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要“变大”了,特区如此“扩容”|深政一周
在主题教育中树立大格局、找准破题方向,在加快产业链现代化中实现经济平稳增长,在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中“深圳都市圈”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在跨区域合作中更好发挥核心引擎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
深圳正在“变大”!来看特区“扩容”的N种方式。
01
树立大格局
要想开新局,必须先树立大格局。
当下,深圳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精神和“1310”具体部署,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加快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在主题教育中树格局。日前,深圳市委书记孟凡利在主题教育专题党课上指出,要站在全国看深圳、放眼全球看深圳、着眼未来看现在,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精彩样板。
在主题教育中找方向,抓住行稳致远的牛鼻子。孟凡利强调,要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做大做强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夯实了城市的产业之基,经济自然能保持韧性、储势蓄能。
02
经济平稳增长
作为国家级经济中心城市和世界观察中国的重要窗口,深圳的经济数据历来备受关注。
6月29日,深圳发布1-5月深圳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深圳工业生产、固定投资、市场销售和货物出口等主要经济指标平稳增长,经济运行延续恢复态势。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深圳制造业向产业链、价值链上游攀升,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趋势更加明显。前五月深圳主要高技术产品产量持续快速增长态势,其中,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产量分别增长163.5%、40.6%。
这一点,从贸易结构的变化也可见一斑。1-5月全市进出口总额13560.2亿元,同比增长3.4%。其中,出口8504.2亿元,增长14.6。从主要出口商品看,机电产品出口占比超七成,锂离子蓄电池、电动载人汽车、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合计出口349.4亿元,增长74.8%,拉动2个百分点。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圳还在加快产业链现代化的步子。
03
产业“扩容”
抢滩人工智能。今年5月,《深圳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应用行动方案(2023-2024年)》发布。
搏击新能源和储能产业。6月,比亚迪、宁德时代两大新能源龙头企业加大在深布局。
6月29日,2023国际数字能源展在深圳会展中心开幕。通过一个展会抓住一个风口。深圳正瞄准储能产业“万亿级”蓝海,推动新能源和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6月30日,深圳市2023年第三批新开工项目集中启动活动举行,市长覃伟中出席活动并宣布项目启动。产业项目依然是这批新开工项目中的“重头戏”。
据悉,此次集中启动的新开工项目共294个,总投资约3144.3亿元,2023年度计划投资约470.5亿元。其中,产业领域项目 34 个,项目总投资约 925.3 亿元,年度计划投资约 139.4 亿元。主要包括罗租片区“工业上楼”项目、比亚迪储能产业园项目等。
工业第一城,力推“工业上楼”。有媒体评价道,一座真正的创新城市,连天空都不是极限。
2022年11月,深圳提出将按照每年建设不少于2000万平方米、连续5年向企业提供“工业上楼”的高品质、低成本、定制化产业空间,全力推进“20+8”产业集群落地生根。
目前,深圳已规划“工业上楼”项目共72个,用地面积达854.8万平方米,其中有50个项目位于20大先进制造业园区。
为产业空间“扩容”,深圳做的还不止于此。
04
都市圈“扩容”
近期,在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深圳市轨道五期顺利开工建设。
本次规划线路数量及里程均为深圳历史之最——包括15号线、17号线一期、19号线一期、20号线二期、22号线一期、25号线一期、27号线一期、29号线一期、32号线一期、10号线东延(深圳段)、11号线北延(深圳段)等11条线路,规划线路总长185.6公里、总投资1952亿元。
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城市发展,更牵引着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
据悉,轨道五期建成后将覆盖全市85%的重点区域、80%的先进制造业园区。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发展与国资国企研究所执行所长余凌曲认为,轨道五期规划能够助力深圳优化产业空间形态,更好地实现产城融合式的发展,且拉大城市发展的框架。
另一个引起外界热切关注的是:10号线东延(深圳段)、11号线北延(深圳段)将突破行政区限制,打通深莞两市轨道交通,为深圳都市圈中两个城市悄然打开了交通互联、融合发展的新局。
“深圳与东莞在轨道上的加速衔接,也体现着深圳的高质量发展在深圳都市圈逐步延伸拓展。”市发改委主任郭子平表示,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城市之一,除了东莞之外,已开工建设的深惠城际,将于2025年实现从深圳到惠州中心城区的联达。未来,皇岗口岸或将与香港北环线地铁进行衔接,真正体现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引擎作用。
说起粤港澳大湾区,就不得不提深圳与香港这对越来越璀璨的双子星城市。
05
深港合作“扩容”
今年以来,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在中央部委和广东省的支持下,这对粤港澳大湾区核心CP也加速“双向奔赴”。
6月20日,商务部印发《自贸试验区重点工作清单(2023—2025年)》。其中明确,作为广东自贸试验区重点工作,要推进深港国际金融城建设。
据悉,前海深港国际金融城于2021年10月启动建设。本周,随着汇丰银行前海支行等4家金融机构的入驻,前海国际金融城已聚集金融机构300家,其中港资、外资79家。未来,它将成为香港金融机构在内地的“第一站”“首选地”。
当前,深圳正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积极对接香港北部都会区、香港科学园等重大平台建设,统筹推进前海、河套、沙头角等重大平台建设,形成西、中、东全面对接的战略合作平台体系。
7月1日,“港车北上”政策正式实施。为迎接“港车北上”,尽快实现自动识别港澳车牌功能,近期深圳市交通部门积极推动全市经营性停车场积极开展系统改造升级。截至目前,已完成深圳机场、福田中心城等23个停车场、一万多个车位的改造升级。
深圳交通部门表示,对深圳新开办停车场,将要求把自动识别港澳车牌作为基础标配功能。下一步,将在7月底前再完成不少于10家停车场系统改造,到年底前完成不少于100家停车场系统改造。
今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26周年。日前,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接受深圳卫视驻港记者专访时表示,深港合作空间无限,期待深港往来再“扩容”。
06
跨区域合作“扩容”
深圳往南,风光无限。深圳往西,也大有文章。
6月28日,深圳·中山联合招商大会在深圳市宝安区举行。这是深圳、中山两市首次联合面向全球招商。
这次“牵手”成果丰硕:
深圳市宝安区与中山市翠亨新区签订两地高质量融合发展框架协议,深圳市交通运输局与中山市交通运输局签订深圳市中山市交通一体化合作协议;
宝安九围国际总部区、翠亨深中合作产业园惊艳亮相;
珠三角首个跨越珠江口的合作区——深中经济合作区亮相。
深中通道通车在望之际,这两市的“牵手”意义非凡。
深圳与中山,是广东打造的“黄金内湾”中,珠江东西两岸重要增长极点。
深圳是创新型城市和产业大市,中山是珠江口西岸重要的先进制造业高地,深中通道建成通车后,两地可形成1小时产业协作圈。深中牵手,这有望成为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增长极和示范点。
结语
今年的7月1日,中国共产党迎来建党102周年。为党庆生,最好的方式,就是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圳实践,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2023过半,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深圳,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依然澎湃,努力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10”方面取得新突破,为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作出深圳最大程度贡献。
每一串汗水换每一个成就,一个“大深圳”正悄然而至。
主笔 / 郭保瑞
编辑 / 何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