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挺民营经济,深圳这次出手关键在哪?
“民营经济第一城”,出手了!
8月16日,深圳发布《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做大做优做强的若干措施》。(详情见报道→《重磅!深圳推出20条措施力挺民营经济发展》)
这是深圳继上周连发三个工作方案,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之后,又专门为民营企业归纳梳理推出的一份政策集纳包;也是深圳对于中央“民营经济31条”顶层设计的响应落实。(详情见报道→《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重磅意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细览《若干措施》全文,统共20条,涉及平台经济、产业集群、科技创新、融资支持、公平竞争、出海服务、账款清欠等多个当前民营企业最为关心的方面。
总的来看,处处可见精准把握问题、精准解决问题的“问题导向”。
譬如,第五条“加强民营企业融资支持”,第十六条“加大拖欠民营企业账款清理力度”,瞄准的都是我国民营企业最关注的“命根子”——资金。
我国的民营企业大多为中小微企业,普遍特点是经营规模小、资金实力弱。但微观经济运行需要各环节有序链接、高效畅通。一家民营企业的资金链问题,绝非一隅小事,而是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动力、就业和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全局。
还有,第十三条“坚持有案必立、有诉必理”,第十四条“依法维护民营企业涉外地刑事案件合法权益”,第十五条“推进规范文明监管执法”,聚焦的是民营企业家十分重视的法治建设。
法治是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定心丸”。实际上,对民营企业来说,他们其实并不期待有什么“特权”,而只期待能在一个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中获得平等的机会,期待合法的权益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
同时,《若干措施》也不乏对此前相关政策的进一步整合、进一步升级。
融资支持政策,同样如此。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深圳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59万亿元,同比增长26.52%,远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累计新增首贷户1.81万户,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较去年继续下降。
在此基础上,《若干措施》又从精准施策的角度,提出要依托地方征信平台,整合水电、海关、税务等银行迫切需要的公共数据及金融、商业等领域的数据资源,为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精准信用画像提供支持。
主笔 / 毛芸