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圳市长率团访问香港期间去的这家实验室,有何特别之处?

丘倩怡 杨振华 深圳卫视深视新闻 2023-02-27


深视新闻按

香港和内地全面“通关”后,两地交流互动更加频繁。2月21日至23日,深圳市委副书记、市长覃伟中率团访问香港、澳门,并于访问期间参访了位于香港科学园的香港量子人工智能实验室


新的一年,深港两地科创合作迎来哪些新机遇?打造国际科创中心,深港应如何携手发挥两地优势最大化?针对这些话题,深圳卫视驻港记者丘倩怡专访了该实验室中心主任陈冠华。



Q

香港和内地全面“通关”后,两地交流互动持续升温。近期,深圳有大批访问团先后到港,对此您怎么看?


香港量子人工智能实验室中心主任陈冠华:深圳市市长覃伟中2月21日到访了我们的实验室,主要聊了我们实验室的一些工作。我也介绍了实验室在新能源、新材料、半导体方面的成果。我们还展示了人工智能ChatGPT,覃市长也特别感兴趣。

另外,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主任还向ChatGPT提问,ChatGPT的回答十分到位,提问有很多口语的表达,但ChatGPT很聪明,都听懂了。‍


打造国际科创中心

深港合作是必要的


Q

您认为这样的交流如何推动深港科创合作?对今后工作有何启发?作为科创机构,未来将如何利用好深港合作优势?


陈冠华:沟通交流中我感受到,大家都很关注科研,对前沿科学技术掌握得非常到位。我一直有一个观点,香港要成为国际科创中心,一定是跟深圳一起做的。两个城市上演“双城记”,才有可能真正做成国际创科中心,这两个城市互补性很强。


在香港,有不少的企业“0”到“1”做得还不错,之后到了深圳也发展得很好。我认为,未来要继续挖掘这方面的合作,两地一定要多交流、相互支持。

最近,大批深圳代表团和官员访港,也助推了这些方面的交流,进一步了解科研人员的关切点,清楚香港研究人员在做什么。所以,这是一种非常好的两地沟通交流的方式。

Q

未来是否考虑与深圳重大科研平台开展合作?主要会集中在哪些方面展开?


陈冠华:我们这个实验室主要是集中在计算科学,也包括半导体里面的一些计算设计,像EDA(电子设计自动化),还有用人工智能来促进提高计算科学等各种各样的技术。


人工智能对我们来说是一个辅助工具。其实,香港在人工智能方面有很多很好的教授,我们也是用人工智能来解决关心的一些问题,所以很愿意加入深港两地人工智能这个平台。目前,我们有一个大湾区人工智能协会在做这件事情。

除了人工智能,还有计算科学,特别是量子化学方面,近期我的不少老朋友也被深圳吸引。无论是在大湾区研究院,还是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我们实验室都有计划与深圳展开深入合作。‍‍‍‍‍‍‍

深圳政府科研投入大、

发展势头好、吸引人才


Q

您提到深圳吸引了非常多科研人才,您认为是哪些因素让越来越多科研人才聚集到深圳?


陈冠华:我觉得深圳政府的投入很大,整个硬科技方面在大湾区的发展势头也很好,学校也建立了很多研究室,所以把很多美籍人才吸引到深圳。这是一个好信号,但是要做的还有更多。如果今后可以把世界各地的人才都吸引过来,就更好了。


Q

深港人员流动愈加频繁,在吸引国际高端人才集聚上,深港两地有什么优势?如何在高端人才引进、培养等方面展开合作?


陈冠华:香港在吸引海外人才方面是有优势的。香港有个好处就是语言,在香港,英文是通用的,海外高端人才大部分使用英文。香港同时是一个自由港,可以自由进出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我觉得,未来香港可以实施更多举措,吸引世界各地的人才。


深圳同样在吸引海外华人或其他内地人才方面具有优势。此外,在大湾区,深圳在硬件尤其是产业链方面,在全世界都是领先的。特别是一些智能终端,深圳有很大优势。深港两地合作打造国际科创中心,有机会超越硅谷、波士顿科创区,前提是一定要把人才吸引过来。

Q

在深港发挥各自比较优势的机制,包括为企业提供一些特殊的跨境运作方式,您有何建议?


陈冠华:发展高科技、科创,首先是要人才流通,其次是资金流通。就内地而言,资金体量要比香港大得多,所以内地资金不仅要能来,而且要能更容易地来到香港投资一些初创企业。


香港目前在研发方面做了很多,培养了很多人才,也孵化了不少优质团队。这些团队成熟后,都转移到了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希望继续支持香港原创的研发,资金一定要“过河”,源源不断地形成一个循环。

现在已经开了头,但还是不多、不够快。要打造一个比较健康的科研生态系统,鼓励香港继续做好从“0”到“1”的研发,同时把从“1”到无穷的部分扩展到深圳以及大湾区其他城市。

记者 / 丘倩怡 杨振华
编辑 / 张雪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