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南科大校长薛其坤走上“代表通道”,讲述深圳新的“春天的故事”

庞诗凡 深圳卫视深视新闻 2023-03-31


3月7日下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二场“代表通道”开启,来自深圳的全国人大代表薛其坤走上通道,接受了新华每日电讯记者的提问,成为第一组的第二位发言人。

在4分半左右的时间里,他分享了12岁的南科大实现飞跃式发展的历程,并以自己为例,讲述了他与合作者们进行科研攻关的故事。


“作为一名新时代科教工作者

我感到非常幸福和幸运”


在今天的“代表通道”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充满感慨,作为一名新时代的科学教育工作者,我感到非常的幸福和幸运,这是因为我们国家对教育科技特别的重视。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党中央把教育、科技、人才统筹安排一体化部署党和国家对科教事业的高度重视,不但使我们中华民族走上了富强之路,同时也成就了我们这一代科学和教育工作者。”薛其坤说。


南科大正赶上深圳改革开放

和高速发展时期


薛其坤是著名物理学家,长期从事超薄膜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其物理性能研究,在清华大学工作时带领团队首次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被杨振宁评价为诺贝尔奖级别的研究成果。2020年,薛其坤任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推动南科大进入“双一流”高校。

建校短短十余年,南科大何以实现跨越式发展?

“南方科技大学的建校历史只有12年,正赶上我们国家科教事业的腾飞,以及深圳改革开放和高速发展时期。”作为南科大校长,薛其坤在“代表通道”上生动讲述了这所年轻大学的飞跃式发展故事。


近年来,国家还出台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和《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等重大部署,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南方科技大学仅用十多年的时间就实现了飞跃式的发展。


“引育了包括数学大师‘菲尔兹奖’获得者在内的一批优秀的科学家,产出了一批原创性的科研成果,去年2月,南方科技大学成功入选教育部‘双一流’建设高校,成为中国大学中最年轻的‘双一流’大学之一,这是最近在深圳发生的新的春天故事之一。”薛其坤说。


“科学家的事业和国家的富强

紧密联系在一起”


薛其坤在科研领域取得诸多成就,天赋背后,更离不开他多年来脚踏实地、砥砺前行,最终厚积薄发。在“代表通道”上,他也分享了这些年自己攻关科研的故事。

“2013年,我带领清华大学的研究团队,从实验上发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这是国际量子物理领域的一个重大科学突破,因此我们也获得了2018年的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在前后四年多的实验过程中,我们组织了4个研究团队联合攻关,仅参与这项实验的博士研究生就有20多位,制备了1000多个样品,最后才取得成功。这不仅需要我们有超强的意志,同时也需要强有力的人力和物力来支撑。

结合这段经历,薛其坤发出感慨,“以前,我们国家的经济实力没有那么强,即使我们科学家有非常奇妙、非常好的想法,但只能无奈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现在不一样了,我们国家逐渐富强起来了,这给我们科学家攀登科学高峰,冲击世界科学问题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和良好的条件,由此可以看出,我们科学家的事业和国家的富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资料图)

在发言的最后,薛其坤说到,“目前,我们中国正在全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在总书记的号召下,广东省正在全力建设教育强省、科技创新强省和人才强省,大力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高度融合等等。”

“这些举措给我们科学家、广大的科教人员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我们备受鼓舞。”面向未来,他表示,“我要更加珍惜这难得的历史机遇,不断地努力前行,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把毕生的精力献给国家的教育和科技事业,用更多的科研突破,用更大的科研突破回报我们的祖国。”


重点围绕科学和教育领域建言献策


此前,薛其坤在接受深圳卫视&壹深圳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说,作为新任全国人大代表,他此次参加全国两会,会重点围绕大科学装置布局建设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等领域建言献策。


“希望国家支持在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若干个大科学装置。”薛其坤发现,目前大湾区的大科学装置的布局难以满足大量的科研需求。他认为,深圳要持续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的能力,要重点关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深圳的落地和布局,以先行示范区的担当,加快实现大科学装置的突破。



同时,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薛其坤提出,希望通过提高科技创新水平满足年轻人未来发展的需求。

薛其坤告诉记者,未来南方科技大学还要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把全世界最优秀、最有活力的学者邀请来从事高水平的高等教育,培养未来的高水平人才。展望未来,他建议深圳高校活用政策,包括采取一些新的治学办学模式和改革措施。

(南科大实验室课堂实景图)

面对接下来的人大代表履职工作,薛其坤充满期待:“我将深入调研,争取提出更多好建议,为国家教育、科技、人才方面的发展,尤其是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建设尽一份力。”

记者 / 庞诗凡
编辑 / 杨梦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