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春风”为笔,深圳如何书写好稳就业保就业温暖“答卷”?
随着2023年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启动,年初,深圳就迎来了稳就业的“十里春风”。今年深圳的就业形势如何?人才需求结构有哪些变化?深圳又如何让稳就业的“春风”更强更劲更暖?
深圳卫视《晚间报道》栏目特邀智联招聘总部人力资源研究院专家王筱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冯文猛进行解读。
“求职者意向变化明显
更看重工作稳定性”
据悉,1—3月,全市春季招聘活动共计208场次,参与企业预计将超过5000家。
招聘平台发布的相关报告显示,在春节过后开工一周新发职位城市分布TOP20中,上海、北京、深圳位居前三。
智联招聘总部人力资源研究院专家王筱淩表示,深圳节后人才市场,高端制造、新能源、旅游餐饮等行业出现了快速反弹,尤其是酒店餐饮业,增速超65%。
从整体供需来看,IT互联网、芯片半导体、生物医药等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很高。在薪资方面,深圳节后发布的职位平均薪酬约为12256元,位居全国第三。
王筱淩介绍,今年求职者的求职意向变化明显,他们不再看重平台规模或热门行业,工作的稳定性成为越来越多求职者的首选条件。“目前大家对薪酬期望涨幅也并不是特别明显,平均期望薪酬与深圳发布的职位还是相对比较匹配。”
“整体就业形势
谨慎与乐观并存”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推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基础。在部署2023年经济工作时,从中央到地方,无不把稳就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深圳也打出了一系列政策组合拳。
保住大大小小的市场主体,就能保住岗位、保住就业。今年年初,深圳市区两级部门既走访大企业,也与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充分交流,共商做强做优做大市场主体大计。在去年持续发布一系列稳增长促发展的政策措施基础上,深圳政策“工具箱”再次发力。
近日,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8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支持中小微企业纾困及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措施》从纾困和高质量发展的角度,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有效扩大市场需求、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4个方面共提出了20项具体举措。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冯文猛认为,多地出台密集招工的举措,有助于劳动力人群更好地实现岗位匹配,为企业恢复生产以及下一步全面发展打好基础,有个好开端。
从整体就业形势看,冯文猛认为谨慎与乐观并存。谨慎是因为一些行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恢复生产需要一定时间。乐观则是源于从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后,全社会都在全力迅速推动经济的整体向好。
“中国有庞大的市场、庞大的内需,只要进一步强化激活,整个经济大盘会尽快恢复,为稳就业提供良好的基础和支持。”
稳就业
要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在冯文猛看来,在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中,三者相互关联,但基础是就业——只有充分就业,居民才有收入;有收入才有消费,整体经济才会形成一个良性的正向循环。
冯文猛认为,中小微企业是稳就业重要的着力点。在做好中小微企业发展基础上,要对推动高质量发展有积极引领作用的产业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为全链条的发展提供支持,进而带动就业全方位恢复。
“推动中小微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增长,同时又要确保社会政策对重点人群进行兜底,这是一套组合拳,要坚持系统观念,才能解决好就业这一民生问题。”冯文猛说。
主笔 / 李健
主编 / 周占武 郭保瑞
记者 / 聂双双 李健 罗海燕 刘美佳
编辑 / 何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