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见证高等教育的“深圳速度”,南科大校长薛其坤这样说丨先行示范在身边

深视新闻 深圳卫视深视新闻 2021-09-11


8月18日,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迎来两周年。“先行示范”听起来很“高大上”,但其中的很多事例、由此带来的很多变化,其实就在我们身边,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这两年,深圳在哪些领域先行示范了?其中衍生出了怎样鲜活的故事?深圳卫视深视新闻推出《先行示范在身边》系列特别策划,采访了几位“大新闻”中的亲历者,通过他们的视角,揭秘具有引领意义事件背后的那些事儿。


本期聚焦深圳高等教育。



近年来,深圳超常规发展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不光在国内,在全球的影响力也迅速提升。


总的来看,深圳在过去8年中高起点新建了8所高校,可以说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创造了高等教育发展的“深圳速度”。


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在国际排名明显地快速攀升,合作办学的清华、北大、哈工大(深圳)、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等大学也在快速发展。


来看一些数据:

2020年深圳大学PCT专利申请公开数量排全球第三;


2021泰晤士高等教育新兴经济体大学排名,南方科技大学位列第14,中国内地高校第8。这也是南科大第三次进入新兴经济体大学榜单。


同时,深圳持续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高校办学水平得到显著提升。2020年,深圳教育支出总规模已与北京、上海接近。

只睡三个小时“新深圳人”的时间管理公式

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在2020年11月迎来了崭新角色——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有着双重身份的他,也成为了深圳高等教育实现飞跃发展的见证者。
刚来深圳时,薛其坤曾表示,深圳给了他充足的空间,把以前积累的经验、体会在新的热土上重新发挥作用。他还说,自己是个“新深圳人”。
来到深圳后,对深圳的“快节奏”适应吗?对此,薛其坤说:“其实,我自己的生活节奏是非常紧凑的”,并表示有专属的一套时间管理公式。



薛其坤表示,他会把一天分成三个部分,分别是“2/3+1/6+1/6”:2/3的时间用来管理,1/6的时间用来从事自己的科学研究,并指导研究团队的科研工作,剩下1/6的时间则用于各种各样的国内外活动。“基本睡觉有时候睡三个小时就醒,醒了以后我会继续工作。”薛其坤说。



重量级专家学者纷纷“筑巢”深圳

高校成为科技创新一大引擎


就任之前,薛其坤是清华大学副校长,领衔研究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并获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也是当年唯一的一等奖。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重量级”专家、学者加盟深圳,深圳也从未停止过在全球范围内遴选优秀人才、领军人才的脚步。深圳本土高校正发挥着“人才聚宝盆”的作用,并成为深圳科技创新的一大引擎。



以南科大为例,截至2020年9月底,该校已引进世界知名学者360多位,其中包括诺贝尔奖得主4位,图灵奖得主2位,国内外院士17位,国家级专家人才40余人。


此外,深圳高校在科学研究领域也不断发力,比如牵头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学家实验室等。至今,深圳已有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11家,其中9家都“扎根”在高校。



发挥南科大的改革优势

用世界最顶尖的学科培养最杰出的人才


谈及就任后在南科大的工作,薛其坤表示,来到深圳8个多月,南方科技大学做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就是根据“十四五”规划,初步出台了“三大发展战略”,出台了“五大行动计划”。他表示,这是南科大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将要遵循的一些重要战略部署。


在这个部署里,就有一个国家战略的支撑引领计划。在这个计划中,由南方科技大学理学院的院长杨学明牵头的深圳自由电子激光器,将是一个重大科学设施。



薛其坤表示,要用5至10年的时间,争取把“三大战略”和“五大行动计划”落实好。此外,薛其坤还认为,要把“用世界最顶尖的学科,培养相关的最杰出的人才”这样的一种培养模式,将南方科技大学作为改革的一些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关于加快高等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争取到2025年,全市高校达到20所左右,全日制在校生约20万人。深圳将形成国际化开放式创新型高等教育体系,建设成为南方重要的高等教育中心。


记者 / 叶安强 王贝妮 支丙然 潘纯凤 

编辑 / 杨梦同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