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下午,国际医院评审认证标准(中国)首批医院评审认证启动会在前海举行。
深圳卫视&壹深圳客户端记者在会上获悉,来自北京、香港、广州、深圳、珠海等5个城市的13家医院将作为首批医院参加《医院质量国际认证标准(2021版)》的评审认证,这其中就有来自深圳的5家医院。
首批13家参加
《医院质量国际认证标准(2021版)》
评审认证的医院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
•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州)
• 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深圳)
•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深圳)
•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北京)
• 威尔斯亲王医院(香港)
• 东区尤德夫人那打素医院(香港)
• 香港港怡医院(香港)
• 香港中文大学医院(香港)
• 珠海市人民医院(珠海)
• 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深圳)
• 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深圳)
• 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深圳)
该标准历经近一年编制完成
获得国际医疗质量协会外部评审会认证
这是由深圳市卫健医院评审评价研究中心历经近一年时间编制完成,并以97%的得分率,获得国际医疗质量协会外部评审会(ISQua EEA)的认证。该标准分为3章,包括医院功能与任务,患者安全、医疗服务与医疗质量,医院管理,共186款评价条目。每款评价结果分为6个等级(优秀、良好、达标、部分达标、不达标和不适用),每四年评审一次,强调持续改进。深圳市卫健医院评审评价研究中心理事长徐小平介绍,《医院质量国际认证标准(2021版)》融贯中西,是内地“三甲”标准的升级,也是与国际标准的融合。该认证标准有两大特点,一是展现了“三甲”内涵,即社会责任明确化、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化、医疗技术管理体系化、医疗核心制度具体化;二是融合了国际理念,体现在质量安全精益化、风险管理全域化、职业安全体系化、人文关怀细致化、医患关系坦诚化。医院评审认证对推动医疗服务标准化、同质化,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国际通行的促进医疗行业互信互认的重要手段。在全球范围内,美国JCI、澳大利亚ACHS等是通行的国际医疗评审标准。早在去年9月,《医院质量国际认证标准(2021版)》已在深圳前海发布,成为全国第一个国际版“医院标准”。今日(3月30日)起,终于迎来了中国首个国际版“医院标准”的“实操”阶段。据了解,首批13家医院将分“六步走”完成整个评审流程。通过评审的医院将获颁认证证书,有效期四年,这意味着每四年要进行一次“复审”。记者注意到,13家医院中有4家医院来自香港,这也将助力内地和港澳医疗体系融合发展、医疗规则有效衔接,实现医疗质量同标同质,也有利于中国医院与国际接轨,更方便获得国际商业保险机构的认可。此外,在启动会上,深圳市卫健医院评审评价研究中心宣布落户深圳前海,并获国家卫健委授牌,成为“国际医院评审认证标准研究试点单位”。
落户前海后,该中心将充分依托前海作为国家重大战略平台的政策优势,积极探索开展与国际接轨的医院评审认证服务,并以医院质量评审认证为基础,持续推进前海深港澳医疗合作交流,助力前海加快实现医疗服务跨境衔接“标准通”。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医院质量国际认证标准(2021版)》评审的医院可获得国际认可,尤其是方便获得国际商业保险机构的认可,患者可以直接使用商业保险在该医院看病。除了便利患者就诊,对于参与评审认证的医院来说,也有利于加强人文内涵建设、完善医院管理制度、提高国际化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安全。在国际医疗认证标准里,医院发生不良事件后,主动向患者或公众告知、披露是必须的。国外医疗评审标准重视的人文关怀和公开披露,也被《医院质量国际认证标准(2021版)》借鉴。“过去十年,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根据ACHS的要求,在这方面一直做得比较好,也受到市民的欢迎,增强了医患互信。经过这些成功实践,中心决定把公开披露等做法也加入了中国的首个国际版‘医院标准’。”徐小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