互联网”工程;

  • 打造“深i企”政策精准直达企业服务平台;

  • 促进诚信市场主体“经济再生”;

  • 建立企业除名和依职权注销制度;

  • “小错免罚”包容柔性执法;

  • 推出“秒报秒批一体化”智慧审批。



其中,在全国率先创设的歇业登记制度,为困难企业缓解了经营压力,保持了经济发展内在活力;在全国首创的依职权注销制度,目前已经对531家市场主体做出除名决定,分6批次对87家市场主体做出了依职权注销的决定,实现了市场准入与退出的双向便利化,促进了企业的“新陈代谢”。

 

今年3月,深圳再次对《深圳经济特区商事登记若干规定》进行修订,推动城市创新创业活动更加活跃。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深圳累计共有商事主体366.4万户,同比增长7.5%,创业密度继续高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


营商环境好不好  企业最有发言权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深圳市政协科教卫体委主任吴思康表示,投资者、创新创业者会用脚投票,是反映一个地方营商环境的重要指标。

他认为,在深圳推动营商环境改革过程中,首先,围绕程序、过程、时间、成本这四个轴进行了系统改革。例如,全面推行“秒批”,许多业务在网上提交材料、快速审批,无需一趟一趟地跑腿;其次,服务到位,市领导、相关职能部门深入企业、了解所需所难、解决问题。同时,深圳对企业实行的监管,也是科学合理、富有人性化的。


近年来,深圳持续将营商环境改革作为“一号改革工程”,已经走过1.0“搭框架”、2.0“夯基础”、3.0“补短板”的历程,进入了2021年4.0“促提升”的关键阶段。

对此,北京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张海冰表示,第一,深圳营造了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产业配套齐全、关键要素集聚;第二,深圳创新氛围良好,华为、腾讯等龙头企业带动引领力强;第三,重视打造文化氛围的“软环境”,让深圳凭借自身独有的城市气质、文化特色、生态环境,吸引更多人才前来扎根。



打造民生幸福标杆 

深圳这几条经验值得借鉴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深圳也在着力打造民生幸福标杆。

 

在公布的《深圳经济特区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清单》中,围绕创新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供给体制,列出了深圳率先出台《深圳经济特区健康条例》、创新构建“两融合、一协同”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集团化办学推动优质教育“遍地开花”等9条具体做法。


 

近年来,深圳在医疗、教育等领域不断向高水平迈进:


医疗方面

在全国率先出台《深圳经济特区健康条例》,这既是全国唯一的地方性健康条例,也是全国第一个系统性的健康立法;

 

深圳卫生健康事业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规划建设23家区域医疗中心和21家基层医疗集团,初步形成“顶天立地”整合型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其中,深圳基层医疗集团模式获国际顶尖医学杂志《柳叶刀》推荐介绍;

 

目前,深圳拥有医疗卫生机构5298家、床位6.29万张、执业医师4.26万人。计划到2025年,全市床位总数达到8.29万张,医生总数达到5.5万人,三级医院总数达到60家,初步建成全国重要的医疗中心城市、全球影响力卓著的健康城市。



教育方面:

利用集团优势,以高水平的课程共建和实施,来统一各成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特别是通过“名校办新校”的发展模式,将名校的管理、制度、课程、理念等辐射到新办学校,树立起了良好的学校品牌形象;


“十三五”以来,深圳全市新改扩建198所中小学,新增近400所幼儿园,新增基础教育学位近40万座,基础教育规模已经先后超过北京、上海,接近广州,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发展路径改革被列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重点项目;

 

计划到2025年,深圳共将新建基础教育学位近百万座,全市公办义务教育总规模将接近翻番。



那么,深圳在医疗和教育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得以在“47条”里推广?


吴思康认为,深圳是一个新兴城市、移民城市,人口快速增长,所以在医疗教育方面缺口较大。面对日益增长的需求,深圳一方面是加大投入供给,另一方面,则通过医疗卫生体制、教育体制的改革。

 

他还提到,深圳有一种开放的心态。例如,引进名校名院时,政府不过度干预,而是由校方院方来管理运营,这样一来,便在较短时间提升这些学校、医院的实力和知名度。



深圳走出了一条“以人为本”的创新之路


张海冰表示,深圳走出了一条“以人为本”的创新之路,如果一个城市想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要吸引高质量人才。而对于高质量人才来说,一个优良的生活环境非常重要。


可以看,近年来,深圳非常注重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医疗资源的培育和集聚。他认为,像深圳这样以软环境铸就硬实力的做法,是值得其他城市借鉴的。


 

从发展历史看,深圳有1000多项创新位列全国第一,创造了深圳奇迹。而从操作现实看,深圳承担了先行先试的改革成本与风险,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工具箱”。


同时,在创造奇迹的工具箱里,已形成了一个自我更新的创新生态,这次国家推广“深圳47条”,是对深圳持续保持“更新”状态的巨大鼓舞,也是对深圳继续进一步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的冀望。


记者 / 殷梦

视觉设计 / 徐小迪

编辑 / 杨梦同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