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事关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这个培训班在深开班,121城相关人员参加



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培训班

在深圳开班


由中央文明办主办的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培训班10月12日在深圳开班。中宣部常务副部长、中央文明办主任王晓晖出席开班式并作动员讲话,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作交流发言,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建文致辞。



王晓晖指出,这次培训班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总结交流各地创建文明城市的做法经验,解读培训文明城市测评的工作指标要求,推动文明城市创建高质量发展。高扬旗帜、把握根本,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牢牢把握文明城市创建的正确方向,准确把握文明城市创建的内在要求和本质属性,切实提高城市的文明程度和治理水平。总结经验、面向未来,深刻认识文明城市创建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进一步提高创建工作的标准,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提升政治高度,拓展工作深度,彰显城市温度,培育文化厚度,提高工作精度,延伸覆盖广度,建设信仰之城、首善之城、幸福之城、魅力之城、善治之城、共享之城,推动文明城市创建落细落小落实。保持常态、持续用力,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各级党员干部真抓实干,落实好行之有效的制度机制,科技赋能提升创建能力水平,坚决杜绝和防止形式主义,巩固提升文明城市创建的成果。


王伟中在作交流发言时说,近年来,深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高举思想旗帜,引导全市上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唱响昂扬奋进主旋律,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建设信仰坚定、信念如磐的文明城市。提升治理效能,以绣花功夫管理城市,建设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注重德法兼治,突出文明创建的思想道德内涵,坚定扛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先行示范城市的政治责任、主体责任,建设崇德向善、健康向上的文明城市。增强文化内涵,培育城市人文精神,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文化厚重、充满魅力的文明城市。加强党的领导,坚持统筹推进、部门协同、全社会创建,建设凝心聚力、团结奋进的文明城市。深圳将认真贯彻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和广东省委的部署要求,以深圳先行示范区标准,全力创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和首届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陈建文表示,广东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终坚持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推动广东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坚持常态长效,持续深化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创建九大行动,建立健全七大工作机制,推动文明创建提质增效。坚持深化拓展,实现县镇村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全覆盖,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动文明实践走深走实。坚持价值引领,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大力选树先进典型,持续深化移风易俗,推动文明新风入脑入心。


开班式上,宁波、济南、长沙、吉林、延安等市文明委主要负责人作了交流发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明办、全国文明城市和提名城市中的121个地级以上城市文明委、文明办负责人等参加培训。


市领导王强、陶永欣参加活动。



余治国观察: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深圳攀登城市文明新高度



从2003年启动的全国文明城市评比表彰活动迄今已经六届,并逐渐成为中国“含金量最高、创建难度最大”的城市综合类评比。深圳,成为为数不多的六届全国文明城市桂冠得主,以实际行动践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硬的要求和期待。


2021年,全国文明城市评比,将迎来一次重要升级。在我国全面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之际,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决定,在2021年至2023年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评选周期中,选取部分有较强示范引领作用的全国文明城市,先行开展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试点工作。由此,“首届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评选拉开序幕。


在中央层面召开全国文明城市测评研讨会,以及相关座谈会宣讲有关精神后,决定分别在深圳和成都举办两期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培训班。所有全国文明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相关单位负责人,都将参加这次培训。


在第一期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培训班上,不仅有中央文明办的专题辅导、国家统计局的测评介绍,还有深圳、宁波、济南、长沙、吉林、延安六个城市的交流发言。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市文明委主任王伟中代表深圳发言。他的讲话不仅是交流经验,更宣示了深圳争创“首届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态度和决心。从他的讲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深圳的使命意识、责任意识、问题意识和必胜信念。


争创“首届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是深圳的必然使命。这不仅是延续全国城市最高荣誉、擦亮深圳城市品牌的客观需要,更是深圳先行示范区五大战略定位之一的明确要求。去年10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特区40周年庆祝大会上,明确要求深圳等经济特区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都要交出优异答卷。


争创“首届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体现对2000万深圳市民的发展责任。十几年的文明城市创建,有不少学者做过研究,全国文明城市结果跟官员升迁任免的关联度并不大,但是跟提升城市功能、城市服务、城市秩序、城市品位呈现高度正相关。这种评比机制体现了中央治理意愿、政策目标与地方城市追求的协同统一。从这次在深圳的参观点,大沙河生态长廊、福田水围村、新洲肉菜市场等市民高频接触的生活场景来看,城市全方位的文明追求,的确会大幅度改善城区生产生活品质。这也呼应了全国文明城市评比让城市更美好、百姓得实惠的初衷。


争创“首届全国文明典范城市”需要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忧患意识。首届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是要优中选优,许多指标都进行了大幅度升级,客观性和主观性来了个“双增强”。所谓客观性增强,就是指标上升,不少指标从85%提升到95%。如果没有“重在日常、抓好经常、融入平常”的久久为功,单纯的“运动战”很难招架住“四不两直”的评测,即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谈到主观性增强,主要指人民群众满意度的指标占比提高。新版140条测评指标标准,大约90多条涉及民生,占比达到三分之二,还有好几条标准是专门围绕群众满意度来测的。可以说,市民犯嘀咕都会影响到评测的结果。作为超大型城市和人口大市,深圳虽有硬件优势,但更有张开胳膊怕搂不住的挑战,需要唯恐兼顾不到位的战战兢兢和避免躺赢心态的松懈麻痹。


提出争创“首届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凸显出深圳的进取姿态和必胜信念。在今年9月初,深圳召开全市精神文明建设表彰暨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动员大会,按照“重在建设、贵在坚持、利民惠民”要求,深入实施广东精神文明创建九大行动和深圳公共文明提升十大行动。深圳牵头部门连续在各区检查推动有关工作,促成齐抓共管齐头并进的良好创建态势。“千忙万忙,不抓落实就是瞎忙;这招那招,不落实都是虚招”,深圳创建工作始终以这样直白的表述自勉。


“首届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是一年一测一张入场券,两年出线后,才能进入第三年的总决赛。前所未有的荣誉设置了前所未有的难度。从某种程度上讲,入场券掌握在每一位深圳市民手中。这场文明登峰的角逐,不仅关乎我们赢得了什么荣誉,更为要紧的是,这个过程将塑造出一个管理有序、环境整洁、治安良好、文化丰富、风尚良好的总体环境,这个环境将会为一代代深圳人提供自由生长、充盈魅力的家园。


编辑 / 李雄飞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