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棉花年增300万亩,深圳育种打开智慧兴农想象力 | 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深圳力量

张少强 深圳卫视深视新闻 2023-02-27


深视新闻按:


一颗小小的棉花种子,如何散播向广袤的新疆大地?


深圳卫视深视新闻持续推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深圳力量”专栏,重点聚焦深圳企业、科研机构等,参与对口帮扶协作地区重大项目投建、乡村产业发展、农业科技创新、“数字乡村”建设等方面成效成果和最新进展,展现深圳为全国全省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的“深圳力量”。


本期走进深圳创世纪种业,看深圳硬科技如何助力新疆农,以年增300万亩的速度,培育出高品质的棉花。



先后培育三万多株转基因

棉农女儿在深研发第二代抗虫棉


人们总说“衣食住行”,衣为首,可见穿衣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头等大事,而其中的棉制品及棉制服装,又可谓是“十分天下占其三”。棉花的种植,更是中国1亿多棉农的主要收入来源。



棉花集“棉、粮、油、饲、药”于一体,可以说“浑身是宝”。棉铃虫是棉花的天敌,一旦肆虐,往往会给棉农带来“致命”的打击。若想产量高,棉花的抗虫性能很重要。


在龙岗区的创世纪种业实验室,一项关于第二代抗虫棉的研究正在进行。研究员邓艺用携带目的基因的菌液,浸染到棉花的茎段里,用来培育具备新的抗虫基因特性的棉花,这也是筛选出优质第二代抗虫棉的第一步。



邓艺从小就和棉花打交道,第二代抗虫棉的研发对她个人来讲,极具意义。


邓艺回忆,小时侯自己家里就是种棉花的,她经常跟家人一起到地里抓棉虫。“还记得以前通过人工抓虫、农药驱虫,不仅工作强度大,而且回报率低。



邓艺介绍,第一代抗虫棉投入至今已有20多年了。20世纪90年代,我国内地主产棉区棉铃虫连年大暴发,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经过大批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1999年,国产抗虫棉通过安全评价,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独立研制成功抗虫棉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二个国家。


当年,国产抗虫棉的研制成功和应用,不仅有效控制棉铃虫和红铃虫的危害,也打破了抗虫棉主要依赖美国进口的局面,提升我国农业高新技术的国际竞争力。



“但是,棉铃虫的抗性风险正在逐年增加,因此第二代的抗虫棉研发迫在眉睫。”邓艺说。


抗虫棉的培育,从最初的抗虫基因提取,到目标基因克隆、基因侵染、安全评级以及最后的推广种植,平均要12到14年时间。但是邓艺从未感到倦怠,多年来在第二代抗虫棉研发上不遗余力,先后培育了三万多株转基因苗,并顺利进入安全审查阶段。


是棉农的女儿,现在我和团队一起研发第二代抗虫棉,内心非常自豪。一想到未来,能通过第二代抗虫棉减轻棉农的工作压力,提高棉花产量,自己心里也有一种幸福感。” 邓艺说。



突破性新品种培育推广

 助力对口地区实现“藏粮于技”


除了正在攻关的第二代抗虫棉,该实验室也孕育出一批批优质农产品种子。近年来,这些从深圳走出的优质种子,奔赴全国各地,助力激活乡村发展新道路。


视线转向距离深圳4000多公里的新疆玛纳斯县。创世纪研究团队发挥育种技术优势,在这里设立棉花育种站,近年来共为当地培育优质棉花新品种8个,产出品种每年在新疆推广面积达300万亩。


种子好不好,农民说了算。


“1000亩地试种了新品种,今年表现非常好,棉花出苗特别利索、特别快,涨势非常稳健,后期也好管理。最关键的是,今年的产量让我非常满意。”新疆棉花种植户张会涛激动地告诉记者,今年的棉花产量达到平均近570多公斤,这个品种他还要继续种下去。



小小的种子背后,是深圳助力对口帮扶地区“藏粮于技”“藏粮于地”的缩影。不单单是棉花,创世纪种业推出的高产稳产玉米以及优质水稻,也借助科技的力量,散播在祖国的田间地头。


“去年我种了300亩(创玉)411,发现真的不错,既高产又优质,每亩能比其他品种多卖四五百块钱。” 河南省玉米种植户韩继明说。



深圳良好的科研氛围

助力企业创新育种技术


企业负责人介绍,创世纪种业之所以能够不断创新育种技术,研发耐抗性优质的种子,也离不开深圳积极宽松的政策环境、浓厚的研发创新氛围以及人才资源集聚等,这些因素都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关键性保障。


创世纪种业总经理黄涛表示,未来计划在新疆大力发展1万亩以上的玉米扩繁基地,目前项目已经在国家发改委立项。



“这一项目将促进新疆地区人民增产增收。此外,我们在南方水稻区域,准备流转一部分水稻生产基地,发展优质水稻的订单农业,这样能够促进深圳对口帮扶地区的经济发展。” 

黄涛说,未来公司也将继续加强科研攻关能力,强化产业链服务,持续为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企业力量。


记者 / 张少强
视频剪辑 / 孙树君
编辑 / 何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