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碰壁到“破题”,港漂科创青年深圳“闯关”记 |先行故事汇

添裔 丙然 子立 深圳卫视深视新闻 2023-04-21


深港两地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山水相连。在岁月的洗礼中,深港关系历久弥坚、历久弥新,一个又一个深港“双城记”的动人故事正不断丰富、愈发精彩。


从连连碰壁到大胆“破题”,再到奋力冲刺、寻到新机,他们凭借对梦想的执着,终于在深圳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地。本期深圳卫视《先行》带你走进科创青年李泽彪和他团队的创业故事。


(点击观看视频)



碰壁



“这款机器未来是考虑医院用,还是家庭用?”


“它价格比较高,凭什么?”


“那它和传统产品相比,核心竞争力在哪?”


……


刚到企业,工作人员一连串的“灵魂三问”,打了个李泽彪措手不及。



这是这位青涩紧张的年轻人首次只身一人拜访企业,了解他研发的新技术能否实现市场化。很显然,这次拜访并不顺利。


和很多闯荡深圳的“港漂”一样,从香港城市大学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毕业后,便带着在香港的研究成果来到深圳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看看是否能和深圳市场相匹配。深圳河套,是他的第一块“试验田”。



很快,一股紧张的氛围在企业办公室中再次“燃”起。


“我们检测一样物质,机器就是把图谱显示出来,但并没有做任何建议。而且你现在做的这种设备,别人也有在做。”


“嗯,对。”


企业工作人员带着质疑的眼光,上下打量着李泽彪和他手里的产品,李泽彪却只能尴尬地点点头。毕业答辩时,他面对导师的提问都能够淡定自如地回答,而企业的连番发问,却是每一个都与现实应用相关,直中要害。



被企业方频频发问的这项技术——探针,是李泽彪和项目组的同伴们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开发出的一款新型快速检测传感器,可以便捷检测出物质内包含的各类化学物成分。


经过这次碰壁,李泽彪意识到,虽然技术上时机成熟了,但要真正投入市场,还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


“企业的方向跟我们不是很契合,也反映出现在医疗器械市场上的现状。在实验室我们是琢磨不出来的,还是要出去多走多看。” 李泽彪说。



破题



通过这次跟企业面对面的交流,让李泽彪对产品未来的发展有了许多新的思考,也让他真正意识到,好产品绝不只是在实验室里想出来的,而是要经过市场轮番“残酷”的检验。


就好比这次企业提出的数据图库问题,就是他此前忽略的企业关注点。而当下要做的,就是不断扩大检测范围来完善数据库。


于是,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去农贸市场进行实验。



“市场中有许多需要腌制的产品,可以利用实验看看里面是否存在亚硝酸盐、防腐剂等成分。”走在喧闹的市场街头,“买菜人”李泽彪蜕去“科研人”的身份,边讨价还价,边拿着一袋一袋的肉说道。


采购完毕后,他快速回到实验室,穿上实验服,娴熟地拿出一块猪肝进行化验。随着一根长长的探针插入肉中,很快,旁边的电脑中就出现了多个谱图,电脑会自动根据谱图中峰值的位置,进一步分析是否有残留物质。



“肝脏一般会有很多代谢物质需要经过肌体部分,像重金属或动物在养殖过程中兽药代谢的残留物,还有猪肝的营养成分等,我们都可以用图谱去进行分析。” 李泽彪说。


通过这次试验,也让李泽彪对项目的前景有了新的评估。从前,他只把眼光聚焦在大健康市场,现在他发现,食品安全检测或许将是未来产品发展的“新赛道”。



冲刺



“深圳正在打造食品安全城市,非常看重食品,所以我现在做的食品安全检测,在政策方面是很契合的。”


吃一堑长一智,研究市场需求再行动,而不再是学术上的“纸上谈兵”。


经过几次实践,李泽彪认为,要做市场真正需要的好产品才能真正卖上好价钱。他说,目前产品聚焦在内地市场发展,因此在深圳,能够很方便研究市场的需求,方向和定位也会更加明确。



功夫不负有心人,进行了无数次试验,失败再推倒重来,终于,探针的图谱库建好了,也得到了企业的认可。


为了能将探针配套的仪器做到更便携,李泽彪开始在设备优化上下功夫。这一天,一场深港两地企业的会议正在线上火热进行中,话题正是针对探针仪器的改良。



李泽彪与内地负责生产设备的工厂说明了改良初衷,香港研发团队边提意见边讲解,很快,改良方案就此拍板。对方根据探针的技术需求,将为他的实际生产个性化定制一款样机。


“我们争取月中能寄出样机,今天就给你安排改造!”内地生产工厂负责人爽快地说道。



李泽彪说,在香港时跟仪器厂商对接比较困难,尤其是目前想去做国产的仪器设备,跟国内的厂商进行合作,不只是沟通方面, 单是仪器的过关就会涉及到较为繁琐的手续。但来到深圳,效率就快了很多。


很快,新款探针支架就“新鲜出炉”了,改良后的探针支架小巧而实用,并最终实现量产。


从设计到量产,这仅仅是李泽彪来到河套不到五个月发生的事情,产品快速发展的进度让他又再次“措手不及”了一回,但这一次却是个大大的惊喜。



“作为一个科研人,我们的目标就是将课题组的成果进行转化,借助‘一园两区’的优势,在香港无法对产品产业化进一步深入时,来到深圳,然后让它落地。” 李泽彪拿着新款设备兴奋地说道。



新机



科研转化如登山寻道,“峰回路转”往往就在不经意间到来。


通过导师吕坚教授的牵线,李泽彪获得了向深圳海关食品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展示技术、寻求应用场景的机会。吸纳了上次失败的经验,这一回,他做足了准备。



因为海关检查会对食品中的兽药、农产品的残留物、酒类的识别等方面,需要有专业的技术需求,新款探针的功能和海关的需求可以说是“双向奔赴”。


而在线下洽谈前,李泽彪和海关食检中心的相关技术检测人员就已经成为“网友”,有过多次线上交流的机会。此次见面,他进一步详细介绍了技术研发、设备开发进程,就纳米探针能否应用于海关的食品和药品检测进行商讨,专业而丰富的讲述让海关食检中心工作人员频频点头称赞。


“整体听下来,你们的技术含量还是挺高的,有机会可以在相关领域进行合作。我们也把今天了解的情况回去汇总,可以约个时间,再深入研究一下细节。”一番线下介绍后,海关食检中心工作人员流露出的合作意向,让李泽彪开心不已,这次的合作,将为他的产品发展打开一条新的出路。他期望能借着这次机会,增强在专业领域内的实践经验,让产品在深圳加速落地。



很快,海关工作人员邀请李泽彪团队去海关实验室进行实验检测,这次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将再一次为产品的落地打下基础。“他们食检中心有经验,又有技术,对我们技术的落地,以及在市场上进一步发展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李泽彪说。



作为探针项目的带头人,李泽彪的导师、香港城市大学机械工程学系讲座教授吕坚,一直力荐校内人才驻扎河套发展。在他看来,深港两地互联互通、优势互补所形成的产学研生态圈,将为更多初创企业赋能。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探针,已经获得多个美国发明专利和中国发明专利,在内地发展,我们的终极目的就是家用,特别是深圳这座城市对新技术还是非常有兴趣的。” 吕坚教授对深圳未来的发展前景十分看好,而目前产品发展进入的“快车道”,也让他对产品未来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从碰壁到新机,深圳这座城市给了李泽彪无限机遇。从香港出发,到深圳产学研转化、珠三角生产,再销往全国,向世界腾飞——这正是深港两地逐步探索出的科创合作新模式。


聚焦河套、前海、西丽湖国际科教城等国家级重大战略平台,以香港高校在深校区、研究机构、创新创业基地等为载体,深港两地正形成合力,跨境联动的产学研生态圈已现雏形。


“通过不断和政府检测机构、企业合作交流,把实验室的科研成果转化落地,对我们科研人来说,是一个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实验室里的李泽彪充满干劲,心里有梦,眼中有光。



人间四月天,处处生机盎然。现在,李泽彪和项目组的同事们,仍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实验,让重大项目加速奔跑。


通过制度创新、资源整合,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联通不断深化,促进专业人才、创新力量聚集,深港“一河两岸”展现出协同发展的新气象。


显然,这里也将承载无数梦想,不停向前。



记者 / 李添裔 支丙然 李子立
编辑 / 何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